迎难而上 发展棕地

特区政府多管齐下开发土地,目的是满足市民的住屋需求,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早前我们提出在维港以外填海及发展岩洞,是其中一项增加长期土地供应的措施。与此同时,我们继续推进其他措施,当中包括我早前在「局长随笔」中提及的「棕地」发展。

元朗南用地检讨
规划署及土木工程拓展署在本月中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元朗南房屋用地规划及工程研究-勘查研究」第一阶段社区参与,跟进施政报告提出的加快检讨元朗用作工业用途、临时仓库或荒废的农地,尽快将它们释放作房屋发展之用。元朗南接近元朗新市镇,有潜力作较高密度发展,包括兴建资助房屋。我们初步选定占地面积约200公顷、在新市镇南面及元朗公路、公庵路和大榄郊野公园之间,位于唐人新村及大棠一带的两大具发展潜力区。

现时,该区内有不少露天贮物场、仓库及工场,其中大部分都是临时性质。它们的运作导致乡郊环境恶化和污染、区内水浸、交通挤塞、消防安全,以及工业与住宅为邻所产生的噪音和空气等问题。如果能透过合适的土地用途规划加以整合,加上城市设计、提供配套的基础设施和社区设施,将大大改善区内的环境。

三个阶段的公众参与
过去两星期,我们听到社会上一些初步意见,包括(一)发展元朗南会涉及民居,可能是菜园村翻版;(二)三个阶段的公众参与,只会夜长梦多;(三)未有具体规划,谘询浪费时间。就此,让我作出扼要解释。

(第一)据我们初步掌握的资料,元朗南只有约15公顷是常耕农地和约16公顷为住宅用途,各占初步研究区域面积的百分之七点五和百分之八,这个区内「棕地」很多。(第二)三个阶段社区参与有其原因和目的。第一阶段旨在征求公众对发展机遇及限制、主要议题及指导原则的意见,作为拟订《初步发展大纲图》的依据;第二阶段旨在收集公众对《初步发展大纲图》的意见,并找出需修订的地方;第三阶段旨在收集公众对《建议发展大纲草图》及《初步发展蓝图》的回应,并确定最后的发展规划。在进行公众参与的同时,我们会进行各项评估和技术研究,包括交通、基础设施配套、环境、通风、景观及城市设计等。我们会将谘询工作做得更聚焦和顺畅,并尽量将各项研究工作同步进行,不会浪费时间。(第三)我们在制订元朗南发展方案时须充分顾及现有社区内的居民、商户和各持份者、自然景观、生态环境、文物保育……等。因此,不可以闭门造车,必须让社区有充分参与的机会,制定一个可行及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限制重重
发展元朗南存在连串限制,不能忽视,包括:
(一)基建配套:元朗南没有铁路、没有可直接连接元朗公路的道路,而且要扩阔区内不合标准的道路及提供行人设施时受制于现有发展。此外,还要处理它与新市镇及拟议洪水桥新发展区的连接问题。
(二)排污系统:现时大部分地方没有公共排污系统,日后发展须考虑排污及排水系统的负荷。
(三)地底溶洞:大部分地底为大理石石层,可能有溶洞,对建造地基带来一定挑战。
(四)环境空气:即将生效的新空气质素指标对区内人口容量的制约。
(五)社区影响:日后发展对现有住宅社区及农户的影响。
(六)文化生态: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及具生态价值资源及其周边特色的考虑。
(七)私人业权:区内约八成半属私人土地,业权复杂,部分是「祖堂地」。
(八)物流支援:需否保留土地作仓库和工场之用。

希望大家积极参与我们举办的各项活动:简介会、社区论坛、巡迴展览、焦点小组会议及网上平台和我们交流,以便我们拟备一份适切回应社会期望和需要的初步发展大纲。

2013年4月28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