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新空间

今天,我向行政长官提交了第一届大屿山发展谘询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载列了委员会对大屿山发展各方面的主要建议,包括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保育、策略性交通基建、社会发展、康乐及旅游等,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意见。整体而言,委员会希望把大屿山发展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宜商、宜乐及宜学的社区,并把握大屿山的发展机遇,为全港市民创造新的空间。报告以「全民新空间」为题,正是源于这个构思。报告已上载发展局网页,欢迎大家参阅。在此,我希望再为大家略为解释几项重点。

首先,对香港整体社会而言,缺乏可发展土地是不争的事实。香港社会长远要持续进步,必须不断因应本身及周边地区形势的变化,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开拓新机遇,特别是年青一代已不再单单满足于香港传统四大支柱行业,而希望社会有更多新产业及更多元的就业选择,这也需要我们开拓新土地,让新产业有空间萌芽成长,避免不同行业之间互相恶性竞争土地资源的情况。

此外,现时大屿山的一些社区亦面对各样不同的问题,以区内人口最多的东涌为例,人口规模远低于现时其他一些较成熟的新巿镇(例如沙田、大埔),因为规模效益的考虑,以致未能提供大型的社区设施。此外,区内亦面对人口跟就业机会错配的问题,而当港珠澳大桥、机场三跑道系统等大型基建落成后,预计情况将更尖锐。再者,不少居民亦经常提出希望改善大屿山交通配套的诉求。

上述这些问题,均需要透过恰当的规划和发展才能解决。就此,委员会建议在北大屿山走廊集中发展策略性经济及房屋,项目包括规划中的东涌新巿镇扩展、小蠔湾发展、规划中的机场三跑道系统、机场岛北商业区,及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上盖发展等。同时,委员会并建议在大屿山增加专上教育及专业培训等的教育设施,为当区年青人提供更多进修的机会,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交通方面,委员会及地区人士均认为大屿山目前的交通运输设施有所滞后,而在推动大屿山发展时,交通基建先行更至为关键。委员会建议展开大型策略性交通基建研究,包括以铁路和道路系统,连接大屿山主要增长区、巿区及新界西北,以配合大屿山长远发展的需要。短中期而言,则会先加强区内的交通设施和公共交通安排。

广大巿民十分希望大屿山珍贵的自然环境能得以保育。对此,委员会认为保育与发展不应是二元对立的关系,单纯的保存亦不一定等于是好的保育。要做好保育,除了对自然环境加以保存、保护以外,还包括以负责任的态度,因应实际情况加以优化、善用,在秉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让公众认识、欣赏和享用到自然环境美好的一面。事实上,在整份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中,由愿景、策略性定位、规划原则,以至多项的主要建议,委员会均多次强调保育和可持续发展。在空间规划及土地利用方面,委员会建议大屿山大部份地区应作保育、休閒及康乐用途;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亦可善用这些宝贵资源,方便巿民和游人欣赏及享用,具体建议包括加强文物及景观保育,亦会改善郊野公园内的行山和营地设施。

现时普罗巿民大都过着急促的都市生活,不少人希望本港可以有更多多元化的康乐及旅游设施,让大家在周末和假期时有更多的休閒及康乐选择,亲近乡郊和自然环境,放松身心。在平衡保育需要的前提下,委员会建议大屿山可塑造为「多采多姿的康乐及旅游目的地」,并就多个地点提出了初步的康乐旅游建议,涵盖了康乐与野外活动、悠閒、生态或文化旅游活动,让更多巿民能认识和享用到大屿山美丽的一面。

未来数月,我们将透过一系列活动,包括巡迴展览、专题简报、公开论坛等,向公众介绍大屿山发展策略建议及聆听巿民意见。政府有关部门亦将进一步研究各项建议的技术可行性和推展方法,务求分阶段为切实可行的建议立项。大屿山发展关系到香港未来长远的社会经济发展,欢迎大家就委员会的建议提出意见,我们会小心聆听,冀与社会凝聚共识,为香港缔造一个全民新空间。

 
 第一届大屿山发展谘询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第一届大屿山发展谘询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委员会就大屿山提出的空间规划及土地利用建议。
委员会就大屿山提出的空间规划及土地利用建议。
委员会就大屿山提出的自然保育建议。
委员会就大屿山提出的自然保育建议。
 第一届大屿山发展谘询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委员会就大屿山提出的策略性交通基建概念。
委员会就大屿山提出的康乐及旅游规划大纲。
委员会就大屿山提出的康乐及旅游规划大纲。

2016年1月10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