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相思」在本港虽是外来树种,但却常见于许多路旁的人造斜坡上。这是由于在过去半世纪,本港的基建和道路网络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路旁的人造斜坡。而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巩固斜坡和增加植被,台湾相思因其能够快速在干旱土地上生长的特性,当年被大规模引入和种植在这些人造斜坡上,成为了协助本港巿区绿化的「先锋」。从此,每年春天过后,本港多处均常可见到一片片金黄花海,点缀我们路旁环境。 然而,一如其他生物,树木同样会经历生、老、病、死的生命周期。据树木专家表示,台湾相思的平均寿命约五十年至六十年,因此这批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量种植的台湾相思,亦已开始步入老年期,健康和结构状况渐走下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亦可能会接踵出现毛病。事实上,根据树木管理办事处的分析发现,近年35%的塌树意外都涉及早年广泛种植的台湾相思。而路政署的树木管理纪录亦显示,近年因为高风险而被移除的台湾相思数目亦有持续上升的趋势。大家亦可能会记得,近年有数宗涉及台湾相思的塌树事故,引致巿民受伤或严重阻碍交通。因此,这批「年事已高」的台湾相思所引起的安全隐患,需要正视。此外,由于台湾相思属外来品种,生态价值较低,大量种植在路旁和人造斜坡上会窒碍原生树种自然繁殖及生长,令路旁生态单调和缺乏生命力。 有见及此,为积极做好树木管理工作,路政署正推行斜坡植林优化计划,将辖下斜坡植林中的台湾相思有系统地更换,藉此减少塌树意外的发生,提升道路使用者安全,同时藉此机会提升路旁景观及其生态价值。 根据计划,署方将先就初步方案谘询学者、本地与海外树木专家、树木管理办事处及区议会,然后再进行有系统的植林调查,包括相关的分布、范围、生境状况等。经分析调查所得资料后,拟定优化的先后次序,再按计划逐步疏伐老化台湾相思,并种植合适的品种。 署方会因应每一处地点的环境因素、地理限制、交通和视觉影响等因素,决定相关的详细计划,包括疏伐树木的规模和时间等。而在选种替代的品种、数量和栽种时间时,亦将遵照发展局所制定的「适当地方种植合适植物」的基本原则,并栽种较多原生植物(如大头茶、车轮梅、梭罗树等)及本地化植物(如山茶花、紫杜鹃花、假连翘等),以重塑自然生境。这样既能优化路旁景观、增加社区特色,亦有助提升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价值。 如此庞大的一个树木更替优化计划,可谓任重而道远。路政署在推行计划时会小心考虑各项工程相关因素和所需的交通安排,跟本地和海外专家、学者及树木管理办事处深入研究,并向相关区议会解释计划及谘询公众意见。政府将一如既往,继续按「人树共融、绿满家园」的目标推行都市绿化计划,期望各区沿途路上,一株株健康茁壮的新苗翠树,能早日陆续展现在广大市民眼前。
|
|
2016年5月15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