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

上月底,香港建筑师学会公布一年一度的建筑年奖,建筑署同事们负责的「和合石桥头路灵灰安置所和纪念花园」项目,获选为学会的全年境内建筑大奖,实在值得高兴和表扬。我知道建筑署同事们一直秉着「结伴连心、服务社群」的精神,在设计和建设社区设施时都会多想一步,尽力做到以人为本,顾及市民需要,和提升生活环境质素。

和合石这座新建成的灵灰安置所,就是顾及使用者及社区感受的一个例子。它打破以往传统灵灰安置所予人冷漠、恐惧和哀伤的印象,设计上刻意融入大自然,提供一个仿如公园的清幽环境,并借助环保木作建筑物外墙屏风,阻隔从外直接看到灵灰位置的视线,加上保持通风吹散香烛烟气,再配合建筑物顶层的草坪设计,大大减低它对附近居民的影响。

除了这座获奖的灵灰安置所外,建筑署负责的「西贡将军澳政府综合大楼」和「屯门第55区的顺德联谊总会李金小学」,亦同时获颁境内社区建筑类别的优异奖。其实,过往建筑署也有不少项目获奖,例如屏山天水围文化康乐大楼(2011年)、荣获多个奖项的钻石山火葬场(2009年)、钻石山灵灰安置所(2008年)和赤柱海滨工程(2007年)等。

随着市民对生活环境质素的要求不断提升,建筑署负责的公共建筑和社区设施不论在策划、建造、监察和保养上,都会尽力回应社区内不同社群的需要。为了把未来建设得更理想,而又同时能有效地应付一些突发或未能预见的事情,建筑署同事们需要好好利用过往成功和宝贵的经验,因此,去年,建筑署成立了知识管理系统,除了分享成功的项目外,亦把日常工作上遇到的困难,解决问题的经验和心得等,记录在这套系统之内,汇集成为一个资料库,让同事们互相分享,也让部门不断从中总结,并寻求改善的空间。例如2011年在「添马舰发展项目」发现退伍军人细菌,以及刚启用的启德邮轮码头大楼在黑色暴雨期间出现渗漏,都是一些值得记录的工作经验。建筑署项目团队在解决和处理上述事情后都有进行检讨,把种种经验和心得记录下来,务求日后在提供服务时能精益求精。

在分享经验之余,我知道建筑署为了进一步加强知识的传承,在今年初成立了「建筑署学堂」,让同事们把在设计或项目管理方面的独特工作经验,编辑成教学材料,以一系列专题课堂的方式,互相分享。这除了是一种持续学习外,亦让同事们透过分享来加强团队间的协作,有助提升部门的学习动力和团队精神。这个学堂更会走出办公室,因为同事们自发地利用周末或假期的时间,实地参观一些建筑署或其他机构的项目,务求理论与实践并重,以较轻松的方式,交流学习。而这类培训活动甚受欢迎。

最后,我想藉此机会向大家推介建筑署刚于上月推出的免费智能手机应用程式「筑印」。大家可以随时随地透过这程式浏览香港的公共建筑,多了解我们的项目设计意念、建筑空间特色,以至环保和绿化元素。首阶段的「筑印」以「安灵」和「滨纷」为主题,介绍八项政府建筑物,稍后将陆续推出其他主题的建筑物,欢迎大家浏览后给予宝贵意见。

2013年6月16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