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古迹周游乐」开始了!今年我们以法定古迹或已获评级的学校历史建筑为主题,配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以「教育」为国际古迹遗址纪念日的年度主题。本月起至10月,17所具西式建筑风格的学校和13所中式传统书室会开放予公众参观。
上周初,发展局文物保育专员办事处在金钟太古广场举行了「2013古迹周游乐」开幕典礼。大家有兴趣可透过浏览文物保育网站(www.heritage.gov.hk)下载「2013古迹周游乐」的小册子,趁假日或閒暇去参观,还可参加由个别学校和书室提供的免费导赏团,收集精心设计的历史建筑盖印,留为纪念。
香港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不少具特色和风格的建筑物,经过评级后,部分被列为法定古迹。参与今次「2013古迹周游乐」的学校和书室,各有其历史建筑的特色和风格,部分经过复修并活化,大家可以透过参观活动,了解香港的学校建筑及其历史发展。我先在此简介部分学校和书室,让大家有所掌握。
17所学校之中,我们先从香港岛出发,在薄扶林道的伯大尼修院,自2003年起租予香港演艺学院,成为该院的电影电视学院。修院于1875年由法国外方传道会所建,既是患病传教士的疗养院,又支援传教士在东亚地区的传教工作。1974年修院关闭,之后曾租予香港大学。修院最突出的是其新哥德式的尖头窗及尖头拱形柱廊。
转到九龙区,旺角亚皆老街的拔萃男书院,其主楼属香港罕见的意大利风格。书院原址在香港岛,孙中山先生曾于1883年就读。该校于1926年迁到旺角现址。
位于新界西贡清水湾道的香港三育书院,保留了五座古老的建筑物,它们有用红砖建成的行政楼;1930年代「流线型」装饰艺术风格的中学部;简约新古典装饰艺术风格的男生宿舍,以及两座属新古典风格的教员宿舍。
而13所书室全都位于新界和离岛,它们有以传统的卜卜斋教学、有专为氏族子弟准备科举,亦有为纪念祖先而建。
以卜卜斋形式教学的书室,分别位于屯门扫管笏村的含英书室、元朗十八乡白沙村的五奎书室、元朗厦村新围的士宏书室,以及粉岭粉岭围的思德书室。它们有曾开办过现代化小学教育服务,至今部分成为村民的聚脚点。
清朝年代,香港氏族子弟亦有投考科举,希望能够高中。在沙头角上禾坑的镜蓉书屋,由李氏建于清初,供子弟准备科举考试之用。书屋于干隆年间重建,但随着科举制度被取消,书屋改名为镜蓉学校。
大埔大埔头村的敬罗家塾,其复修工程于2001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优异项目奖。敬罗家塾由邓氏十三世祖玄云、梅溪及念峰公于明朝所建,以纪念第十代先祖敬罗公,为大埔头邓族家祠,曾作书室之用。二十世纪初曾作为启智学校的校舍,直至1953年。书室现为邓氏族人聚会及举行传统节日活动的地方。
「古迹周游乐」今年踏入第三年,原为2011年文物保育国际研讨会的特备节目。举办以来,广受香港市民及海外旅客欢迎,我们希望透过继续举办此类型公众教育活动,让公众感受到文物保育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并透过参与活动了解政府的文物保育工作。
早前我在「局长随笔」中提到,我们正与古物谘询委员会(古谘会)检讨文物保育政策。古谘会为今次检讨特别成立两个工作小组,分别就政策和策略,以及在技术层面进行深入讨论。两个工作小组已举行多次会议,并正约见不同范畴的持分者,包括立法会议员、区议会议员、相关专业团体及关注小组,以及历史建筑的业主,收集各界对不同课题的意见。透过今次检讨,大家可以就文物保育政策作更深入的交流。在此,我十分感谢古谘会各成员,连月来为今次检讨所付出的宝贵时间和精力。我希望古谘会继续努力,也希望透过这次政策检讨,使到文物保育工作可以继续向前迈步。
2013年9月15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