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去瞓天桥底?

特区政府觅地建屋,过程虽不容易,但亦不会为求达标,忽略所觅建屋土地是否合适及实际可行?正如我上周在「局长随笔」中举例提到,在改划「政府、机构或社区」(GIC)用地时,我们都会考虑一系列的相关因素,务求不会为社区带来负面的影响。

最近有团体向政府献计,倡议在天桥底兴建临时房屋,以纾缓居住环境比较恶劣人士的住屋需求,又或在桥底兴建青年旅舍或文化艺术表演场地,以求尽量善用空置空间。有关建议抛出后,坊间有很多的讨论,有人更胪列外国如何善用天桥底的例子,供政府考虑。例如在人口稠密的日本东京,铁路桥底被利用作餐室、商店等。

我们欢迎任何团体及社会各界人士,就土地及房屋供应方面提供意见,即使是独特或别具创意的,我们也会持开放的态度虚心聆听,亦乐意与不同团体保持沟通。

一直以来,我们是根据《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列明的考虑因素,即土地用途、结构、消防安全、交通、环境及景观等各方面来规划土地的使用。就如何善用天桥底的空置空间,我们亦是根据同一准则。但该准则所列的是一般考虑因素与指引,我们仍须视乎每一宗申请当中的个别情况和环境而再作决定。

现时《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清楚列明了一些不可接受的天桥底用途,主要是一些涉及潜在火警危险的用途、或空气质素及/或噪音会对长时间使用者的健康造成影响的用途、以及会产生过多车辆/行人活动及/或会影响直达交通的用途等。具体例子有熟食档、设有住宿/日间护理服务的社区/儿童/青少年/老人中心、住宅用途或超级市场等。当然,我们会不时检讨《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的内容,以切合社会和规划的改变。

最近坊间谈得最多的善用天桥底例子,就是「起动九龙东办事处」旁边的一个项目-「反转天桥底一号场」。该场地占地约3,400平方米,今年1月20日起开放予公众使用,场地提供基本设施包括舞台、后台室、灯光、洗手间等,加上场地设计使用简约风格,并环绕工业传统为主题,可以弹性容纳不同类型社区艺术家使用。

由上可见,这个项目本身就是重新释放被围封的都市空间。我们因应公众的意见,营造出一个市民可畅意蹓跶、閒坐和轻松使用的公共空间。同时,非牟利的艺术文化团体和政府部门也欢迎使用该场地,进行文化艺术表演、展览及其他可推广九龙东新形象的社区活动。

一月至今,已有数项大型活动在商讨中。目前已落实的有在5月举行的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2013年回应展览,以及稍后举行的2013香港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

除了九龙东「反转天桥底一号场」外,大家在铜锣湾闹市中,应早已看见善用天桥底空间的例子,就是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设于铜锣湾坚拿道天桥底的总部。该座桥底总部的设计,一洗过往桥底予人乌烟瘴气的印象。此外,在铜锣湾摩顿台的天桥底,有非政府机构设立办事处,为市民提供服务。而在中环缆车径桥底,便是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的办事处。

目前正在进行的善用天桥底项目,有香港建筑中心向政府提出的申请,在上环「无限极广场」对开的干诺道中天桥底兴建其总部,供日后作展览建筑师设计和举办讲座用途等。去年4月城市规划委员会已批准有关的规划,地政总署亦正在审批该申请,相信日后该中心落成后,又是一个善用天桥底空置空间的好例子。

2013年2月24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