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改划合适土地 回应市民住屋需要

最近坊间对楼市有不少评论,有人甚至提出政府可能会放慢增加土地供应工作的步伐。我的答案很简单:绝对不会。增加土地供应是解决香港房屋问题以至促进香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发展局会继续全力以赴,短期内其中一项重点工作是改划土地用途。

改划土地用途
施政报告提出政府将改划152幅土地,于未来五年推出,以供兴建约210 000个公私营房屋单位。事实上,要达致在十年内供应47万个公私营住宅单位的目标,回应市民住屋需要,改划土地工作更形迫切和重要。过去数月,规划署及其他相关部门陆续就改划土地作房屋发展谘询地区。个别如位于马鞍山、白石角、大埔、秀茂坪等用地的改划建议,分别得到沙田、大埔及观塘区议会以大局为重不予反对,同时提出不少有建设性意见,我们非常感谢。然而,近期部分改划建议在个别地区遇到阻力,其中一些反对理据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明白要使到所有市民和团体接受拟议的房屋发展并不容易,而地区人士有忧虑和关注属理所当然。例如我们早前在谘询屯门、深水埗、葵青及南区区议会和地区时,有区议员和居民担心改划建议对当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环境及景观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或社区配套设施和休憩空间可能不足够,而改划绿化地带可能涉及大量砍伐树木并会影响现有的自然环境。另有意见认为只应改划用地作公营房屋发展,改作私人住宅发展不能回应社会迫切的住屋需求。

致力减轻对地区潜在影响
我们理解地区的关注,会继续做好解说工作。但让我借此先扼要回应几点的关注。其实在提出改划建议前,不论规划署以至其他专业部门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和准则,评估相关的交通和基础设施承受能力,社区设施和休憩用地配套等,确保各方面都可以应付拟议的新发展,并在环境方面不会造成不可接受的影响。如有需要,相关部门会进行详细的技术评估,落实相应的缓解措施,务求尽可能在环境、景观和空气流通等方面减轻对当区的潜在影响。

将改划的152幅用地分布全港16区,除了个别地区例如元朗、屯门、大埔及将军澳增加比较显着外,大多数地区整体住宅单位和人口增加比例不高,要解决交通和社区设施配套相对较易。在争取用地作房屋发展的同时,我们会致力减轻有关影响,但实际上未必可以做到毫无影响,这点我希望区议会和地区人士可以理解。要解决社会上一大群市民亟待改善居住环境的问题,大家都要顾全大局,出一分力。

绿化地带方面,正如我多次强调,现时检讨的是在已建设用地边缘、邻近现有交通基建、保育价值相对较低的绿化地带。考虑到中长期开发土地(包括棕地和新发展区)供应仍未到位、短中期土地供应选项又不多,在不影响郊野公园和重要生态保育的前提下,这些在现有市区边缘的绿化地带,是扩展市区、提供更多房屋用地的一个必然考虑。保育树木方面,当局必须遵守有关绿化指引和树木保育机制,确保补植树木和移植有价值树木的安排。事实上,上两个星期我在随笔所述的绿化总纲图工作,正好表明政府在推动房屋发展的同时,亦会继续做好绿化工作,致力提高绿化比率,进一步提升市民的居住环境。

公私营房屋皆不可偏废
至于公私营房屋分配的争议,政府已采纳长策会建议的十年建屋目标,公营房屋占六成。我们会切实依从这个比例分配房屋用地,确保有足够土地发展公营房屋,但我们同时亦要稳定地向市场提供土地发展私人住宅。政府内部有既定机制,按用地的位置、面积、附近环境和发展密度,以及交通配套等因素,去评估个别用地较适合作哪类型房屋发展。我们在满足公营房屋的同时,亦须兼顾市民对私人房屋的需求。

增加不同类型的楼宇组合,有助平衡和回应社会不同阶层对住屋的需求,并增加社区的活力。事实上,改划用地可以增加整体房屋土地供应,争论个别私人住宅用地是否可改作公营房屋发展,只是零和游戏;而反对改划用地作任何私人住宅发展,只会减少整体房屋土地供应,未能回应市民对私人住宅的持续需求外,更可能会加剧私人住宅市场过去几年积累下来的供求失衡情况,影响楼价。

为释除区议会和地区居民的疑虑,我们会与各部门密切联系,拟备更详细资料回应大家的关注,并会在适当时候征询地区意见。在日后谘询其他区议会时,我们必定会继续做好解说工作,争取地区支持。最后,我再次呼籲区议会、地区人士及其他持份者,将社会整体的住屋需要放于自身和地区的利益之上,全力支持改划用地的建议。

2014年4月6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