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地 稳定市场

日前,我公布了政府2013/14年的卖地计划,同时宣布了两项政策和措施上的改变:

(一)自下年度起取消实行了14年的勾地机制

过去,社会上持续有声音要求政府取消勾地机制。我曾向大家清楚阐述,政府于2010年起优化出售政府土地的安排,在保留勾地机制的同时,透过按季主动卖地向市场持续供应土地,实际上早已取回供应政府土地的主导权。事实上,2011/12年,政府主动卖地26幅,发展商勾地仅1幅。2012/13年,政府主动卖地22幅,发展商勾地只2幅。而且,这3幅勾出的地块都很细,合共可兴建的单位不足200个。

为了彻底消除坊间包括不少议员、学者和其他社会人士的误解和疑虑,政府决定取消勾地机制。

(二)全数推售卖地计划内的土地

政府计划将2013/14年卖地计划表上的46幅私人住宅用地,全数推出市场。

2010/11年施政报告指,之前10年每年平均一手私人住宅吸纳量为18,500个单位,因此提出在接着的10年内,平均每年提供可兴建约20,000个私人住宅单位的土地的目标。自此,发展局按这个目标,从政府卖地、铁路发展项目、市建局的重建项目、须修订土地契约的私人发展项目及毋须修订土地契约的私人重建项目,每年平均提供可兴建约20,000个私人住宅单位的土地。过去两年,政府卖地可供兴建单位分别约为7,900及8,200个。这个数量加上上述其他土地供应来源,大致达到每年提供约20,000个单位的水平。然而,社会上仍有连番误解,例如:
(1) 去年卖地表上土地可供兴建13,500个单位,而售出的只可供兴建8,200个单位,政府出售土地不达标;
(2) 发展商不勾出的土地,政府便不卖;
(3) 卖地表上滚存的土地是閒置,应改拨作兴建公营房屋;
(4) 根据财政预算案,去年私人土地供应量有30,000个单位,今年只得25,800个单位,因此,今年的土地供应比去年缩水。

为了消除大家的误解并更快速回应市场对土地的需求,我们计划将2013/14年卖地计划上的46幅私人住宅用地全数出售,预计可兴建13,600个单位,远比过去两年, 即2012/13年的8,200个单位和2011/12年的7,900个单位为多。换句话说,今年从各来源的土地供应估计可提供约25,800个单位,远超出每年20,000个的指标,而今年预算案上这个数字是实质供应量而非可供应的能力。

此外,还有几点和大家分享:

(一) 2013/14年的卖地计划内46幅私人住宅用地之中,面积少于或等于0.5公顷的有21幅, 1公顷或以下但大于0.5公顷的有10幅,换句话说,中小型用地数量占总数超过六成七。上述面积较细的住宅用地,可以让中小型发展商较易进场,促进竞争。

(二) 上述46幅土地中,虽然有22幅仍在进行改划工作,尚未完成程序,但我们会全力以赴,做好地区谘询和游说工作,而政府各部门亦会配合,予以优先处理,尽速完成程序后便会推出市场。我们这个做法和过往并无异致,目的是提升透明度,让市场参与者及早研究和筹备。事实上,这是一贯做法,例如,司徒拔道前岭南书院和屯门小榄冠发街的新增土地。有关做法亦适用在一些纳入卖地表时仍有未完的短期租约或工地的用地。试想,如果我们采取排队式的完全完成所有程序才把用地加入卖地表,而非尽可能在合理范围内将工作同步进行,压缩时间,结果只会拖慢了供应,受害的是市民。

(三) 来年政府觅得的新土地,若不拨作公营房屋用途便会加快推出市场。

(四) 由于2004/05年至2009/10年的6个年度,政府没有主动推售私人住宅用地,而同期,发展商只勾地30幅,兴建约17,600个单位,导致过去数年单位落成量相应大减。现时楼价已超越市民可负担水平。因此,政府会继续监控市场,即使来年招标售地出现流标情况,政府会分析流标原因并按市场需要而继续推出土地。

不论是施政报告还是财政预算案,均揭示了未来几年本港住宅落成量会比过去几年大幅增加,上月底财政司司长又宣布了进一步遏抑需求的措施,来年我们会加大力度,增加近期土地供应的数量,并继续加速审批地产商的预售楼花申请让单位可以早日供应市场,目的都是要全力满足市民置业安居的需求。

2013年3月3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