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求进的渠务工程

两个月前,我与大家分享了渠务署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贡献和经验。不久即欣闻渠务署在2014年国际水协东亚地区的项目创新奖中,勇夺「沟通及推广组别」大奖、「小型项目组别」荣誉奖,以及「设计组别」大奖,实在值得港人引以为傲。

国际水协是一个水资源领域的国际组织,它设立了两年一度的项目创新奖,目的是表扬世界各地表现卓越、意念创新的水利工程项目。渠务署得奖的项目包括在防洪和污水处理两大工作范畴,亦涵盖了规划、设计和建造,以及运作流程各个阶段;印证了署方在工程管理各个环节精益求精,尽力做到最好,继而得到国际肯定。在此,让我和大家分享渠务署的三个得奖项目。

「沟通及推广组别」大奖-与持份者共商同理
政府推展大型工程计划,公众参与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程序,这有助平衡「环境」、「发展」及「社会」三方面的需要。持份者在过程中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寻求共识,使项目达致可持续的发展。

渠务署负责搬迁沙田污水处理厂往岩洞这瞩目的大型工程项目,在规划阶段,署方已广邀持份者出席公众参与活动,共商同理。考虑到市民普遍对岩洞污水处理厂这个新概念比较陌生,在刚完成的可行性研究,署方就以崭新的「体验性、多平台及标志性」方式来推展公众参与活动,让公众深入瞭解搬迁计划,充份表达意见。

首先,渠务署邀请市民与持份者,实地参观全港首个岩洞污水处理厂-赤柱污水处理厂,让参观者亲身感受和体验岩洞内外的环境,并透过署方特制的一台小型除味装置,感受除味设施的效能。此外,除了一贯的沟通平台即公众论坛、社区小组会议、聚焦小组会议、巡迴展览、互联网站、工程通讯、宣传短片、24小时热线等,署方又创造了标志性的亲善大使「土拨鼠博士」,以深入浅出的卡通短片介绍搬迁计划,以及未来岩洞污水处理厂的运作详情,务求以各式各样的方法,让大家紧贴搬迁计划的最新动向。

结果,这项配以崭新意念的公众参与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加强了市民大众对岩洞污水处理厂的认识,达到了积极与持份者沟通、共同优化及推展工程的最终目的。

「小型项目组别」荣誉奖-处理污泥的创新技术
沙田污水处理厂是全港最大的二级污水处理厂,每年需要处理约8,400万立方米污水。以往每年要处理42,000公吨污泥,相关耗电量达1,000万度电。为了使到污水处理的运作更具成本效益,渠务署研发了一套「混合沉淀」技术,让沉淀、生物处理及污泥浓缩等程序同步进行,成功减省处理污泥所需的时间和能源。自2012年全面实施新技术后,每年为沙田污水处理厂节省约560万度电,减少约3,000吨二氧化碳排放,避免弃置约700吨固体废物,既减少碳足迹,亦实现源头减废。

「混合沉淀」这个创新技术,为污水处理流程设计开拓了一个新方向。署方曾以这项技术获香港工程师学会颁「工程创意大奖2012/13」科技组别冠军,以及「2012香港环保卓越计划」-「环保创意卓越奖」的优异奖。

「设计组别」大奖-半山截流纾缓水患
今年3月以来,香港经历了两次黑色暴雨,加上多场连绵大雨;坚实的防洪基建助我们安然渡过水浸风险。不过,提升市区的雨水排放系统实非易事,荔枝角雨水排放隧道工程,正是展现将挑战转化为机遇的一个好例子。

渠务署以新颖的雨水截流方法,截取半山位置的高地雨水,绕过下游市区直接排放出海,有效纾缓了西北九龙地区的水浸风险。由于施工地点位处市区外围,与在繁忙市区内改善现有地下雨水排放系统的传统方案比较,这设计大大减少了施工期间对社会和市民构成的不便。

除了工程概念外,署方在设计和施工方面亦体现了创新求进的精神。在施工期间,同事们利用一部特别设计的隧道钻挖机,成功在两段地质截然不同的地底钻挖隧道,较需要利用两部不同隧道钻挖机的传统做法,大大节省了工程成本和社会资源。此外,为完成一段45米深的软土隧道,署方在港首次采用了高达4.2倍大气压力的压缩空气工序;而纵然气压极高,工程亦能达到零「减压症」的卓越安全纪录,为将来的大型高压隧道建造工程开拓了新路向。

正如我在之前的「随笔」中提到,渠务署在推展工程中亦积极把握各个机会,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荔枝角雨水排放隧道为例,它建于青沙公路高架桥下,隧道静水池上的维修用地,变身成为九龙区最大的宠物公园,而经淨化的雨水除作该公园的灌溉、冲厕、清洗之用外,还供食物及环境卫生署作清洗街道之用。

自1989年成立以来,渠务署一直致力为市民提供优质的防洪和污水处理服务。面对城市发展带来的挑战,渠务署一方面以创新思维推展工程计划,另一方面则积极求进,优化渠务设施的运作效率。我期望渠务署能继续「以心为心,尽力尽心」,竭力为市民服务,促进香港的可持续发展。

 

 

 

 

 

 

 

 

 

 
搬迁沙田污水处理厂往岩洞是瞩目的大型工程项目。

搬迁沙田污水处理厂往岩洞是瞩目的大型工程项目。

公众人士到赤柱污水处理厂亲身感受和体验岩洞内外的环境。
公众人士到赤柱污水处理厂亲身感受和体验岩洞内外的环境。
亲善大使「土拨鼠博士」。
亲善大使「土拨鼠博士」。
一贯的沟通平台聚焦小组会议,让大家紧贴搬迁计划的最新动向。
一贯的沟通平台聚焦小组会议,让大家紧贴搬迁计划的最新动向。
荔枝角雨水排放隧道启用,是展现将挑战转化为机遇的一个好例子。
荔枝角雨水排放隧道启用,是展现将挑战转化为机遇的一个好例子。
隧道静水池上的维修用地,变身成为九龙区最大的宠物公园。
隧道静水池上的维修用地,变身成为九龙区最大的宠物公园。
渠务署署长锺锦华(前排左四)与工程团队接受国际水协奖项。
渠务署署长锺锦华(前排左四)与工程团队接受国际水协奖项。

 

2014年6月8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