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港(维港)是公认的香港象征,亦是独一无二的瑰宝。维港海滨发展今年已踏入20周年,我在上星期亦出席了海滨事务委员会于北角「东岸公园主题区」举行的庆祝活动。自共建维港委员会于2004年成立及海滨事务委员会于2010年继任以来,发展局及委员会一直致力促进维港两岸的海滨发展和改善工程。今次,我邀请了海滨事务委员会现任和前任主席,以及委员会辖下各专责小组主席,分享他们建设海滨的点滴,并介绍海滨发展的最新情况。
优化海滨的工作
由今年七月起担任委员会主席的何文尧及前主席吴永顺均表示,发展局和委员会一直致力推动优化海滨的工作,努力以「先驳通,再优化」策略驳通维港两岸海滨长廊,尽早开放更多优质的海滨用地给市民和游客享用。海滨长廊预计于今年年底延长至29公里,并期望于2028年进一步延长至34公里。
愿景带动 开放式管理
何文尧强调,除了驳通海滨,委员会亦尝试了崭新的海滨管理和发展模式,并推动不同类型的活动,以及利用亲水设计拉近市民与水体的距离,藉以令海滨更具活力和吸引力,丰富市民和游客的体验,提供试验场以探索不同实践愿景的方式。他很高兴见到,发展局和委员会近年一直积极打造的「海滨共享空间」,逐渐建立其品牌。「海滨共享空间」即是在场地管理上尝试突破固有框架,对享用海滨的游人尽量减少限制或规则。市民可以在海滨进行不同活动,如跑步、閒坐、踏单车、踏滑板和与宠物散步,更可在互相尊重和包容的情况下,发挥创意按喜好共融地享受海滨空间。第一个「海滨共享空间」于2020年开放,位于坚尼地城卑路乍湾海滨长廊,广受市民欢迎。其后,「海滨共享空间」陆续推展至另外五个场地,包括湾仔「HarbourChill海滨休閒站」、湾仔「水上运动及康乐主题区」、铜锣湾「活力避风塘主题区」、北角「东岸公园主题区」及荃湾海滨长廊。东区走廊下的「东岸板道」首段将在今年年底前大致完工并会陆续开放,待2025年全面开放后,将会打通一条长约13公里连贯坚尼地城至筲箕湾的海滨长廊,这个新的「海滨共享空间」也标志着完成驳通港岛北岸海滨的最后一块拼图。
因地制宜 多元发展模式
九龙、荃湾及葵青海滨发展专责小组主席卢佩莹教授表示,海滨场地的管理和运作必须因地制宜,配合相关场地的性质及特色。因此,维港海滨场地一直采取灵活多元的管理模式,由不同政府部门、公营机构、非牟利机构,以及私人承办商和发展商负责日常营运管理。例如位于尖沙咀海滨的旅游热点星光大道和梳士巴利花园,现时由非牟利机构负责管理、营运和保养,并提供一个结合艺术、文化、旅游及消閒的公众休憩空间。而部分海滨场地,如红磡都市公园及长沙湾海滨花园,则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为市民提供休憩和舒展身心的好去处。另外,中环摩天轮是以短期租约形式租予私人机构营运;而位于鲗鱼涌的「舍区」则以短期租约形式交由非牟利机构建设及营运。
启德海滨发展专责小组主席林家辉表示,发展局和委员会善用私人发展项目的力量,建造优质的海滨空间。部分海滨空间属于「私人发展公共休憩空间」,即当发展商推进其商业项目,政府会要求在其临海私人地段建造海滨场地,建成的长廊由发展商管理,并按地契规定开放予公众享用。启德体育园酒店项目对出的一段海滨空间,正是以此方式建成及管理。启德发展区这个段落内亦设有共融通道,提供空间予行人及单车使用者共享。这些由私营界别参与发展的公众休憩空间,一方面可配合社区发展,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提升相连海滨地带的连贯性。
社区参与 与民共建
水域与陆地连接及活化海滨专责小组主席梁刚锐表示,将市民带到海滨,连系社区参与海滨发展,一直是委员会的愿景。发展局和委员会透过推展亲水设计,如「无栏杆防波堤」及「海岸堤阶」,加强水陆连接,推广亲水文化及近水活动。为鼓励社区参与海滨建设,发展局和委员会于2020年举办「维多利亚港」字型艺术装置设计比赛,并在北角「东岸公园主题区」展出优胜作品「香港之光」,该作品亦是首个以维港为主题的大型字型艺术装置。而位于「东岸公园主题区」防波堤末端的中环湾仔绕道东面排风口,其设计以「摇曳风帆」为主题,为配合海滨景致而特别设计,亦曾于外观设计比赛获奖,其选址也因应附近居民意见而与住宅区尽量分隔。
活力海滨 蕴藏无限可能
维港两岸作为充满活力的海滨,蕴藏无限可能。吴永顺指出,随着近年逐步开放更多海滨场地,委员会希望海滨能「段段有特色、处处有惊喜」。委员会提倡3E原则(分别是「创新实验(Experiment)」、「公众参与(Engagement)」和「诱发潜能(Empowerment)」,造就了和不同民间机构及本地艺术家合作的可能性,亦透过开放海滨场地给不同的持份者使用,令海滨更多元、更有活力和特色。近年来,在海滨举办的活动相当多元化,例如:「乐聚维港嘉年华」、「香港夜缤纷」、「橡皮鸭二重畅」、首个维港的水幕表演,以及各具特色的水上活动等,都是让活动筹办者创造不同海滨用途、发挥潜能的例子。
何文尧期望将来能更好地利用维港海滨本身具备的优良条件,作不同方式的发展,例如逐步在合适地点引入餐饮、娱乐及零售等商业元素,丰富游人体验,并令维港海滨成为一个更全面,更具吸引力的好去处。
《2024 年保护海港(修订)条例草案》交立法会审议
建设维港海滨的工作顺利开了步,往后还需努力。发展局已向立法会提交《2024年保护海港(修订)条例草案》,目的是透过订立机制,既维持对维港的保护,亦同时促进优化海滨供市民享用和加强海港功能。若修订条例获得通过,码头、观景台等14类改善海港的小型填海工程,可受惠于新的简化机制,为海滨发展适度地「拆墙松绑」。
何文尧认为,发展局提出的条例草案正好回应社会近期对海滨发展日益高涨的期望。随着维港两岸的海滨逐渐驳通,在「先驳通、再优化」的理念下,现时正是多下工夫优化海滨的好时机。他又指出,这次的《条例》修订从去年起已得到充分讨论,绝大部分海滨事务委员会委员和他一样非常支持,并且期待在新机制下,与政府继续紧密合作,尽快推展一些改善海滨的工程,为市民带来亲水和多元化的海滨体验。
适值海滨发展工作迈进新里程,我作为发展局局长及委员会副主席,由衷感谢每一位曾参与维港海滨建设的人士。我相信在发展局和委员会的努力下,我们定能继续以创新思维和公众参与模式缔造更多畅通易达、朝气蓬勃、具吸引力的海滨,发掘维港所蕴藏的无限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