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局工务科常任秘书长韩志强下月荣休, CK加入政府38年 (连同3年受训期) ,公务生涯大部分时间均与工程管理有关,处理过大大小小的棘手问题。早前我相约CK分享退休前感受,谈谈两项令他记忆犹新的工务工程,一项是处理弥敦道水浸工程,另一项是「淨化海港计划」(前称「策略性排污计划」)。至于近年建造业面对不少挑战,他对业界和部门同事,又有什么寄语?
韩志强1983年加入政府,任职助理工程师,2008年晋升为首席政府工程师。在2008年至2011年期间,出任土木工程拓展署港岛及离岛拓展处处长,之后晋升为土木工程拓展署署长。2015年4月起,获委任为发展局常任秘书长(工务)至下月荣休,工程专业经验相当丰富。
封主干道开工 缩短工程时间
90年代,每逢大雨,旺角弥敦道近太子道一带水浸情况都相当严重,有「弥敦河」之称。问题一直困扰市民和商户,CK当年为渠务署总工程师,他坦言压力相当大。要长远解决弥敦道水浸问题,是上游兴建收集雨水的大坑东蓄洪池及进行启德雨水转运计划。但两项工程庞大,由设计至动工需时,唯有在弥敦道先进行中短期排水系统和引水道改善措施,以解燃眉之急,但工程亦绝不简单。弥敦道为主干道,若以传统方法斩件式封路,分段进行工程,估计需时约5年,肯定「远水不能救近火」。
CK当年大胆创新地采取一项快速计划,全线封闭弥敦道一段半公里长的北行线,将交通改道砵兰街,期望工程能于约19个月内完成。封路期间,难免会带来不便,渠务署联同各政府部门加紧与持份者沟通,并派出「路边大使」指导行人前往目的地,以减低工程对市民所造成的滋扰。最终在各方努力下,工程在9个月内完成,大大缩减施工和封路的时间,更重要是缓减了长期困扰居民和商户的水浸问题。
工程遇变数 沉着应对
至于另一项「淨化海港计划」,是政府为改善维多利亚港水质而推行的一项大型计划。第一期工程于1994年底展开,其中需要兴建全长逾23公里的污水输送隧道,东至将军澳及柴湾,西至荃湾及葵涌,而隧道是建于地底深达150米的石层,深度尤如倒转一幢50层高的大厦。由于工程涉及非常复杂的专业技术,过程可谓充满挑战。
CK忆述,当年承建商在进行第一期深层隧道挖掘工程时,发现隧道不停渗水,在没有足够准备下采取决绝态度,停工长达半年,并向政府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政府要委聘专家和法律团队,与承建商进行多轮谈判和打官司,最终政府胜诉,并更换了新承建商。工程重启后,亦几经波折,包括发生沉降、钻挖机损坏、遇到地底断层等,工程团队坚毅不拔,沉着应对,最终都能化险为夷。首期工程2001年竣工,维港两岸350万人口产生的污水,现经昂船洲污水处理厂妥善处理后才排出海,整体维港水质大大改善,2010年更复办渡海泳。
推动创新 提升专业
推动大型工程从来都不容易,预料未来工程量将持续增长,挑战会更艰巨,但我和CK对同事充满信心。香港拥有世界一流的基建,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中,香港在基建分项已连续八年称冠,我们希望同事们继续努力,推动基建发展达至更高水平,维持香港建造业的美誉。
CK勉励同事和建造业界,第一,要思想开放、大胆创新,积极推动应用高端科技,提升生产力、施工效率及安全表现,以迎接未来更庞大的工程量。第二,要提升专业水准。他认为,建造业在建设香港方面有很重要的地位,对于近期个别大型项目出现连串事故,并不代表整个业界都出了问题。建造业同僚、政府同事需要以正面及具前瞻性的思维,时刻装备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眼界和项目管理的能力,去面对各项挑战。
勉励同事努力克服挑战
38年工程专业,一步一脚印,与香港繁荣成长并肩而行。退休前夕,CK向同事送上一张书籤,我觉得上面的字句很有意思:「不是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独放,勉励大家无惧困难,努力向前,克服困难与挑战,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最后,我祝愿CK退休生活愉快。另外,趁着明天是中秋节,我祝愿各位读者月圆人圆事事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