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建造业也不断与时并进,令建造过程更快捷和安全。日前,我与同事视察香港首个采用「组装合成」建筑法(MiC)的工务工程,也是建筑署与承建商合作,首个以这项创新建筑技术建造的住宅项目─将军澳百胜角消防处纪律部队宿舍,听取工程人员讲解项目的建造过程、工程细节和进度。
创新施工方法一举多得
传统的建筑方法是「先落成、后装修」,相对需要较多工人、较长建筑时间,地盘亦会有较多物料耗废。 MiC则采用「先装后嵌」的概念,把建筑物分成多个独立单元,每个涉及人手密集和需时较长的工序都会先在厂房完成,再运往工地装嵌,像「砌积木」般叠起,从而缩短工地施工时间,有效提升生产力、工地安全、环保表现及成本效益,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将军澳百胜角消防处纪律部队宿舍项目包括5幢楼宇,其中4幢楼高16层,余下1幢为17层,每层8个单位,提供合共648个50平方米的3房单位。建筑署署长林余家慧说,项目去年8月展开,由于采用MiC来建造,加快了建筑流程,承建商现时预计明年年底竣工,较合约完工期的2021年第2季为早。
内部装修设备一并装好
整项工程共有约3 800个预制组件,俗称「盒仔」。每个「盒仔」均已预先在厂房完成大部分饰面、内部装修、配件装置等组装工序。建筑署工程策划经理区绍敏说,现时在工地上已完成超过十分之一的「盒仔」装嵌。5幢楼宇中,最高的第二座已安装至第4层。她说,去年年底,署方与水务署、机电工程署和消防处协商项目的审批和验收标准。今年6、7月间,亦与相关部门到承建商位于内地厂房视察「盒仔」的组装过程,并确保运送安全。
参观当天,工程人员示范把一个预制组件吊起,嵌入已设定的位置,全程只需约15分钟。我们随即进入参观,看到一些基本装修、间隔和设备,包括地砖、窗花、浴缸、洗脸盆、厨柜,以至水喉等都一并安装妥当,墙上亦已髹上油漆或铺上瓷砖。
每层楼装嵌时间为5天
承建商项目总监颜少德说,超过8成的内部装修工序均在预制工场内完成,而把预制组件装进大楼的步骤,需要经过精准的计算。每层楼的装嵌时间为5个工作天,装嵌一个预制组件需约30分钟,较高的楼层,吊运时间相对会增加约5分钟。
为建造业界起示范作用
近年,政府积极把MiC引入各项公共工程,例如香港科学园「创新斗室」和黄竹坑香港大学宿舍,也是先导项目。至于建筑署第二个应用MiC的项目─「古洞北新发展区第29区特建福利服务综合大楼」亦将于本月动工。我期望透过在公营项目中试行MiC,能为建造业起示范作用,增加业界采用MiC的信心。长远而言,希望透过这项对香港来说相当新的建筑技术,令业界克服近年面对的严峻挑战,如成本高昂、劳工短缺等问题,共同推动建造业界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