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署近年引进多项先进技术,提升食水处理能力,确保食水水质清洁和卫生。早前完成扩建工程的大埔滤水厂亦不例外,除了采用创新技术来进行工程外,更采用崭新的水质监测和滤水技术,并加入可持续发展元素,令整个食水处理程序更环保。今次,我邀请水务署的同事,为大家介绍滤水厂的扩建特色,以及如何优化其运作。
扩建后滤水量增一倍
目前全港有17间滤水厂在运作,每日平均处理食水量达270万立方米,供应全港750万市民使用。大埔滤水厂的扩建工程2013年展开, 2018年底完成。该厂扩建前,每日处理的食水量达40万立方米,占全港食水需求的15%。扩建后,滤水量增加一倍至80万立方米,可应付大埔、部分九龙中西部及港岛中西区人口增长和发展所增加的用水需求,以及分担沙田滤水厂部分供水负荷,让其南厂可进行原址重置滤水设施。
利用建筑信息模拟(BIM)技术
为免影响食水供应,大埔滤水厂扩建工程必须在不影响其现有运作的情况下进行。水务署工程师陈凯颕说,由于工程要在现有设施之间兴建新的设施,可使用工地范围非常有限,故各个建筑工序都要小心策划和安排,工程团队遂利用建筑信息模拟(BIM)技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设计和建造工作,预先模拟新水管的走线和制定施工次序,避免影响毗邻设施,并提升工程效率。
采用崭新滤水技术
同时,水务署利用大埔滤水厂扩建的机会,引入多项先进的食水处理技术,当中包括采用「溶气浮选澄清池」,将压缩空气加入水中至饱和,以产生大量微细气泡,气泡会依附着水中的悬浮物质,并将其浮上水面,形成一层「泥毯」,再用活动刮泥板将「泥毯」清走。这项崭新滤水技术能快速清除杂质,并可减低化学品使用量。
设置现场生产氯气设施
另外,由于本港没有氯气供应商,大埔滤水厂一直从内地进口液态氯作食水消毒。工程团队在扩建时,特别在厂内增设现场生产氯气设施,使滤水厂可按量生产氯气,并即时加入经处理的食水作余氯,大大消除在运输及储存液态氯时洩漏氯气的风险。
斑马鱼助监测水质
为提升对原水水质的监测和对水质变化的预警能力,大埔滤水厂化验室应用了由水务署研发的「生物感应预警系统」。这系统利用与人类基因极接近的斑马鱼(Zebrafish),作为水质监测的伙伴,由于它们对水中污染物有高灵敏度的反应,故可透过电脑系统自动分析和侦测斑马鱼的行为和活动,持续监测进入滤水厂的原水水质。
达到污水零排放
此外,大埔滤水厂扩建工程在设计和运作方面加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元素、其中,为善用珍贵的水资源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滤水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处理后,会送返滤水厂的进水口作原水利用,使99.7%的原水都能够变成优质食水,而剩余的0.3%原水则包含在滤水过程中产生的淤泥内,它们亦会用作厂内绿化和种植,令整个食水处理程序达到「污水零排放」。
滤水厂还设有回收系统,收集雨水和已完成水质检测的水样本,把它们处理后用作灌溉和冲厕,以及安装约700块太阳能发电板,每块面积约1.6平方米,每年可产生约20万度电,供应给厂内设施使用。
食水处理是一门持续发展的科学,我鼓励部门不断优化及引进先进技术,提升食水处理的能力。水务署会继续检视现有的供水设施,并于有需要时提升有关设施,例如重置沙田滤水厂南厂、扩展牛潭尾滤水厂和小蠔湾滤水厂等,持续提升处理食水量,为市民提供可靠的食水供应及优质食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