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新一波疫情,特区政府在中央支持下,在亚洲国际博览馆(亚博馆)内增建社区治疗设施,并在馆旁兴建可提供超过800张负气压病床和相关医疗设施的临时医院。我再次感谢中央政府、广东省政府、深圳巿政府协助落实这两个项目。继社区治疗设施十月初完成后,临时医院的建造工程亦进展顺利,可望本月底平顶,明年一月内完成。
项目整体完成近45%
上周二,我与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医院管理局行政总裁高拔陞医生、建筑署署长林余家慧,一起视察临时医院的兴建情况。项目位于亚博馆西南面原停车场位置,占地面积逾29 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3 000平方米,包括六座病房大楼、一座医疗大楼、一座中央机电设备大楼及其他支援设施。建造工程9月19日展开,迄今已完成近45%。
以「组装合成」建筑技术兴建
临时医院以「组装合成」(MiC)建筑技术兴建,大致按香港一般公立医院的建筑标准设计及建造。虽然不设急症室和手术室,但具备基本设施,如护士站、药房、化验室、医疗室、病理实验室、医疗气体机房等,与一般医院规格大致相同。项目有逾520个MiC单元组件,全数组件的金属箱体已完成生产,现正在内地厂房进行组装工序,包括室内装修、屋宇设备等。其中接近一半的组件已送抵香港工地现场安装,预计本月内可全部送至香港进行安装。
十部吊机、逾2 000人工作
当天在工地,我们看到工程进行得如火如荼。承建商代表说,建造工程其中最大的困难是要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一般医院需要两年做规划和设计,三至四年才能建成,但该临时医院项目只有四个月的时间,工期紧张,故现时工地有超过十部吊机同时运作,逾2 000人分三班制日以继夜地施工;而内地厂房亦无间断地生产和装配MiC组件,与时间竞赛。
建筑署协调及技术支援
兴建临时医院的另一项重大挑战是涉及许多部门。建筑署总技术顾问(管理统筹分处)杨敬安说,为了压缩审批图纸时间以尽快开工,该署全力统筹与多个部门沟通和磋商,包括医院管理局、机场管理局、亚洲国际博览馆、消防处、屋宇署、机电工程署、土木工程拓展署、水务署、渠务署、运输署、环保署等。
他举例说,为了确保设计符合消防安全标准,该署在很早阶段已与消防处磋商消防装置及救援设施的设计要求,以缩短图纸审批所需的时间;又例如,由于地盘毗邻是巴士总站的唯一出口,故早于八月已开始与运输署、机管局、巴士公司代表等开会商讨,并得到土木工程拓展署的帮忙,九月底前完成改道工程,为临时医院往后的施工带来莫大便利。
引入多项智能系统
要克服时间上的挑战,工程团队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引入多项智能系统辅助,包括使用建筑信息模拟(BIM)技术,指导工程设计与施工,方便遥距监测及日后维修;运用「供制造和装配的设计」(Design for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简称DfMA)及MiC建筑技术,提升设计质量及施工效率;采用虚拟实境(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优化设计,以及扩增实境(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技术来协助现场安装及检查。
病房设计标准严谨
另外,为了达到防疫抗疫的目的,临时医院病房的设计标准跟一般医院传染病房相同,其中,每座大楼均设有独立升降机,方便病床出入各楼层;病房大楼按卫生安全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达至医患分区,避免人流之间交叉感染;而每间病房则严谨按照标准负压隔离病房规格进行设计、施工及测试验收。
虽然大家都不希望有新一波疫情,但必须为疫情万一出现变化而做好足够的准备,把握时间准备更多检疫和治疗设施。我对中央政府支援香港抗疫,表示衷心感谢。疫情下,我亦呼籲市民保持警觉,继续遵守各项社交距离措施,时刻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减低病毒传播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