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涌新市镇扩展是继2003年将军澳及东涌完成最后一期填海发展后,首个填海造地的新市镇计划。项目引入崭新的环保填海技术,以非浚挖式的「深层水泥拌合法」进行,减低工程对附近水质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亦较传统的填海方式更快完工。发展局副局长廖振新去年曾到东涌地盘视察,听取可持续大屿办事处同事介绍新填海技术和环保施工的详情。
造地130公顷
东涌扩展计划涵盖现有东涌新市镇东、西两面,而填海工程主要在东涌东进行,造地130公顷,即约6个维多利亚公园。可持续大屿办事处总工程师黄国辉说,填海工程2017年12月底展开,目前进度理想。首幅经填海而得的用地,已于今年3月交付房屋署建屋,过程少于30个月,可供兴建约1万个公屋单位。此外,项目长约4.9公里的海堤,会首次引入生态海岸线设计,有助改善海岸的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整项填海工程预计2023年完成。
不挖走海泥的填海方法
东涌东填海是首个应用「深层水泥拌合法」的工务工程项目,以非浚挖式,即不移除海床淤泥的方法填海造地。
驻地盘高级工程师张建伟介绍说,「深层水泥拌合法」是以「搅拌」方式将工程船上的水泥注入海泥层。每艘工程船可载水泥达到480吨。每次进行「搅拌」时,船上三组搅拌杆会钻入海泥层,在旋转的同时将水泥浆与松软的海泥混合,将淤泥加固,形成坚硬的水泥拌合柱;一支支水泥拌合柱在海床组合成「深层水泥拌合地层」,巩固海床,以承托之后在上面建造的海堤及铺设的填料。
减少工程对环境影响
可持续大屿办事处高级土力工程师张健德说,相对传统以浚挖方式填海,「深层水泥拌合法」不涉及清除及运走海泥,可以减少水中悬浮粒子的产生,有效降低对附近水质及海洋生态造成的影响;加上不需要进行倾倒海泥的海上运输,有助减少碳排放。以东涌东工程为例,既减少倾倒440万立方米淤泥,亦减少海上运输17 600船次。
将弃置废料转化为土地资源
东涌东填海工程亦有循环再用的元素,以建筑工程产生的惰性建筑废料作为填海物料,将本来要弃置的废料,转化为珍贵的土地资源。所谓惰性建筑废料,是指建筑工程中,因挖掘及拆卸等工序而产生的拆建物料,例如混凝土、沥青、碎石等,统称为公众填料。现时,整项填海工程完成约一半,填料组合方面,六成为惰性建筑废料,其余四成为机制砂;预计在工程完成时,最终的数据会是,约七成填料为惰性建筑废料,其余为机制砂。
实施多项缓解措施
今次填海工程其中一项挑战是如何在填海区进行监察及品质管理。张建伟说,为确保工程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工程团队实施多项缓解措施,包括设置钢板箱和在填海工地外围设置淤泥屏障,避免微细泥粒渗漏,减低施工对水质的影响。工程团队亦设有环境小组及独立环境查核人,定期抽取海水样本化验,以监察水质,确保海洋生态不受影响。其他缓解措施,包括在施工期间使用优质机动设备及防护隔音屏障,以控制工程进行时所产生的噪音。
东涌新市镇扩展是政府多管齐下增加中长期土地供应的重要措施之一,亦让东涌进一步发展成为规划全面的新市镇,以容纳更多人口,并提供足够的地区性及区域性社区设施。在建造过程中,工程团队一直与相关持份者、区内人士及居民、关注小组、环保团体等积极沟通,务求在发展和保育间取得平衡,以达至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