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隧道内的「山泥倾泻科技展学馆」

本月,香港先后受热带气旋「狮子山」及「圆规」影响。每逢大雨,发生山泥倾泻的风险便会增加。1972年,半山宝珊道发生灾难性山泥倾泻,摧毁多幢建筑物,包括一座12层高的旭龢大厦,并夺走67人的生命。其后,土木工程拓展署辖下土力工程处在宝珊地段开展一系列防治工程,其中,2009年落成的「宝珊排水隧道」,透过创新技术调控地下水位,减低发生大型山泥倾泻的风险。该处更在隧道内设立「山泥倾泻科技展学馆」,向公众传达斜坡安全的重要性。

「宝珊排水隧道」是香港最具标志性的防治山泥倾泻工程之一。今次,我邀请土力工程处的同事介绍隧道的建造过程,以及科技展学馆的各项设施。

创新地下水位调控系统

针对宝珊地段较易形成高地下水位,引发山泥倾泻,土力工程处2009年设计并建立「宝珊排水隧道」,以一套创新、可持续的地下水位调控系统,取代80年代装设并逐渐老化的横向排水管。

土力工程处见习土力工程师叶靖童介绍,「宝珊排水隧道」由两条排水隧道(直径3.5米,总长度500米),以及工程人员运用「向上打孔锤」,在狭窄隧道内铺设的172支排水斜管(最长达100米)组成;另配有自动实时地下水监测系统。暴雨期间,当地下水位上升至较高水平时,系统会以短讯提示同事,并会自动开关水掣,控制地下水位在指定范围内,从而提高山坡的稳定性,减低发生大型山泥倾泻的风险,保障市民的安全。

可缩回隧道钻挖机

叶靖童说,除首次在港使用的「向上打孔锤」技术,工程人员在开凿两条排水隧道时,特别引入可缩回的隧道钻挖机。当钻挖机完成钻挖一条隧道后,可缩回原位,再钻挖另一条隧道,省却在隧道尽头处开挖竖井收回钻挖机。应用这项创新技术,令钻挖隧道的时间缩短至四个月,亦大大减少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山泥倾泻科技展学馆

「宝珊排水隧道」设计独特。土力工程处特别在隧道内设立「山泥倾泻科技展学馆」及举行导赏活动,向公众传达斜坡安全的重要性。馆内有多个不同主题的展览廊,其中「宝珊灾难纪念廊」展示了当年宝珊道山泥倾泻事故的历史图片及纪录,提醒市民山泥倾泻灾难带来的伤痛和教训;「气候变化印象廊」阐释全球暖化令极端暴雨更加频繁,以及在极端天气下为确保斜坡安全持续努力的重要性。

加入STEM教育元素

另外,土力工程处助理土力工程师冯一凡说,为提高导赏活动的趣味,馆内加入不少理工科教育(STEM Education)和互动元素,例如「山泥倾泻知识廊」,透过短片,带大家回顾香港过往百多年山泥倾泻的历史、香港斜坡安全系统的发展等;而「排水隧道体验廊」则透过应用「扩增实境」(Augmented Reality – AR),示范排水斜管的操作及介绍地下水位调控系统的创新技术。

可申请导赏团预约服务

早前,两位参加导赏团的同学分享参观「山泥倾泻科技展学馆」后的感受。他们表示,透过活动接触到不少新颖的事物,例如可以亲身体验实时监控地下水位、自动及手动降低水位设备是如何运作;亦可以近距离接触「机械狗」,了解土力工程处如何透过应用创新科技,纾缓山泥倾泻风险。现时,「山泥倾泻科技展学馆」已经开放给公众人士、学校或团体预约导赏服务,并可于土力工程处的香港斜坡安全网页进行预约,有兴趣的朋友万勿错过。

对山泥倾泻风险保持警觉

气候变化带来极端天气,令防治山泥倾泻的工作更具挑战。正如土力工程处处长张伟文博士所说,我们希望透过导赏团,让年轻一代知道香港山泥倾泻的历史,令他们对山泥倾泻风险保持警觉,同时让大众明白到同事如何积极透过科技,管理山泥倾泻的风险。当然,在暴雨或山泥倾泻警告生效期间,市民应远离斜坡;而业主亦有责任定时维修私人斜坡或挡土墙,以防患未然。

 
请按上图观看影片
「宝珊排水隧道」由两条排水隧道和172支排水斜管组成,并配有自动实时地下水监测系统,可调控宝珊地段的地下水位,从而减低发生大型山泥倾泻的风险。
「宝珊排水隧道」由两条排水隧道和172支排水斜管组成,并配有自动实时地下水监测系统,可调控宝珊地段的地下水位,从而减低发生大型山泥倾泻的风险。
「宝珊排水隧道」由两条排水隧道和172支排水斜管组成,并配有自动实时地下水监测系统,可调控宝珊地段的地下水位,从而减低发生大型山泥倾泻的风险。
「宝珊排水隧道」由土力工程处设计及建设,是一套创新、可持续的地下水位调控系统。图示隧道内的两条排水隧道。
「宝珊排水隧道」由土力工程处设计及建设,是一套创新、可持续的地下水位调控系统。图示隧道内的两条排水隧道。
「宝珊排水隧道」上方铺设排水斜管。
「宝珊排水隧道」上方铺设排水斜管。
土力工程处早前举办「山泥倾泻科技展学馆」导赏团,时任土木工程拓展署署长(现任发展局常任秘书长(工务))刘俊杰(右一)与英华书院的学生一起参观科技展学馆的各项设施。
土力工程处早前举办「山泥倾泻科技展学馆」导赏团,时任土木工程拓展署署长(现任发展局常任秘书长(工务))刘俊杰(右一)与英华书院的学生一起参观科技展学馆的各项设施。
土力工程处处长张伟文博士(左)邀请英华书院学生何心宇(中)和庄恩乐(右),分享参观「山泥倾泻科技展学馆」后的感受。
土力工程处处长张伟文博士(左)邀请英华书院学生何心宇(中)和庄恩乐(右),分享参观「山泥倾泻科技展学馆」后的感受。
土力工程处助理土力工程师冯一凡(左)和见习土力工程师叶靖童(右)早前担任「山泥倾泻科技展学馆」导赏员,介绍「宝珊排水隧道」的建造过程。
土力工程处助理土力工程师冯一凡(左)和见习土力工程师叶靖童(右)早前担任「山泥倾泻科技展学馆」导赏员,介绍「宝珊排水隧道」的建造过程。
「山泥倾泻科技展学馆」有多个不同主题的展览廊,包括宝珊灾难纪念廊、排水隧道体验廊、山泥倾泻知识廊等。图为宝珊灾难纪念廊,展示了1972年宝珊道山泥倾泻事故的历史。
「山泥倾泻科技展学馆」有多个不同主题的展览廊,包括宝珊灾难纪念廊、排水隧道体验廊、山泥倾泻知识廊等。图为宝珊灾难纪念廊,展示了1972年宝珊道山泥倾泻事故的历史。
「山泥倾泻科技展学馆」有多个不同主题的展览廊,包括宝珊灾难纪念廊、排水隧道体验廊、山泥倾泻知识廊等。图为宝珊灾难纪念廊,展示了1972年宝珊道山泥倾泻事故的历史。
图为排水隧道体验廊,工作人员透过「扩增实境」(Augmented Reality – AR),示范排水斜管的操作及介绍地下水位调控系统的创新技术。
图为排水隧道体验廊,工作人员透过「扩增实境」(Augmented Reality – AR),示范排水斜管的操作及介绍地下水位调控系统的创新技术。
图为山泥倾泻知识廊,回顾香港过往百多年山泥倾泻的历史、香港斜坡安全系统的发展等。
图为山泥倾泻知识廊,回顾香港过往百多年山泥倾泻的历史、香港斜坡安全系统的发展等。
透过「扩增实境」游戏,导赏团参加者更加了解山泥倾泻的迹象,以及斜坡维修的重要性。
透过「扩增实境」游戏,导赏团参加者更加了解山泥倾泻的迹象,以及斜坡维修的重要性。
土力工程处近年积极应用创新科技,包括引入机械狗,管理山泥倾泻的风险。
土力工程处近年积极应用创新科技,包括引入机械狗,管理山泥倾泻的风险。

2021年10月24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