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5年至今,渠务署消除共127个水浸黑点,现时全港只剩余4个水浸黑点,其中,尖沙咀漆咸道南的防洪工程预计于今年第三季展开,期望最终能把该水浸黑点从名单中剔除。今次,我邀请渠务署的同事介绍尖沙咀雨水排放系统改善计划的细节、如何提高区内的排洪能力及缓减水浸风险。
2009年起进行小型渠务改善工程
尖沙咀介乎加连威老道和柯士甸路之间的一段漆咸道南为现时其中一个水浸黑点,位处低洼,加上邻近海边,排水口较易受潮汐涨退影响。另外,当区的部分雨水管道排洪能力不足,以致过往曾出现较大型的水浸事故。渠务署自2009年起在漆咸道南一带进行小型渠务改善工程,以加强雨水收集系统能力,并联同其他政府部门加强巡查及清理集水沟杂物,情况已有所改善。
建地下蓄洪池和雨水泵房
为长远减低尖沙咀区的水浸风险及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渠务署计划于尖沙咀进行雨水排放系统改善工程,当中包括于市政局百周年纪念花园兴建地下蓄洪池和雨水泵房,并建造新的雨水渠等。渠务署工程管理部高级工程师郭志权表示,拟建的地下蓄洪池共两层,底层用作蓄洪用途,接近地面的一层则用作摆放机电设施,以减少占用地面空间。两层设计亦可达到地尽其用,善用土地资源,从而腾空更多珍贵的市区土地作其他用途。
他说,有关改善工程已考虑因气候变化而增加的降雨量及海平面上升的影响,能有效改善区内现有排洪能力及缓减水浸风险,期望最终把漆咸道南从水浸黑点名单中剔除。我们会尽快向立法会申请拨款,期望工程于今年第三季展开,并于2027年完成。
善用土地资源
就蓄洪设施选址方面,署方除了已考虑有关位置能否有效达到所需的蓄洪作用,还考虑了可用面积和整体用地规划。署方亦已考量设施在施工和运用时对环境、交通、其他公用设施等的影响,务求善用土地资源及减低对公众的影响。综合以上因素,漆咸道南旁的市政局百周年纪念花园的地下空间为最合适选址。
采用智能设计运作
郭志权介绍说,拟建的地下蓄洪池和雨水泵房将采用智能设计运作。设于上、下游及蓄洪池内的水位感应器能提供实时数据,配合天文台的气象数据,将有效监察及控制蓄洪池及雨水泵房的运作,并提升设施运作的成本效益。有关工程亦将积极采用绿化外观设计及环保建筑物料,并会设置水资源回收系统收集雨水,加以处理后用作灌溉等用途,促进可持续发展。
工程甚具挑战
不过,漆咸道南周边的商业活动频繁,亦是其中一条通往尖沙咀的主要道路,故要在如此繁忙的位置进行渠务工程甚具挑战。另外,复杂的地下管道网、地面的空间限制、工程附近的建筑结构地基影响等,均大大增加施工的困难。
无坑挖掘减影响
为减低对当区交通及行人的影响,郭志权表示,工程大部分管道采用无坑挖掘,亦会尽量避免在交通繁忙时段进行路面工程。署方会与相关部门仔细规划临时交通管理措施,并于工程前进行试验,以及在可行情况下,尽量缩短交通管理措施的时间及范围。
现时,香港有4个大型地下蓄洪池,分别位于大坑东、上环、跑马地及安秀道。渠务署正规划兴建6个地下蓄洪计划,包括漆咸道南和较早前在随笔中介绍的观塘秀雅道蓄洪计划。相信当这些大型工程陆续完成,将更有效地减低当区的水浸风险,进一步提升香港的防洪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