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址换地方式让私人地段业权人发展鲗鱼涌海滨

发展局今日(三月三日)公布,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已通过两幅有关鲗鱼涌海裕街的私人地段业权人(业权人)的原址换地申请。
   
发展局发言人说:“有关原址换地是为了取代业权人本来于该处推展的25层高工业大厦发展项目。在按十足市值缴付地价后,业权人可在重新获批地段,按照城市规划委员会(城规会)的许可,进行海滨休闲、旅游及商业发展。”
   
原私人地段(内地段第8590号馀段及内地段第8723号馀段)总面积约为2 477平方米,按照土地契约只限作工业及/或仓库用途。有关地段早年的法定规划用途亦为“工业”地带,至二○○三年才改划为“休憩用地”地带和“其他指定用途(1)”注明“文化及/或商业、消闲及与旅游有关的用途”(“其他指定用途(1)”)地带。业权人于二○○一年九月在符合当时的规划用途下获批出建筑图则,以兴建一幢楼高25层(主水平基准以上约85米),地积比率约15倍的工厦。业权人于二○一七年展开地基工程。然而,此举引起强烈公众意见,要求以与海滨环境更融合的用途及发展密度,代替高层工厦发展。
   
发展局及后接触业权人,以探讨替代方案,并取得积极进展。二○一八年七月,政府宣布待业权人取得城规会规划许可后,当局便会向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申请批准换地,将该处现规划为“其他指定用途(1)”地带的用地作海滨发展。业权人及后于二○一九年二月获得有关规划许可。相关发展计划的主要特点见附件。
   
根据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的批准,业权人须在发展有关项目时,在重新获批地段范围外一并兴建合共约6 300平方米的公众休憩空间(包括约2 500平方米的新休憩空间;于邻近地点重置面积约1 000平方米的宠物公园;和提升现时约2 800平方米的海滨长廊),以及一条长290米,阔6米、连接海滨地带和鲗鱼涌腹地的无障碍有盖行人天桥。上述设施的建筑费用经政府审核后可从地价中扣除。另外,上述设施均会24小时向公众开放。政府将继续管理和保养经重置/翻新后的现有设施;而新设休憩用地和行人天桥则会由业权人管理和保养,详细安排须得到发展局海港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同意。
   
发言人说:“换地方案从多方面照顾公众利益:(一)可成功取代与海滨极不协调的工厦发展;(二)将未被善用的‘其他指定用途(1)’用地,按照规划意向早日落实发展,增添海滨的多元活力;(三)所提供的额外公众休憩空间有助打造连绵不断的海滨长廊,连接未来东区走廊下之行人板道和鲗鱼涌公园;及(四)拟议的行人天桥亦可改善内陆地带与海滨的通达性,大幅缩短步行距离最多达500米(即约8分钟步程)。”
   
政府会与业权人继续跟进换地的后期工作,包括按上述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通过的框架拟定最终地契条款,并在业权人接纳及缴付按现行机制评估的土地补价后,方可完成换地程序并展开发展。与此同时,持份者会进一步参与公众休憩空间的设计;而与有盖行人天桥相关的道路工程亦会按照《道路(工程、使用及补偿)条例》(第370章)刊宪,让市民在为期两个月的法定期内提出意见。

2021年3月3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7时39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