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业地带的演变

  规划地政局局长曾俊华今日(十一月三十日)表示, Loft(多用途空间)已迅速成为很多城市旧工业区重新发展的不可或缺部分,因此政府计划研究将本港旧工业楼宇发展为此类用途的可能性。

  曾俊华表示,外国城市的旧工业楼宇和货仓很多已转变为高级的住宅用途,如多用途空间及开放式住宅等。

  “多用途空间”的居住模式,于五十年代在纽约市首先出现,由于弃置工业楼宇的租金便宜,并提供适合作家居及办公室用途的宽阔空间,遂吸引艺术家迁入这类楼宇居住及工作。

  他说,上述楼宇受欢迎的情况促使纽约市政府的态度从初时视之为非法,改变为鼓励这类发展。

  曾俊华在香港工程师学会于富丽华酒店举行的周年晚宴上致辞时说,他打算在重新发展未能善用的工业楼宇的过程中,静静地推行观念上的改变。

  他说:“香港的经济已经历数个阶段的转变,由在简单工厂进行劳工密集式制造业,演变为制造更复杂的产品,以满足进口市场的需求。”

  “随内地开始实施门户开放政策,本港劳工密集的工业进一步将其生产设施迁往价格较具竞争力的珠江三角洲一带。”

  “因此,本港大量工业楼宇过剩,如任由这些楼宇弃置不用,实是大大浪费珍贵的资源。”

  他说,在过去数年政府已大幅减少多个发展计划的填海规模,未来将会较难获得新土地。

  本港过剩的工厂大厦经常夹杂于高使用率的厂厦之间,这是由于转变仍在进行中,期间混合的用途带来新旧交替的问题。

  曾俊华表示,政府在考虑如何把工业区转型的过程处理得更好时,会坚守三项原则。

  首先,政府需要尽量减少对工业区内现有经济活动及就业情况的损害。第二,转型的过程应由市场力量推动。

  第三,政府应担任积极的促进者,清除建制上的障碍及创造有利于转型的环境。

  他说:“根据这些原则,我们采取了两个做法,就是把过剩的工业用地改划为其他用途,及为工业楼宇的用途增加灵活性。”

  至今年年底,城市规划委员会将可把总共一百六十五公顷过剩的工业用地改划为“其他指定用途”注明“商贸”地带,并把四十七公顷土地改划为其他非工业用途,例如作住宅发展和社区设施。

  “商贸”地带的土地用途提供更高弹性,因为三项经济活动,即无污染工业、一般办公室及商业用途,均可设在同一座大厦而无需申请规划许可。已完成改划的工业土地约占原来工业用地的百分之四十。

  曾俊华说:“我们亦已为现有的工业楼宇用途引入更大的灵活性。”

  “城市规划委员会最近原则上同意,在工业楼宇用途纳入与资讯科技和电讯业有关的工业、公众娱乐场所和教育机构等,作为无需申请或可以申请规划许可的用途。”

  他说,这些措施均为使旧工业区重获新生的有效催化剂。

  就多用途空间的发展而言,他指出除了新旧交替的问题外,尚有许多建制上的障碍,使这概念难以在短期内在本港实行。

  他说,我们需要解决住宅用途和非住宅用途楼宇可获准许的不同地积比率、补地价、楼宇和防火安全要求等等问题,这些都是需要详细研究的事项。

  他说:“我期待看到在工业区发展优皮一族聚居处,包括开放式住宅、家居办公室、画廊、主题餐厅、酒吧和创新的娱乐中心。”

  在总结时,曾俊华说他很高兴可以与其他嘉宾一同与富丽华酒店道别和重温在该酒店的回忆,并向选择了这个富历史意义地点的主办机构致谢。

二○○一年十一月三十日(星期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