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将缔造舒适环境促进步行

规划地政局局长曾俊华今日(一月十四日)表示,政府有意为行人缔造舒适的环境,使步行成为本港其中一个主要的交通模式。

他说,步行是往来不同地点最基本的方法,亦可能是往来短距离路程最有效率的模式。步行既有益健康,亦有助减少不必要的路面交通及污染。

曾俊华在亚洲智能建筑学会的一周年晚宴致辞时表示,要推行这个意念,我们需要缔造一个具吸引力、安全和方便行人使用的环境,这样不但可以鼓励市民步行,亦为步行带来额外的乐趣。

规划署数月前展开一项研究,就改善行人设施的规划工作订定四项指引原则。

曾俊华指出基本的原则是“行人优先”,在进行规划时,我们必须以行人的角度及需要为出发点。

他说︰“首项原则是方便连系。行人路线必须清晰而直接,在较长及上山的路线,应装置电梯及自动行人道以鼓励市民步行和照顾伤健人士的需要。”

“没有人愿意走不安全的道路,因此第二个原则是确保行人安全。行人路应与汽车分隔和具备足够照明设施。”

“第三个原则是容易到达和舒适,行人道应要容易到达、无污染、及设计妥善,包括具备美化景观、免受恶劣天气影响的装置及设有座椅等,以提供舒适宜人的步行环境。”

他说:“最后不能忽略的一个原则是吸引力及活力。我们需要在适当地点辟设行人专用区,以便进行多元化的活动,例如户外表演、露天食肆、跳蚤市场,或祇是让行人驻足逗留。”

随着多项已规划的铁路工程相继完成,例如西铁、马鞍山铁路及将军澳地铁支线,本港大部分商业及住宅区均在可以步行到达地铁或火车站的范围内。

“我们应该善用复盖广泛的铁路网络,并在铁路沿线周围推广行人设施规划,使需要展开较长路程的市民可以舒适地步行至地铁或火车站。”

“我们已循这个方向发展了一段时间。举个例说,现时绝大多数地铁和九广铁路车站,均有全面的行人天桥和隧道系统接驳。”

“我们会继续推广这种构思,以确保市民能安步当车,从火车站可以到达附近的主要住宅区和商业区。”

“此外,我们会致力促进行人设施妥善连接其他非铁路公共交通设施,例如巴士暨小巴总站、渡轮码头和电车站等,并鼓励公共交通交汇处及火车站彼此结合。”

曾俊华表示,除加强行人设施与公共交通的接驳外,政府还会透过改善土地运用及行人通道规划,方便市民在区内步行。

他说:“这样市民不论在区内生活或工作,只要步行便能到达目的地如商店、学校、康乐及其他社区设施。”

曾俊华指出,火车站和商业区、商场、高密度住宅区之间应该更普遍使用高架行人道、地底行人隧道、电梯及行人输送带彼此连接。

在挤迫的地区,当局应多设行人专用区和广场。这些设施在外国城市十分普遍,特别是购物区和游客区。行人专用区内更可举办户外表演或用作露天茶座等活动,增添生气活力。

他说︰“在一些具重建潜力的市区地点,政府会全面规划行人设施,从而改善区内的行人活动空间。”

“此外,我们审议新建筑物或发展项目的图则时,也可同时考虑把部份建筑土地用作行人通道及公众地方。”

曾俊华说:“希望我们日后不但有更多机会步行,而且更以步行为乐。”

二○○二年一月十四日(星期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