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民政事务局局长何志平今日(十二月十八日)在香港电台《香港家书》节目内发表的讲辞全文:
戴伦先生﹕
或者我应该叫你做Bob。你好!我首先要恭喜你,你所作的金曲《Like a Rolling Stone》,被权威的《滚石杂志》选为五十年来最伟大的歌曲。
听说当时一般的歌曲平均长度是三分钟,你这首长达六分钟的《Like a Rolling Stone》,若不是你坚持,一早被雪藏了。我佩服你创新的精神,亦欣赏你这份艺术家的执着。你知道吗﹖七十年代的时候,我留学美国,亦有一段时期,凭着一把结他,唱着你的歌,卖艺维生。我常常对我的朋友说,是音乐养大了我。
香港发展艺术的窘境
但是,在香港,要发展艺术,实在是非常困难的!香港这个弹丸之地,欠缺天然资源,却能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金融中心。这个成果,是我们牺牲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去换取回来的。为了发展经济,我们兴建厂房、写字楼和住宅,许多有纪念价值的文物建筑都要拆卸。香港生活节拍紧凑,市民营营役役,精神与体力都给工作用尽了,又何来馀暇欣赏与追求艺术文化呢﹖为了尽用有限的土地,有些地区的文娱设施,坐落在综合市政大楼街市楼上,在图书馆看书的同时,隐约还可以闻到楼下街市传来阵阵的鱼腥味。这又难免会伤了许多文艺界朋友的心。
这种种的问题,身为文化官员的我,自然知道,而且知得比任何人都清楚。但是,僧多粥少,文化艺术要与其它项目竞逐资源,赢面从来都不是很高的。难道可以说,为了发展文化艺术,我们可以撇下社会福利不管?难道说我们可以不改善医疗生?难道说教育无需发展了﹖环境不用保护了?消防、警察和海关可以大量的削减?这些统统都要让路,或统统都要冻结开支,所有的新增的资源都拿来发展文化艺术,保护旧区文物?但是,事实不可以,我也自问亦不敢这样游说我的同事。我只可以说,文化艺术是我们众多公共政策中的一个范畴,需要与其它范畴一样,公平竞争资源。
西九龙文娱艺术区是一个契机
西九龙文娱艺术区发展是一个契机,因为以这一块土地来发展文化艺术,等于向文化艺术投入了很多额外的资源,实在应该好好珍惜和把握。一下子,香港会多了博物馆、多了美术馆、多了剧院、多了演艺场地,更会有额外的资金投放于文化艺术界。我知道,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一些艺团受到邀请,将来会在西九龙成为驻场艺团。这些艺团,从此有了自己排练的地方,也多了演出场地。不久前,戏剧导演蔡锡昌先生执演的一出话剧,票房相当好,一众台前幕后工作人员,辛苦了大半年,但是却因为场地的关系,正式的上演时间却只有三、四场,大家都很感叹。我明白香港艺术工作者有怨气,我自己也感到无奈。我也希望好的话剧,可以一连串的十四场,甚至四十场般的演下去。
对香港的文化艺术发展来说,西九龙文娱艺术区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在香港,以艺术为职业的,是少数的有心人,好不容易找到少少的资助,即使全部用在表演上,还是不足够的,又哪里有馀力顾及宣传与市场推广呢﹖香港艺术文化未能在国际上普遍打响名堂,不可以说是香港艺术文化素质的问题,只可以说,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处理市场宣传。很多香港的画家,他们的作品足以到国际大型展览会叫人惊艳的,但是,就是画廊代理关系未成熟,发展苦无门路呀!香港很多歌星、明星,因为得力于合适的形象管理和业务管理,终能风靡一时。商业与艺术结合,从来不是坏的事情,我们怕的只是结合不到而已。所谓不怕货比货,最怕没有机会出货。事实上,商业性的宣传、市场推广、形象管理及业务管理,对于香港艺术文化的更上层楼,是能起一定作用的。
对香港整体经济来说,西九龙文娱艺术区,同样是一个良机。全球的经济体系正从以国家为基础转为以“城市—地区”为基础,甚至有人预测将来全球的经济将受三十多个“城市—地区”控制,而拥有活泼多元的世界性文化生活的城市,才能吸引国际流动资本和专业人才,帮助一个城市于全球化的环境上站稳脚步。所以,西九龙文娱艺术区,不但能帮到艺术界,亦能提升整体香港的竞争力。
不要说意气的话
有人说﹕“西九龙的文娱中心,搞得出甚么名堂?想也不敢想,专心发展地产项目,一起赚快钱,比较适合香港这个地方”。我相信这是一时的意气说话,这绝对不是我们愿意见到的愿景。我们以香港为家,我们的下一代也将以香港为家。香港的兴衰荣辱,绝对是我们所关心的,所在乎的。
戴伦先生,我又再想起另一首你的歌了︰《The Times They Are A- Changin'》,中文名应该是《时代在转替中》。物换星移,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就让我们把握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接受新时代的挑战。
你的歌迷
何志平
完
二○○四年十二月十八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