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龙文娱艺术区发展计划记者会答问全文(二)

记者:刚才在议会内,司长还未回答张文光议员问及怎样可以保证这个不会是数码港翻版的问题?

政务司司长:首先,经常讲数码港、数码港,直到现时为止,我觉得它是一个颇为成功的例子,我们在那里所投放的资源,现在已差不多得到有所回报。另外,数码港亦是一个高科技的平台,是其他地方没有的。排除这几方面不说,西九龙文化艺术中心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工程、不同的发展计划。由最初开始,我们通过国际比赛的方法,来决定这个项目的总设计,我们选定了设计概念之后,我们便以邀请外界提交建议书的方法,全部过程都是公开的,是有竞投性的,与当时数码港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另外,我们在选拔过程当中,每一步都会向立法会汇报,更加让普罗大众一起参与,我们更加重整个在文化配套方面的重要性,还有一点就是,任何一位成功的建议者,都要营运整个文化艺术区三十年,他亦需要有一个长期的承担。整个发展计划的概念,我们在执行的过程,考虑的过程和公众谘询的程度(与数码港相比)是两回事,是天渊之别,是不同的。

记者:司长,现在你们所说的天篷,有很多专业及公众团体都批评天篷的设计。如果在公众谘询天篷设计时,仍然是未能说服香港市民的话,你会不会放弃这个天篷概念?

政务司司长:我明白到那么大的投资项目,特别有新颖特色的,当然是有争议性的。全世界也是,我见得到有些在欧洲的、澳洲的、美国的,有些新颖的建筑设计,在讨论期有争议性、建筑期也有争议性,建成后也继续有争议性。

我们说说这个天篷问题,天篷是我们经过公开国际竞赛内,是我们的首选设计,里面有一个天篷。我觉得那个天篷是重要的,亦都有其特色,我们采取为这次招建议书的基本(条件)。关于天篷的设计,我们曾多次与立法会讨论。我们在去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与立法会进行过辩论。经过详尽的辩论后,得到立法会支持现时采用的方法。建议书表明天篷是必须履行的条件。若突然不要这项目,我们需要重新开始过,换句话说,我们要重新去计划做配套。

天篷有甚么好处呢?大家是会知道的,我们觉得它能够连贯所有文艺设施在一起,令到有汇聚的感觉。让各个文化设施做了一个协同效应。使到不同的设施存聚一起的时候,不单是帮助了文化艺术的原创性的发展,让文娱区成为推动创意工业及培育人才的摇篮。它里面设有这个天篷的时候,让区内有户外户内同样的感觉,也有一个微型气候出来,让吸引力增大。内里设施的使用率也会加强。另外,内里的设施给(天篷)联贯之后,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的管理费用也会减少了。还有不要忘记,这个并不是全新,没有人尝试过的,天篷的设计在很多地方也有,柏林也有,我刚刚也见过,吸引力是相当大的。另外,现在在米兰Milan Trade Fair贸易展览中心内,它的天篷大小与我们准备在西九龙兴建的差不多,现在正在建造中,人人也觉得它有一个特别的特色。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天篷是最有效避免西九龙变为“石屎森林”,因为高度有限,有绝对性的高度限制,所以将来发展商不能够把地方加建成很高的楼宇。

从有些人来说,虽然有些人有异议,但对很多人来说,天篷根本就是整个发展区的灵魂。这个新颖的设计,会吸引到全世界最顶尖的艺术团体来香港表演,有最高成就的博物馆会希望参与这份计划,所以我认为天篷是有其价值的。那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让香港人看得见,我很相信在这个公众谘询期间内,个别人士会见到天篷,在这方面会作一个明智的决定。

记者:司长,你说你很重视公众意见及文化界的意见,但其实文化界也有相当的意见是希望四个标书,现在三个标书加上太古这个标书,一起拿出来让公众谘询,但若民间是有这些意见的时候,你们是否会从善如流觉得可以再考虑?

政务司司长:我想我们最重要的是根据游戏规则来办事。我们一早已经声明任何一个建议书内不符合我们的基本条件,我们是不能够继续评审的。所以我们认为在这个阶段,我们决定了它是已经不符合这些基本条件的话,我们不应该再继续进行的。当然那间公司想以自己的方法向香港展示他们的建议书,我们当然是不会反对他们的做法。但在我们来说,我们的责任就是给予这三个入围的建议者向香港公众介绍他们为何入围。他们在建议书里甚么是好的,优点在甚么地方?香港人自己要作出决定。还有一点,我已经在立法会的声明里解释得非常清楚,为甚么我们不接受太古的标书。

记者:司长,现时产生了最后三份标书,政府有没有估计时间表,因为较早前的谘询是押后了,现时西九龙艺术区可以落成的时间会不会延迟?以及在培养人才方面是否可以同期作出配合呢?

政务司司长:有关的时间表,我们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争取,所以我们原来希望公众谘询在一月举行,现时我们已经做得相当圆满,所以我们会争取起码早一个月,即在十二月举行。但是因为前期工作方面,你刚才说得相当对,是拖慢了少许,所以现时要真正动工的话,依照我们现时的估计要到二○○七年才可以真正动工,因为需要做好所有的程序,再加上最后把协议书签妥,才可以动工,我相信会是在二○○七年。我们的设施真正能够可以见到的话大约会是在二○一○、二○一一年,这件事我们会优先处理,但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审慎,要公开、要透明度高,我们不能够只有短劲,一定要向香港人展现出过程是公平、公正的,所以这是急也急不来的。

记者:软件方面是否可以配合呢?

政务司司长:软件方面,现时我相信每一个建议者在过程当中,一定会针对他们本身的所有设施会有特别的培训。另外,香港专上学院对于这方面也有充分的安排,我们也趁着这个机会检讨现时我们的配套方面是否足够,亦会跟着做。我们还有多年工夫要做,现时可以看到使用期大约是二○一一年,相对来说还有充分的时间可以做一些更深入的准备,包括人才培训。

(待续)

二○○四年十一月十日(星期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