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与记者答问全文


以下是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廖秀冬博士今日(一月二十七日)与港九及新界夹斗车商会连同废物处理协会代表开会后会见记者答问全文(中文部分):


局长:我们最近实施了建筑废物处置收费计划。条例实行了大约一星期,一切大致顺利,总共运送去堆填区(的建筑废料)大约二千零四架次,运去筛选区(即分类回收区)和惰料废物区(即公众填料库)的建筑废物有一万零八百多架次。最近大家都看到业界对一些操作问题不满,大家都看到有堵塞(堆填区)的情况。今天大家有机会详细讨论,究竟实施以来,他们(泥头车司机)最大的困难在哪里。今天很高兴跟他们心平气和的会谈,呼吁他们不要做出激烈的行动。我们达成一个共识,是有关计算车辆废料重量的比例,这个比例为何重要呢?因为它决定一批建筑废物究竟应送去堆填区、筛选区或惰料废物区。惰料废物区这方面没有问题,但去堆填区或筛选区的比例是有法例规定的,所以业界要求立刻更改这比例是没有可能的。今天我们达成的共识,是在法律容许之下酌情处理。在了解他们营运有什么问题后,长远而言我们亦承诺会继续讨论。对于这个比例,随着更多经验,政府承诺与业界密切商讨去更改。

业界今天亦知道,因为各样关系,现在又是年尾,他们的工作沉重,他们都了解工业行动会引起社会不安,他们都希望以后用对话方式去解决问题,我们相信一定可以将建筑废物处置收费条例顺利实行。

记者:酌情权比例...更大弹性?

局长:正如去磅一些东西,两磅或两磅半,都可能有加入judgement(判断或酌情),这方面大家已讲清楚。

记者:会否没有上下限?

局长:我们一向都有上下限,不过大家的了解不同。就正如开快车,都要知道警察怎样判断,虽然有酌情权…..但仍要根据法例去做,即法例容许多少(比例),就不可随便更改,所以我们今次是在法例之内去做。

记者:业界说不可超过百分之二十,酌情权的意思是否有些弹性?

局长:意思差不多。酌情就是酌情,要是写到很明确便不是酌情。

记者:弹性会增加多少?

局长:其实这是一个密度比例,视乎载甚么货,整个车的大小亦有分别,所以要与业界有一个understanding(共同理解)怎样去看酌情权,要从大家的经验去看。如果只差一分一毫要他们走来走去,我们希望减低这方面(的问题),令他们可以更准确估计自己所载的(物料)是属于哪一类。我们今日就这方面达成共识。

记者:酌情权会维持多久?几时会去检讨?

局长:我们现在会继续检讨,我们承诺六个月内检讨,我们一直听取业界意见。由于这是一条新条例,我们一直与业界保持紧密的伙伴关系,我们不是忽然间去做检讨,我们要不断搜集资料及其他人的经验,看看法例可以如何更好地实施。

记者:业界提到筛选区的问题...,可能整架车在筛选区没有一样东西可循环再用?

局长:筛选区要定立一些指标,我们不能将整架车搜寻过后才决定是否有物料可以循环再用,因此我们要去筛选。我们订立这个法例时希望有回收作用,所以我们要有一些比较客观的指数去决定可否筛选。到达筛选区后,如果所有(物料)都不能(循环再用),这说法可能有点夸张,可能个别有一两架车出现此情况,但总的来说,在筛选区肯定有部分惰性废料可以再用,有些金属可以回收,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在资源运用上做得更好。



二○○六年一月二十七日(星期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