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深合作完成治理深圳河工程

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廖秀冬博士表示,深圳河三期工程顺利完成,标志着港深政府多年来的努力及合作成果。

她说:「今年亦适逢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十周年,可谓双喜临门。这一个历史性的日子,对所有香港市民,别具意义和纪念价值。」

廖秀冬今日(四月二十四日)主持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十周年港深联合治理深圳河三期工程完工典礼时指出,第三期工程是整个治理深圳河工程中最为复杂、施工技术难度最高、影响跨境设施最多的一期工程。

深圳河第三期工程除了整治四公里的河道外,还重建了几个重要的跨境设施,分别是罗湖铁路桥、罗湖人行老桥、文锦渡车行桥、和两条东江水管。这些跨境设施都是港深两地交往的重要建设,在重建期间要保证它们的正常运行。

她说:「以罗湖铁路桥为例,它是香港通往内地的唯一铁路线,客运和货运兼备。在重建这条桥时,我们采用了临时桥的方案,以确保铁路的正常运行。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实在有赖同事们日以继夜的努力,没有一班火车因为我们的重建工程而误点。」

廖秀冬指出,治理深圳河的重要性,除了防洪之外,亦对港深两地的环境、运输及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她说:「治理后的深圳河,两岸河堤整齐,水体较深、工程兼顾生态和环境,比原来杂乱的河道环境,都有着明显的改善。」

她续说:「我希望这个良好的环境可以继续维持,使两地人民受益。完成治理深圳河工程,可使两地交通运输不会再因水淹问题而需要中断,基础建设得以稳步进行,为港深两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廖秀冬又指今年是港深合作基础建设项目的丰收年。除了完成治理深圳河外,跨境运输基建方面,港深政府合作的深港西部通道,上水至落马洲铁路支线,均计划在今年年中启用,使港深两地的交往更为方便和频繁。

渠务署署长黄志强在完工典礼上说,治理深圳河工程计划分为三期进行,主要采取了裁弯取直、扩阔和挖深等方法,治理了一段长约十八公里的河段,完成后的河段载洪能力提升至五十年一遇的标准。

黄志强指出,治理深圳河第一、二期工程自二○○○年竣工以来,罗湖下游的河道整治已经完成,发挥高度的防洪效益,近年的暴雨在港深两地都未有引发严重水淹,大大地改善两岸居民的生活。现在第三期工程完成,配合港方平原河整治工程的完成,打鼓岭的水淹问题也得到解决。深圳水库排洪亦不会引起水淹问题。

他说:「以往每逢暴雨,深圳河两岸水淹及腰的情况将会成为历史。」

深圳河是香港与深圳之间的分界河,也是两地多条河流的排放出口。由于这些河流集水区的区域性水浸问题,要减轻新界北部和东北部以及深圳的水浸威胁,需要全面整治深圳河后才能纾缓。两地政府因而在一九九二年成立了港深联合治理深圳河工作小组专责推行这项工程。

治理深圳河第一期工程是拉直落马洲河曲及料壆河曲,第二期工程把料壆河曲至河口的余下段落扩阔和挖深,工程费用共达十一亿元,分别在一九九七年四月及二○○○年六月竣工。

第三期工程是把料壆河曲上游至平原河汇流处的段落扩阔和挖深,于二○○一年十二月动工,费用达五亿六千万元,由港深两地政府共同分担。

黄志强感谢各个有份参与规划、设计及建造的单位,以及港深双方政府部门的人员,过去十多年的努力及通力合作、以及深圳和香港各个边境部门的配合,使工程能够顺利完成。

出席今日典礼的其他主礼嘉宾包括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吕锐锋、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玉堂、深圳市水务局局长蒋尊玉、深圳市环境保护局局长郭雨蓉、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常任秘书长(工务)麦齐光,以及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副秘书长(工务)王荣珍。



2007年4月24日(星期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