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局局长出席文物保育宣传运动开展礼致辞全文

以下为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今日(一月十五日)出席文物保育宣传运动开展礼的致辞全文:

魏理察博士(Dr. Richard Engelhardt)、何承天主席、张震远主席、各位嘉宾:

我非常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文物保育宣传运动开展礼。我特别感谢魏博士远道由曼谷前来,颁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奖项给由香港特区政府建筑署负责的一个文物保育项目。

去年10月,行政长官在《2007-08年施政报告》中公布,特区政府将于未来五年全力推动香港文物保育工作。行政长官特别指出香港市民近年对文物的重视,是由于大家对自己的文化与历史、生活方式的热爱,我们对这份感情要加倍爱惜。

为显示我们有决心和有诚意尽快在文物保育工作取得成绩,我们已逐步开展一系列务实、具有创意,以及重视和非政府机构建立伙伴合作关系的措施。虽然距离行政长官十月的施政报告只有三个多月,我很高兴趁今日的机会向大家作一个简报。

发展局辖下的工务科刚发出一份有关“为新建基本工程项目进行文物影响评估”的资料。这项技术通告要求所有的工务部门和相关决策局,在往后做新工程,无论大工程,或者小工程,在最初阶段都要进行文物影响评估的详细研究。实施这项行政规定,旨在避免新的基建项目会影响历史遗址或建筑,并透过推行适当的纾解措施,把无法避免的干扰减至最低。此外,这项规定亦可确保在工程项目早期,便让市民大众参与其中。

为推动活化再用政府拥有的历史建筑而构思的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已透过简布会和谘询,得到我们的伙伴,即非政府机构和立法会民政事务委员会的支持,在二月一日我们会向立法会提交拨款申请,当拨款获批准后,计划会马上推出。该计划提供机会,让公众直接参与文物保育工作。非政府机构可按照该计划,提交活化再用政府拥有的历史建筑的建议书。我们希望可采纳具创意的方法,保存我们的历史建筑,并扩大其用途,使之转变成为独特的文化地标,亦为这些古旧建筑物注入新生命。该计划第一批的建筑物有7幢,包括:旧大埔警署、雷生春、荔枝角医院、北九龙裁判法院、旧大澳警署、马湾芳园书室,以及美荷楼。

活化历史建筑的工作并非局限于上述的伙伴计划,其他正同时积极推展的项目包括由香港赛马会斥资18亿元经国际着名建筑师Herzog & de Meuron作概念建筑设计的中央警署建筑群;亦包括我们大胆尝试“留屋又留人”的湾仔蓝屋保育项目; 和两个将透过比较传统的政府策划项目,即改建油麻地戏院为粤曲中心和改建北角油街前皇家游艇会会所为临时的博物馆Museum Plus,配合日后西九文化区的发展。

事实上,大家现时身处的文物探知馆,正正是一个成功活化的例子。这幢于一九一零年建成的军营,经过建筑署和古迹办小心和严谨的修复工程,现已成功活化为一幢多用途的文物展览和教育中心。稍后魏博士亦会颁发奖项予建筑署,以表扬这项具创意的文化保育及活化工作。

政府并没有忽略私人拥有的历史建筑的价值。为免私人拥有的历史建筑因重建而遭到拆卸,或因日久失修已破损。我们会考虑利用恰当的经济诱因,鼓励业主保存这些建筑物。大家关注位于司徒拔道45号的景贤里,正是我们积极处理的私人拥有历史建筑的例子。我们亦计划扩大现有为私人拥有的古迹进行维修及修复工程计划,将计划引伸或延展到已获评级的历史建筑,让私人业主在政府协助下能够进行维修或复修工程。

政府已预留足够资源,以推行上述多项文物保育措施。为表示文物保育是特区政府长期的工作,我们快将在发展局辖下成立文物保育专员办事处。该办事处将会就公众参与、建筑物活化和维修,以及连系本地和海外网络,担任联络和协调的工作。我们稍后会公开招聘几位对文物保育有认识、有热诚和有兴趣的人员加入文物保育专员办事处,全力开展相关的工作。

政府会继续不遗馀力推行文物保育措施,但我深信这些措施要取得成功,全赖社会人士对文物保育的理解和支持。

有见及此,我们推出这个文物保育宣传运动。我们将会举办一系列活动,包括巡回展览、研讨会、纳入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下的历史建筑的开放日,以及导赏团等。我们亦会启动一个全新的文物保育网页,加强讯息发放和社会人士相互交流。
 
我们希望透过这个运动,加深社会人士对文物保育工作重要性的了解,并启发他们发表意见及建议,与我们携手同心,一起实践文物保育的理想。

我希望借此机会,向今次参与这次文物保育宣传运动的各专业机构及非政府团体衷心致谢,感谢你们在筹办这些活动方面所给予的支持、协助及鼓励。多谢各位。



2008年1月15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20时05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