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司司长许仕仁在中区政府总部西座大堂就西九龙文娱艺术区发展计划与新闻界的谈话内容(只有中文)

以下为政务司司长许仕仁今日(十月七日)下午在中区政府总部西座大堂就西九龙文娱艺术区发展计划与新闻界的谈话内容(只有中文):


刚才在立法会与议员讨论和交换意见,我觉得非常有用,很多议员的意见我们是会参考的。我现在只想再强调几点:第一,我们相信西九的发展是得到香港广大市民的支持,认为应该有这个文化、艺术、旅游的设施。有些民意我们一定要听,这一次我们主要通过民调及其他谘询,得出四点我们一定要顺应民情去做。


第一,是将单一发展模式变为多元化发展模式。有议员不认同,认为根据我们现时的新要求,将来可能中标(的发展商)全取三分二的发展,只拿出三分一出来。实际上若大家看看我们的建议及数据,很清楚整个西九龙四十公顷内,有三分一根本没有钱赚,因为这是休憩的地方、公共设施和文化艺术的设施,这三分一没有钱赚,要(发展商)自己建造。而我们现时的建议是剩馀的三分二住宅和商业发展的一半,所以已将幅度大大减低。


第二点我们要顺应民情的是,我们得到的意见强烈看到市民不是很喜欢住宅发展的规模太大,认为喧宾夺主是不对的。这个我们绝对认同,所以现时我们的建议除了整体将他们建议的地积比率大大调低外,还有将住宅比例亦减到不能超过百分之二十。在这情况下,整个西九的布局会更加突出文化艺术的设施,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接受市民的意见。(这是)关于商业、住宅与文化艺术设施的比例,这我刚才已作解释,是要有适当的比例,突出文化艺术的重点。


要听民意的还有两点。有很多市民担心,将来西九的设施能否长远可持续运作,于是我们建议设立信托基金,这基金数目不是小的,最少有三百亿,根据我们现时的估计,这数目可以支持西九艺术的设施及长远营运,亦包括其他公共设施,包括天篷、运输系统和维修,费用是应该足够的。

最后一点要顺应民意的是要成立一个局作监管。据我刚才与议员交流意见,我感觉不到有任何议员反对这建议,这建议亦是立法会西九小组委员会第一期报告书内其中一个重要建议,(这个建议)我们完全接纳。我打算于明年第二季初,就这个局的职权范围、组成及将来的时间表,再谘询立法会及向立法会汇报。这四点是要大家明白,这反映(政府)接受民意对西九将来发展的路向。


以下我有几点想提一提。第一点是关于天篷的问题。无论在我们的民意调查或刚才最重要听到议员的意见也好,当然都是对这个天篷继续有很大质疑,这是事实。但我自己的解读是这样:其实不是很多议员反对天篷本身,而是他们有两样关注。第一,天篷会否在技术上、维修上或安全上有问题,政府当然有责任确保这些问题得到解决。


第二个更加重要的问题是,很多位议员提出,这个天篷的建造和维修很昂贵,犯不着造一个天篷而令到用于文化设施或将来文化活动的资源减少。我们的看法是天篷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而有关维修实际上占整个西九所有设施维修费总和的百分比不是很高。至于建造的成本,将来就要看现在三个入围的建议者对整体财务安排有没有新的调整,才可深入一步再分析。不过议员对于天篷有保留的原因,我今日听得很清楚,我亦可以了解,所以大家要分清楚对于天篷本身有没有问题及他们实际上的关注。


关于文化政策,今天很多议员亦有提出,特区政府的文化政策是甚么,他们认为政府文化政策也弄不清,是否需要将此计画暂停、取消或重新开始,让他们讨论妥文化政策后才做。我明白他们的关注,但有一点我们回应时是说得很清楚的,特区政府是有一套很完整的文化政策,这套文化政策对很多人来说已是很足够,但对于部份人来说可能觉得不够具体,因为很多议员都问,你具体是怎样,所以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解释我们的文化政策的基础。


其实这个文化政策在回归前和回归后都没改变,我们是创造空间,政府提供设施,令艺术多元化,令很多艺术活动都可进行,可在香港发展,这是最基本的原因。我们是刻意认为不应该再具体一些。大家试想想,若要求政府对文化政策具体,凡事都可以指指点点的话,我相信市民也不会接受。最重要一定要有空间。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认为现时的文化政策足以支持西九计划,其核心的设施可继续进行,不应该有问题。但对于香港将来的文化发展、创意工业如何配合等大问题,政府当然依然有责任与有关团体及人士,特别是艺术界人士持续讨论,这是另外一回事,不应影响西九本身。




2005年10月7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21时18分

 

网上广播
Windows Media 格式 Windows Media 格式
Real Media 格式 Real Media 格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