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幢历史建筑列为法定古迹(附图)

政府今日(十一月十二日)宣布,古物事务监督根据《古物及古迹条例》把油麻地的广华医院东华三院文物馆、上环的文武庙、元朗锦田的广瑜邓公祠及中区的甘棠第列为法定古迹。有关公告今日刊宪。

位于窝打老道的东华三院文物馆原为广华医院大堂。广华医院由东华医院总理及九龙区的华人领袖兴办,于一九一一年落成,是首间在九龙区兴办的医院,启用后一直为社区提供中西医疗服务。一九三一年,东华医院、广华医院和东华东院合并为“东华三院”。一九七○年,东华三院为庆祝成立一百周年,将广华医院大堂改建成东华三院文物馆,用以保存东华三院的历史文物和收藏珍贵文献。文物馆于一九九三年开放予市民参观。

文物馆以中国文艺复兴风格建造,糅合了中西方的建筑特色。馆内的祠堂布局和建筑物正面的中式装饰,展现中式建筑风格,而西方建筑元素则见于建筑物侧面和背面的小圆窗及弓形拱窗,以及文物馆内部的西式扇形窗和双柱式桁架。

位于荷李活道的文武庙由华人富商所建,约于一八四七至一八六二年期间落成。文武庙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反映昔日香港华人社会的组织和宗教习俗。文武庙大殿供奉文昌及武帝,大殿旁的列圣宫则供奉诸神列圣,而公所当年为区内华人议事及排难解纷的场所。一九○八年,政府制定《文武庙条例》,正式把文武庙交予东华医院管理。东华三院董事局和社区贤达每年均会齐集庙内举行秋祭典礼,酬拜文武二帝,同时为香港祈福。

文武庙属典型传统中式民间建筑,饰有精致的陶塑,花岗石雕、木雕、灰塑和壁画,尽显精湛的传统工艺技术。

位于锦田水头的广瑜邓公祠又名来成堂,于清朝康熙四十年(一七○一年)由邓像六建成,纪念邓族第十七代祖先邓广瑜。广瑜邓公祠曾于清朝干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年)由邓氏族人合资进行大规模修缮工程。古物古迹办事处征得业主同意于一九九五年全面修复该祠,包括拆除近代的加建部分,以及将原有的木结构天面和精致的灰塑及木雕再度呈现,使祠堂回复昔日的面貌。

祠堂为清代民间建筑,属两进一院三开间布局。天井两旁为厢房。建筑物墙身以青砖筑砌,屋顶为木桁桷修筑,并以素瓦铺盖。祠堂的屋脊、墙身饰带及檐板均有吉祥图案和雕饰。

位于卫城道的甘棠第乃杰出商人及着名的社区领袖和慈善家何甘棠于一九一四年所兴建的私人府邸。何氏在二十世纪初为华人及欧亚裔人士商界社会的中心人物,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人士之一。政府于二○○四年购得甘棠第这座重要历史建筑,以作保存。其后在该址设立孙中山纪念馆,由二○○六年十二月起开放予市民参观。

甘棠第属爱德华时期的古典建筑风格。墙身由红砖筑砌而成,门窗四周饰有花岗石,露台建有精巧的铁制栏杆。甘棠第是本港首批以钢架兴建,并铺设入墙电线的建筑物。柚木镶板随处可见,主要房间的天花均饰有以金箔点缀的灰塑镶板。主楼梯及其他当眼位置装设色彩斑斓的玻璃窗,并以当时流行的新艺术风格图案作为装饰。

四幢列为法定古迹的历史建筑现时均开放予公众参观,稍后会为市民提供免费导赏团,加深公众对古迹建筑及相关本地历史的认识。

有关上述四幢古迹建筑的详细资料已上载发展局文物保育网页(http://www.heritage.gov.hk/)。



2010年11月12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8时08分

位于油麻地广华医院的东华三院文物馆根据《古物及古迹条例》列为法定古迹。文物馆以中国文艺复兴风格建造,糅合中西方的建筑特色。 位于上环的文武庙根据《古物及古迹条例》列为法定古迹。文武庙属典型传统中式民间建筑,饰有精致的陶塑、花岗石雕、木雕、灰塑和壁画,尽显精湛的传统工艺技术。 位于元朗锦田的广瑜邓公祠根据《古物及古迹条例》列为法定古迹。祠堂为清代民间建筑,属两进一院三开间布局。 位于中区的甘棠第根据《古物及古迹条例》列为法定古迹。甘棠第属爱德华时期的古典建筑风格。墙身由红砖筑砌而成,门窗四周饰有花岗石,露台建有精巧的铁制栏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