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历史建筑列为法定古迹(附图)

政府今日(十月二十三日)宣布,古物事务监督(即发展局局长)根据《古物及古迹条例》,将尖沙咀大包米讯号塔、扫杆埔马场先难友纪念碑和西营盘旧精神病院立面列为法定古迹。有关公告今日刊宪。

位于尖沙咀大包米讯号山花园的讯号塔于一九○七年由香港天文台兴建,以摆放原置于附近前水警总部圆屋内的时间球,是本港两座专为向海员和市民准确报时而兴建的建筑物其中之一。讯号塔内的时间球自一九○八年一月八日起提供报时服务,直至一九三三年六月三十日。讯号塔现已成为讯号山花园的独特标志。

讯号塔原高四十二呎,共三层,于一九二七年加建一层,使塔身高度增加约二十呎,不致被高楼遮蔽。讯号塔的建筑带有浓厚的古典巴洛克色彩,并加入当时流行的爱德华式装饰特色,以红砖配上浅色石构件。塔身呈方形,角位舍用常见的方角,采用雅致的斜削角。红砖为特别烧制,并采用英式砌法,石作则以本地花岗石雕砌而成。

马场先难友纪念碑于一九二二年兴建,以悼念一九一八年二月二十六日跑马地马场大火中的死难者;马场当日正举行周年大赛第二日赛事。纪念碑位于扫杆埔现时香港大球场上方的山坡,是全港唯一为这宗惨剧的遇难者而建的纪念碑。

纪念碑的最高一层地台建有两个凉亭,中间一层的中央为纪念牌楼,最低一层有一对化宝塔。地台全部铺砌花岗石条,由一段段的花岗石级连起,并设有栏杆柱扶手。前方用以支撑最低一层地台的花岗石护土墙则砌成弧形,与传统中式坟地的造型呼应。纪念碑的整体设计糅合西方古典建筑与传统中式建筑的元素,极具心思。

位于高街二号的旧精神病院于一八九二年落成,最初用作国家医院人员住所。为解决东边街四十五号精神病院(现为东边街美沙酮诊所)人满之患,这座建筑物于一九三九年改建为精神病院女病房。一九三九至一九六一年间,这座建筑物用作附属东边街四十五号精神病院的病房,因此亦被称为“精神病院”。随青山医院于一九六一年正式启用,旧精神病院同年改为日间精神科门诊部,直至门诊部于一九七一年迁出,其后一直空置。一九九八年,重建旧精神病院为西营盘社区综合大楼的工程展开,但仍保留了极为罕有的花岗石立面。该立面历史悠久,见证了香港精神科医疗服务的发展。

现存旧精神病院的立面呈L形,内有宽阔的游廊,较长的一边面向高街,较短的一边面向东边街。这座建筑大量采用早期巴洛克式细节,包括宽阔的拱形游廊和下方的粗琢花岗石块,予人刚健有力、坚不可摧之感。这类早期巴洛克式建筑在香港亦非常罕见,更难得的是使用本地物料,造工精准。

有关上述三个古迹的详细资料已上载发展局文物保育网页(http://www.heritage.gov.hk/)。



2015年10月23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1时19分

三座历史建筑列为法定古迹 图片 1 三座历史建筑列为法定古迹 图片 2 三座历史建筑列为法定古迹 图片 3 三座历史建筑列为法定古迹 图片 4 三座历史建筑列为法定古迹 图片 5 三座历史建筑列为法定古迹 图片 6 三座历史建筑列为法定古迹 图片 7 三座历史建筑列为法定古迹 图片 8 旧精神病院外廊的吊灯、木板天花和百叶木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