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二十一题:管理水资源

以下是今日(五月二十三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容海恩议员的提问和发展局局长黄伟纶的书面答复:
 
问题:

申诉专员公署于上月十七日公布主动调查报告,指出本港水管渗漏比率高达百之十五点二,等同每年浪费五亿三千万港元的食水,足够超过二百万名市民使用一年。此外,有智库组织估计二○一三年流失的食水可能令政府损失逾13亿元的潜在收入。关于管理水资源的事宜,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过去三年,每年(i)未经水表记录的用水量的细分数字,包括政府和私人水管渗漏、食水处理和运作需要的用水、未获授权的用水、因水表欠准而未有记录的用户用水,以及(ii)经水表记录的用户食水量(按区议会分区分项列出);

(二)过去三年,每年水务署接获多少宗食水管渗漏或爆裂的投诉,以及当中有多少宗涉及私人食水管(按区议会分区分项列出);

(三)现时水务署内负责处理水管渗漏或爆裂投诉的人员的编制和实际人数为何,以及相关人员每年进行多少次主动巡查;该署有否检视进行巡查的人手及巡查次数是否足够;若有,结果为何;若否,原因为何;若水务署会增加人手,该署会否考虑聘用退休公务员;

(四)鉴于有市民反映水务署在处理私人水管渗漏时,即使有大量食水正在流失,仍未能促使涉事人士迅速维修或即时安排维修,当局会否在合适情况下维修私人水管,以减少食水浪费和减低渗水问题对居民造成的滋扰;若会,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五)鉴于当局早前表示正陆续为香港私人屋苑或屋邨安装总水表,以监测屋苑或屋邨的公用水管失水情况,有关工作的进度、详情及推行时间表为何;

(六)水务署为侦测供水管网渗漏等异常状况而建立的智能管网管理系统的复盖范围、工程进度和推行时间表为何;

(七)鉴于更换及修复水管计划已于二○一五年完成但仍不时有水管爆裂事故发生,当局会采取甚么措施监察及跟进爆水管热点,以及如何厘定优次跟进和更换老化水管,包括会否根据有关水管的使用年期、渗漏频率和物料等制订改善工程计划;

(八)鉴于水务署表示,使用再造水冲厕的成本较使用淡水和海水冲厕的成本为低,当局会否增拨资源研究提升再造水的水质,以扩大其应用范围;

(九)当局有否评估现时节约用水措施的成效;未来有何计划提升市民节约用水的意识,例如加强公众教育、宣传节约用水和推广使用节约用水装置,以及鼓励公私营机构推行用水效益检讨;及

(十)水务署表示正就于二○○八年推行的“全面水资源管理策略”进行顾问研究检讨,当局会否考虑在检讨报告完成后,成立专责小组负责制订全面的水资源可持续性管理政策和措施;若会,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答复:

主席:
 
香港山多,要维持位于高地的处所能有足够的水压,香港供水管网的水压较其他国家及城市(例如新加坡及日本等)为高。况且,香港地下公共管线密集,道路交通及工程频繁,为地下水管带来不少震动和干扰。这些因素均增加水管爆裂或渗漏的机会,令香港在处理供水管网渗漏问题时遇上极大的挑战。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大量政府水管已达使用年限,以致保养维修这些水管的工作变得困难和昂贵。在二○○○年,全年水管爆裂个案上升至约2 500宗,而水管渗漏率亦超过百分之二十五,更换及修復水管为当时遏止水管爆裂及渗漏率快速上升的最有效方法。因此我们从二○○○年起,展开了为期十五年的“更换及修复水管计划”,分阶段更换及修复了全港长约3 000公里的老化水管。
 
现时政府供水管网的状况已大为改善。水管爆裂个案已大幅减至二○一七年的约90宗,而同期的水管渗漏率亦下降至约百分之十五。目前香港水管渗漏率与其他发达国家或城市比较,属于中游水平。虽然处理供水管网渗漏面对上述各项挑战,我们已订下目标,致力在二○三○年或之前,将政府水管渗漏率减至少于百分之十。
 
水务署正逐步建立“智管网”,透过设立监测区域收集供水管网数据,从而有策略地推行符合成本效益的水管维修和改善工作。“智管网”第一期的工程于二○一六年已展开,我们正准备就“智管网”的第二期建造工程向立法会财务委员会申请拨款。我们预计整个“智管网”工程将于二○二三年完成。
 
就容议员的提问,现回复如下:
 
(一)未经水表记录的用水占总用水的百分比在二○一五年及二○一六年相若,约占总用水的百分之三十三,其中政府和私人水管渗漏、食水处理和运作需要的用水、未获授权的用水及因水表欠准而未有记錄的用户用水分别约占总用水的百分之二十三、百分之六、百分之二及百分之二,其馀百分之六十七为经水表记录的用户食水量。二○一七年的数据尚在处理中,所以暂时仍未能提供二○一七年的有关用水数据。我们亦没有按区议会分区划分的有关用水数据。
 
(二)过去三年,水务署共处理24 088 宗食水管渗漏或爆裂的投诉报告。当中有2 845宗涉及私人食水管,另有21 243宗涉及政府食水管。
 
水务署未有以区议会分区记录私人食水管渗漏或爆裂报告,故未能提供相关资料。若以水务署的四个运作分区(即香港、九龙、新界东及新界西)划分,过去三年食水管渗漏或爆裂报告的数字载于附件。

(三)现时水务署处理水管爆裂的人员分布在四个运作分区,负责维修水管爆裂或渗漏和供水管网的维修保养等工作,人手编制和实际人员总数分别为350人及280人。当中空缺大多为工人和技工级别,有关空缺主要是因为相关职系员工的退休潮、招聘困难或相关招聘工作仍在进行中。为缓解短期需要,水务署已聘用退休公务员及安排部分工作外判给定期合约承办商负责执行。另外,水务署设有漏损管理组负责全港供水管网的渗漏管理,包括进行供水管网巡查、计划和进行水管测漏等工作。漏损管理组的人手编制和实际人员数目分别约为90人及65人,当中空缺主要也是工人和技工级别,而空缺原因同上。水务署亦已将部分渗漏管理工作外判予专业的水管测漏承办商。除填补空缺外,我们会不时检讨上述负责处理有关水管爆裂和渗漏工作的人手。水务署在二○一七年进行的供水管网巡查和水管测漏工作约3 300多次,并发现约1 100个渗漏个案。
 
(四)《水务设施条例》(第102章)(《条例》)规定,用户或代理人有责任保管和保养其内部供水系统。倘若内部供水系统发生水管渗漏或爆裂,水务署会按照既定程序发出“维修通知书”,要求用户或代理人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维修。若然用户或代理人未有在指定的维修限期前完成维修工程,水务署会向用户或代理人发出“截水通知书”。倘若维修工程仍未完成,水务署会在“截水通知书”发出七天后进行截水。
 
虽然维修渗漏或爆裂的内部供水系统的水管是用户或代理人的责任,水务署会因应用户或代理人的要求,向他们就维修工程提供技术意见和支援。此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用户或代理人在统筹及进行维修工程上遇到重大困难、涉及的用户人数众多、有关用户或代理人已尽力但仍然无法履行《条例》订明的责任、或在紧急的情况下等,水务署会因应个案的特殊情况,酌情考虑替用户或代理人进行必要的维修工程,并在完成工程后向用户或代理人收回费用。
 
(五)自二○○六年起,所有包含两幢或以上楼宇的新落成屋苑或公共屋邨,均已安装总水表。水务署亦正陆续为其他现有大型屋苑或公共屋邨安装总水表。目前已安装总水表的屋苑或公共屋邨约有500个。水务署会透过总水表监测这些屋苑或公共屋邨内的公用水管失水情况,并跟进怀疑有公用水管渗漏的屋苑或公共屋邨,及按渗漏程度定出跟进工作的优次。如上所述,水务署正逐步建立“智管网”,预期当整个“智管网”工程完成后,大部分大型屋苑和公共屋邨都亦已安装总水表。至于馀下的屋苑和公共屋邨,水务署正研究按渗漏风险循序渐进地为这些屋苑和公共屋邨安装总水表。
 
(六)在“智管网”下,全港食水分配管网将会分成约2 000个监测区域。现时我们已设立约1 100多个监测区域,预期馀下的监测区域将于二○二三年建立完成。我们亦正采购“智能管网管理电脑系统”,协助分析由监测区域收集的大量管网数据,以持续监测各监测区域供水管网的状况,让水务署能及早侦测供水管网内有异常状况的监测区域,从而采取适当及有效的管网管理措施(包括利用探测和控制水管渗漏、透过实施水压管理减少渗漏、就渗漏和爆裂水管进行维修工作及更换/修复那些在成本效益方面不再适合继续维修的水管)。该电脑系统预期于二○一九年年底投入使用。
 
虽然系统仍在设立中,个别已建立的监测区域已发挥效用。例如去年水务署监测到慈云山毓华街、土瓜湾贵州街及长洲的监测区域的供水管网有异常情况,并进行检测找出渗漏的水管,在维修后监测区域的失水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七)水务署正积极采取不同措施,控制水管爆裂和渗漏。措施包括在更换旧水管时采用更耐用和防腐蚀物料、在现有水管加设防腐蚀装置和尽量减低水压以延长水管寿命。对供水服务及其他方面(例如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重要供水管,水务署会进行状况评估,以风险为本(包括水管物料、使用年期、爆裂和渗漏纪录等)厘定修复或更换的策略和优次,以减低水管爆裂或渗漏。而影响较少的供水管,我们会透过爆喉热点,密切监察水管情况,并与相关持分者及部门协调尽快落实改善措施,防止水管重复爆裂或渗漏。
 
(八)水务署已制定了再造水水质标准作各项的非饮用用途,包括冲厕、景观灌溉及清洗街道等。由于非饮用用水的需求主要来自冲厕用途,水务署将藉着渠务署为石湖墟净水设施进行扩展及提升工程的机遇,利用经该设施作三级处理的排放水生产再造水,供应新界东北部地区作冲厕用途,预计于二○二二年开始逐步向上水和粉岭供应再造水。由于将已作三级处理的排放水提升为再造水的程序较为简单,因此在该区供应再造水冲厕的成本较使用淡水或海水冲厕的成本为低,符合成本效益的考虑。水务署会继续检视,在技术可行及符合成本效益的情况下,把再造水供应扩展至其他地区。除此以外,水务署亦会探讨进一步将再造水用于景观灌溉及清洗街道等用途。
 
(九)水务署于二○○八年推行“全面水资源管理策略”,重点是“先节后增”,既强调节约用水,以控制用水需求增长,亦研究增加供水水源。水务署一直以多管齐下的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水务署曾于二○一五年年底至二○一六年年初进行用户用水调查,发现市民的节约用水意识已普遍提高。
 
水务署会继续与非政府团体、环保团体等合作举办不同类型的活动,推广节约用水。水务署自二○一五/一六学年起在小学推行“惜水学堂”节约用水教育计划,现时已有255间小学参与,占全港小学总数逾百分之四十。水务署亦已于二○一七/一八学年推出先导计划,将“惜水学堂”节约用水教育计划推展至幼稚园,并计划于二○一八/一九学年作全面推行。为增加市民对水资源及节约用水的知识,水务署正于天水围设立一所永久性的水资源教育中心,预计于二○一九年初竣工。
 
同时,水务署为高用水量的酒店和餐饮业进行了用水效益审核,并于二○一六年为这两个行业推出《用水效益最佳实务指引》,鼓励他们使用节水设备,以提升用水效益及节约用水。水务署亦已为高用水量的政府部门进行用水效益审核,并为该些部门制订《用水效益最佳实务指引》,协助他们节约用水。
 
水务署亦会继续为公共屋邨、政府场所和学校安装节水装置。现时,88个公共屋邨约十二万九千个住户已安装水龙头和花洒节流器,水务署亦会继续向参与“齐来悭水10公升”运动的市民和成功申请水费电子帐单服务的用户免费提供节流器。此外,我们亦正分阶段为合适的政府处所和学校的用水设施(例如水龙头、花洒等)改装为高用水效益的装置,现时已安装超过五万个装置。
 
除上述措施外,我们已于二○一八年二月起实施强制“用水效益标签计划”的第一阶段,规定新建楼宇、住宅处所的厨房和所有处所的浴室及洗手间的水管工程,均须采用已注册标签计划的节水装置。我们正研究制订法例,强制规定在零售市场售卖的指定用水装置须具有用水效益标签,让消费者可选择购买节水装置,以节约用水。
 
(十)水务署的顾问现正进行研究检讨“全面水资源管理策略”(“策略”)。除了评估现行“策略”的成效外,检讨研究还包括就更新水资源管理策略提出建议,以应对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人口及经济增长令食水需求持续增加,以及珠三角地区对水资源需求殷切等挑战,确保香港长远供水稳定。政府已成立一个督导委员会,由发展局、环保署、渠务署和水务署,以及其他相关政策局和部门成员组成,以督导“策略”的检讨研究工作、审核其建议及更新水资源管理策略。我们预期“策略”的检讨研究可在二○一八年完成。

附件:

2018年5月23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9时10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