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今日(十一月七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张超雄议员的提问和发展局局长黄伟纶的书面答复:
问题:
行政长官在她于上月发表的《施政报告》中提出“明日大屿愿景”,建议于中部水域填海建造合共1 700公顷的多个人工岛,并在人工岛建立香港第三个核心商业区,估计可提供340 000个就业职位。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 预计在1 700公顷新增土地当中,商业用地的总面积,以及如何评估各产业对该等用地的需求;
(二) 预计会在人工岛上发展哪些产业;及
(三) 鉴于规划署在二○一六年发表的《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第15号专题报告“概念性空间框架”建议透过填海及善用梅窝的土地,为东大屿都会提供面积约1 000公顷具发展潜力的土地,并预计可提供20万个就业职位,相关的产业研究数据为何;当局如何估算出“明日大屿愿景”所提及的34万个就业职位,以及该数目大幅高于二○一六年估算的数字的原因?
答复:
主席:
“明日大屿”是一个跨越二、三十年的愿景,从愿景到落实仍有一段长时间,需要先进行研究才能确定有关细节。目前“明日大屿愿景”下估计的人口及就业职位等只是初步目标,具体发展参数,包括新增土地的整体详细规划,有待日后进一步研究及完成相关程序才能定案。首阶段会先聚焦研究发展邻近交椅洲约1 000公顷的人工岛。至于馀下邻近喜灵洲约700公顷的人工岛和长洲以南水域,研究会收集技术数据,作日后长远规划的参考,而现时未有具体的推展时间表。
就张超雄议员的提问的各个部分,现综合答复如下:
中部水域交椅洲建议1 000公顷的人工岛,除提供房屋和配套设施用地外,亦会发展第三个核心商业区,既可与中环核心商业区相辅相成,组成一个都会商业核心圈,亦可与“机场城市”配合,发挥协同效应,促进大屿山成为通往世界和连接其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双门户”,同时也为传统和新兴产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巩固及提升香港国际商贸中心的地位,并有助香港的发展布局更趋均衡。随着预期香港作为全球金融及商贸枢纽所带动的整体经济增长,以及金融服务业乘着中央政府强劲的经济政策而持续发展,商业写字楼的楼面面积需求预计会稳步上升。
第三个核心商业区不但可提供大量商业用地,以补足传统核心商业区甲级写字楼用地持续短缺的情况,更可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帮助改善现时香港居所与职位地点分布不均的情况。作为第三个商业核心区,其商业楼面面积及职位数目需要足够数量才能产生规模效益及群聚效应。参考了中环核心商业区占地超过170公顷共约480万平方米商业楼面面积的规模,我们初步认为第三个核心商业区的土地面积应逾百公顷,以提供约400万平方米商业/写字楼的楼面面积。
“明日大屿愿景”下的就业职位估算,是参考了传统的商业核心区(即中环一带)的就业数字及现有新市镇人口与职位的比例而作出的粗略估算。我们估算人工岛的就业职位可达34万个,包括约20万来自第三个核心商业区,其馀的主要来自支援人口的社区设施和商业用途,例如医院、学校和邻舍商铺等。这与《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下的“概念性空间框架”中对东大屿都会就业职位的估算的方法一致。“明日大屿愿景”下的具体发展参数包括人口及就业职位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完
2018年11月7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6时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