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九题:“明日大屿愿景”下填海计划的财政影响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七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毛孟静议员的提问和发展局局长黄伟纶的书面答复:
 
问题:
 
行政长官在今年《施政报告》中公布“明日大屿愿景”,当中包括在中部水域填海以建造总面积1 700公顷的土地。据报,填海工程及相关基建工程耗费可能高达一万亿元,或会耗尽政府的财政储备,引起公众忧虑。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鉴于上述填海计划的面积较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提出在中部水域填海1 000公顷的选项多出近700公顷,而行政长官称多出范围是由规划部门拟定,政府大幅增加填海面积的理据(包括相关技术部门提供的理据)为何;
 
(二)有否考虑改为维持在中部水域填海1 000公顷,并在一些已有基建网络的近岸地方进行填海以提供额外700公顷的土地,以期降低填海工程开支;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三)正在进行关于《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的规划研究的范围,有否包括“明日大屿愿景”的填海计划和有关的交通基建需求评估;如有,政府是否变相在向本会提交有关“明日大屿愿景”规划和工程研究的拨款申请前,已开始进行相关研究;
 
(四)政府预期从出售填海土地可以得到多少收入;政府如何消除部分市民的以下质疑:填海造地并非为解决基层房屋需求,而是为了卖地给私人发展商兴建豪宅,延续高地价政策和官商勾结;
 
(五)鉴于财政司司长表示可透过发行债券为填海计划集资,政府是否已展开相关工作;如是,详情为何;
 
(六)过去10年,以发债方式融资的基建项目的详情(包括发债融资详情);
 
(七)鉴于(a)超强台风“山竹”在今年九月袭港期间刮起10米高巨浪、(b)超强台风“飞燕”吹袭日本期间人工岛上关西机场因遭海水淹浸而关闭多天,以及(c)天文台一名前台长已驳斥工程顾问指拟建人工岛需抵御的海浪只会得两米高说法,政府会否评估(i)拟建人工岛的安全和可行性;以及(ii)有否方案确保人工岛的安全;如没有方案或该等方案涉及庞大开支,政府会否搁置填海计划;及
 
(八)鉴于有评论指出,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而香港地产市场泡沫可能随时爆破,加上长远财政计划工作小组二○一四年的报告指出,假设公共服务将维持现有水平,香港直至二○四一年的经济增长会一直放缓或维持于低水平,甚至出现结构性财政赤字,政府如何评估填海计划的财务风险,以及会在甚么情况下撤回填海建议?
 
答复:
 
主席:
 
“明日大屿”是一个跨越二、三十年的愿景,从愿景到落实仍有一段长时间,需先进行研究才能确定有关细节和具体发展参数。当中的填海及基建工程费用,现阶段未有正式预算。“明日大屿愿景”建议的项目将会分期推展,工程费用将会经多年摊分。另一方面,未来几年陆续有大型工务工程完工,包括刚通车的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桥(香港段),相关工程开支将会陆续减少。在制订推展策略时,政府会顾及财政可持续性等相关因素,并作出详细的财务评估,确保有能力承担所需的开支。
 
就毛孟静议员提问的各个部分,现回复如下:
 
(一)及(二)在中部水域建造面积1 700公顷人工岛是一个愿景,旨在增加土地供应,以满足香港市民中长期的社会、经济和房屋需求。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于今年四月就18个土地供应选项的公众参与书册引述规划署估算,指香港欠缺最少1 200公顷土地。惟此数并未计及改善人均居住面积、人口和楼宇双老化所衍生的土地需要等因素,预期土地短缺数字远较1 200公顷为高。事实上,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今年九月提交的初步观察亦指出,香港需要更多土地(甚至超越《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香港2030+》)所估计的最少1 200公顷短缺),建立土地储备,未雨绸缪,以避免土地短缺的困局再次出现。填海新增的土地储备可运用作改善居住环境,将现时市区的稠密人口分散,以及协助落实旧区重建。
 
今年年中,政府部门运用内部资源就可否扩大中部水域填海研究范围进行初步的概括技术分析。评估参照《香港2030+》在中部水域填海发展约1 000公顷东大屿都会的建议,考虑水流、水深、海上交通、海洋生态和保育天然海岸线等多项因素后,初步认为中部水域人工岛的填海研究范围具潜力增至约1 700公顷。
 
我们要指出,1 700公顷的填海面积只是初步建议,详情有待进一步研究及评估。我们首阶段会先聚焦研究发展邻近交椅洲约1 000公顷的人工岛。至于馀下邻近喜灵洲约700公顷的人工岛和长洲以南水域,研究会收集技术数据,作日后长远规划的参考,而现时亦未有具体的推展时间表。尽管如此,政府会考虑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暂定于十二月公布的最终报告资料后,才敲定研究的细节,而最终的填海范围需视乎研究结果。
 
(三)《香港2030+》于二○一六年底倡议的概念性空间框架中,其中一项建议是透过填海开拓规模约1 000公顷的东大屿都会,以发展成包含第三个商业核心区的策略增长区,同时亦建议于新界北发展另一个策略增长区。《香港2030+》进行的概括评估,只从社会、经济和环保三方面探讨两个策略增长区是否可以接受。不论研究目标、范畴及深度,这些概括评估与建议为交椅洲人工岛填海进行的详细研究有明显分别,前者不能代替后者。
 
(四)“明日大屿愿景”的其中一个目标是提供大片发展用地,满足住屋需求,并促进经济发展和提供就业机会。虽然中部水域人工岛的土地整体规划尚有待研究确定,但今年《施政报告》已清楚表明,在人工岛上兴建的住宅单位,当中七成属公营房屋,相信有助纾缓基层市民的房屋需求。相关研究亦会包括财务分析,以评估发展计划财政上的可行性。
 
就首阶段面积约1 000公顷的交椅洲人工岛而言,粗略估计可提供约150 000至260 000个住宅单位,容纳约400 000至700 000人口。此外,规划于人工岛上的第三个核心商业区可提供约400万平方米商业/写字楼的楼面面积,从而扩大香港的经济容量,提升经济增长潜力,为市民带来大量及多元化就业机会。
 
(五)政府将尽快展开关于“明日大屿愿景”的研究。在财政方面,我们会按照计划的规模、如何分期落实、当中涉及的支出和收入等多方面的考虑,作妥善安排。
 
(六)根据财经事务及库务局的资料,政府过去10年并没有为政府基本工程开支发行债券集资。
 
(七)政府十分关注气候变化及恶劣天气对本港基础建设的影响。土木工程拓展署已于今年初更新《海港工程设计手册》,当中已参考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的内容。我们会密切留意联合国对气候变化的最新报告,适时更新海事工程的设计标准。相关部门会在日后的工程研究按照最新设计标准,设计中部水域人工岛的海堤和土地平整水平,以确保有关项目具有足够的抗御能力应对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视乎研究结果,可透过例如增设防波堤和在近岸的陆地预留空间作缓冲等切实可行的方案,进一步提升人工岛应对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的抗御能力。
 
(八)一如既往,政府会密切留意经济环境的转变。我们提出填海计划,是从考虑到香港长远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有关将来的财政安排,我们会继续恪守谨慎理财的原则,取诸社会,用诸社会,为未来投资,为市民解困。在日后制订“明日大屿愿景”的推展策略时,政府会做好财务风险管理,确保工程开支是政府财政能力所能及的。

2018年11月7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7时32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