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今日(十二月二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陈克勤议员的提问和发展局局长黄伟纶的答复:
问题:
中央表示全力支持香港特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的发展及国家发展大局。另一方面,香港的边界多年来发展滞后,与一河之隔、高楼林立的深圳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此外,港方边境的设施有堆填区、坟场、厨馀处理厂等厌恶性设施,加上欠缺交通接驳,以致发展受局限。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会否改变现有的政策,不再在边境地区兴建或扩建厌恶性设施,并将现有设施缩小规模;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二)有否研究如何充分发挥边境地带的发展潜力,以达到与深圳“优势互补”的作用,例如建设核心商业区;如有,详情为何;及
(三)有否与中央及相关部委,探讨香港如何利用边境地带的土地,参与大湾区的发展?
答复:
主席:
正如行政长官过去多番强调,香港未来要继续发挥“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并且连系世界。当中香港和深圳这两座毗邻城市的关系尤为密切。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策略下,中央政府大力支持港深合作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规划香港的空间布局时,我们会全力配合这些发展方针。事实上,在全港发展策略《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香港2030+》)研究当中,建议在边境地区发展“北部经济带”。经济带从西面的落马洲一直延伸至莲塘/香园围,适合作科研、现代物流、仓储及新兴的行业,当中不少是政府早年经检视边境禁区土地后释放出来的土地。上文提及的“北部经济带”,涵盖现有七个过境通道,而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以及《香港2030+》建议的新界北策略增长区都位处这条发展轴之上,两项发展涉及约190公顷原本属于边境禁区的土地,稍后我会进一步阐述。
就问题的各个部分,经谘询相关政策局及部门后,我回复如下:
(一)政府为着废物和污水处理或殡葬设施等选址时,会根据一套专业及全面的准则找寻最合适的地点,进行环境、生态、规划、交通等方面的评估,并且提出必须的缓解措施,以确保选址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可接受的影响,而选址亦须通过相关的法定规划或环境评估程序。政府没有既定政策特意把这些设施集中在边境地区;个别设施座落接近边境的地区只是因为其地点合适。
位处新界北接近边境的这类大型处理设施包括新界东北堆填区和正在兴建的厨馀处理设施,它们主要用作处理来自新界东北的都市固体废物和厨馀。废物和污水处理设施不是新界北独有,在其他主要地区都有不同类型的设施以应付区域性需求。现代化的厨馀处理设施都会采用全密封式设计,以及配备过滤及净化空气的设施,因此不会对附近环境构成影响。政府正逐步落实一系列的转废为能、减废及废物处理的措施,以减低以堆填处置废物的需要。当位于石鼓洲旁的综合废物管理设施于二○二五年投入运作之后,亦会有助减少运送至堆填区的废物量。
至于殡葬的设施,经过多轮的地区谘询后,政府只会在沙岭坟场现有范围内兴建拟议的灵灰安置所、火葬场和殡仪馆设施。这项目现正分阶段推展,其中灵灰安置所发展项目会于二○二一年完工,涉及工程费用超过18亿元。
(二)及(三)在进行土地规划时,我们会充分考虑如何善用边境地区或跨境基建附近地点的地理优势,以把握区域发展如粤港澳大湾区所带来的经济机遇。就商业区而言,位于新界西部的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由于它可经过深圳湾口岸,方便到达深圳西部如前海,加上拟议的洪水桥铁路站,我们会把这区发展为新界西部的商业中心区,提供超过200万平方米的商业楼面面积及约75 000个商业就业机会。在新发展区的首批工程已经开展,目标是在二○三八年完成整个新发展区工程。
港深政府共同规划和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深圳园区和位于落马洲河套的香港园区,实现在“一国两制”下,位处“一河两岸”的“一区两园”。落马洲河套的香港园区,占地87公顷,可以提供最多120万平方米的总楼面面积(约科学园的三倍),是香港历来最大的创科平台。凭借香港园区的地利优势,园内企业得以利用深圳的强大生产设施进行大量生产,以及拓展庞大的内地市场,扩大发展规模及提升经济效益。当局正向立法会就相关的建筑及基建工程申请拨款,并争取在二○二四年落成第一批楼宇。此外,当局会与深圳市政府展开研究在深圳新皇岗口岸采用“一地两检”的安排,以释放香港落马洲管制站超过20公顷现时属边境禁区的土地作其他用途。
新界北策略增长区提出三个在口岸周边的具发展潜力地区,即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文锦渡物流走廊,以及新界北新市镇(涵盖香园围、坪𪨶、打鼓岭、恐龙坑和皇后山),以善用这些地区能便利来往深圳及粤东地区的优势。初步估计这三个具发展潜力地区共可带来21.5万个就业机会,以及25.5至35万人口,涉及发展用地约720公顷。当局已就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开展可行性研究,我们会争取明年为这个发展枢纽进行详细设计,以及为其馀两个具发展潜力地区进行规划及工程研究。
为边境地区进行规划时,我们不会忽略毗邻深圳的发展。事实上,两地政府有不同的渠道就跨境交通、环保等事宜作交流。举例来说,规划署和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每年都会定期会面,就双方的规划工作交流意见。
多谢主席。
完
2020年12月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7时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