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发展局局长甯汉豪今日(十月五日)出席立法会前厅交流会后会见传媒的谈话全文:
发展局局长︰各位,简单说几句,因为我知道有记者朋友这几日都有一些报道,关于一些乡郊工业,譬如制冰厂、木厂、酱油厂等,迟些都会受到我们一些发展清拆影响,究竟政府的政策是如何。希望大家体谅,我今日不会谈个别个案,因为我不是最掌握个别个案的具体资料,但都想向各位、亦透过各位向社会说说政府在这方面的政策。
其实香港所谓的棕地作业,即是在棕地上,我们有大约1 500公顷的棕地。其实这些棕地,如果在上面经营,租金的确比较便宜,因为始终前身可能是一些农地,厂房亦相对地简单,不是多层工厦。接下来我们都表示了在这些1 500公顷棕地,当我们发展北部都会区各个新发展区的时候,我们要收回和清拆的棕地大约有800公顷,当中有些是政府行为,有些是私人发展,简略来说是大约一半。为何这一半公顷要发展呢?其实它们都可能正在发展区内,我们需要用这土地做一些高密度发展,又或者它们在发展区因为运作是露天形式,已经和周围环境不协调,所以我们始终要处理。
但是今次社会对个别厂房的关注,我觉得都带出了一个问题,值得社会要明白这个情况。大家都知道过去一段时间,很多时都有一些意见说政府为何不全面取缔这1 500公顷棕地,其实正正就是我们明白这些棕地上都有经济活动,所以我们不能说全面取缔,所以我们到现在都是有节有度的表示收回大约一半。而有时候另一些诉求说,当我们处理这些棕地的时候,可否另一方面又「一换一」那样,找回同样相对租金便宜的土地让他们去经营呢?我都希望社会明白,这一个诉求本身存在一些矛盾,一方面希望我们取缔这些不是最善用土地的棕地作业,但另一方面又希望我们「一换一」,找回一些租金便宜的土地,让他们用现有的模式经营,因此其实我们一直以来做的是「几条腿走路」。过去几年,我们先后改善了一些补偿安排。无论是给予棕地业主、土地持有人,或是棕地作业者,我们都提升了补偿安排,务求在收地时,他们都有一些资金,如果想继续经营的话,去另觅土地租或买──如果他本身是业主,以及有少许资金作缓冲。
除此之外,我们会提供一些服务。我们都公开说过,如果那些作业者或厂房,他们希望再另觅土地经营,他们可能找到私人土地,但在规划、土地行政、手续方面认为需要简化一点,我们乐意帮助。政府有时亦会推出一些短期租约的用地。长远而言,我们会发展一些多层工厦,有关细节我们今年稍后会向立法会交代。
鉴于这些促进者的服务是横跨数个部门,有地政、规划,有时亦有环保署(环境保护署)等部门,所以未来我相信发展局在这方面的工作可能要提升一下,我们在(政策)局的层面做一些协调,亦可能要更主动找一些在棕地作业,如果有个别对香港经济发展重要性特别强的,可能我们的力度要大一点,但这方面我都想重申,如果每一个受影响的棕地都要「一换一」,用同一个便宜的租金去继续经营,的确不是我们的政策,但我们希望借助今次重新发展一个地方,我们都协助一些对经济有帮助、有增值的棕地作业升级转型。
记者︰现时有这么多厂房面临迫迁,其实政府在支援上能否提供更多去帮助他们?这事件是否反映政府其实不太重视本地的发展业,即他们的本地发展呢?
发展局局长︰其实媒体近期报道的都不是短期内要迁走,即是也有一段时间,可能有好几年时间让我们做工夫。正如我刚才所说,我们可能都要在(政策)局的层面看看接下来的棕地作业,我们或者要分门别类地做多些统筹协调的工作。其实大家都知道之前每逢有一些发展清拆,都会先由地政总署做冻结登记,做完冻结登记,地政总署现时比从前更快去接触受影响的作业者,大概让他们知道他们迁出的时间是哪个年份,大约有一个时间让他们作铺排,亦向他们提出政府有促进服务。但当然我们在这方面可能会再努力一些,再将信息传递出去,以及我们可能都要,正如我刚才所说,在(政策)局的协调再加强一些。
记者︰担不担心这些厂日后不再在香港设厂及搬走,令香港经济受影响?
发展局局长︰我估计我们在协助之余,正如我刚才所说,有很多这些林林总总的棕地作业,大家报道的厂房,制冰、木厂等等是一些类别,汽车维修又是另一些类别,货柜堆放亦是,所以是否每一个现时的作业模式最适合香港社会现时的需要,它本身是否都要有些升级转型,这些相信需要大家合力去看,并不是一定要某个厂房必须留在某一个区域发展,或者我今天先交代至此。
完
2022年10月5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3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