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局局长出席「血浓于水:香港历史建筑中的家国情」展览开幕礼致辞(只有中文)

  以下是发展局局长甯汉豪今日(十一月九日)在「血浓于水:香港历史建筑中的家国情」展览开幕礼的致辞全文:
   
  陆局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陆进)、各位嘉宾、各位传媒朋友:

  大家晚上好!我很高兴今天为我们这个很重要的展览――「血浓于水:香港历史建筑中的家国情」展览主持开幕典礼。

  香港位于祖国南疆,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虽然只是弹丸之地,但拥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以历史建筑来说,我们有114项根据法例被列为法定古迹的历史建筑,也有大概1 200项已获行政评级的历史建筑。可以说这些建筑就在我们咫尺之处,也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在这些丰富的历史建筑当中,有传统的中式建筑,例如祠堂、庙宇、书室;也有西洋和其他外来族群的建筑,例如教堂、学校、民宅、回教庙等。每一座历史建筑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不少更加与我们近代中国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息息相关,譬如说辛亥革命之后,清朝遗臣南来香港,与本地绅商携手为保存中华传统文化而劳心劳力,有些绅商更捐钱捐地,兴建大楼,做的是甚么呢?是传承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教授国学、推广儒学等。到了抗日战争爆发初期,南来的文化界人士在香港组织抗日文宣工作,本地华人再次出钱出力接济饱受战火摧残的内地同胞和支持祖国抗战。香港沦陷后的三年零八个月期间,抗日游击队英勇拯救文化界人士,逃出日军虎口的秘密大营救,还进行了一场场可歌可泣的抗日游击战事。战后,祖国继续以铁路每天运送鲜活食品到香港;而香港市民也以铁路回乡探亲,反映祖国与香港密不可分的关系。
   
  就是在这些坚实的文物建筑基础上,发展局和国家文物局构思了「血浓于水:香港历史建筑中的家国情」展览,这是我们第一个合办的展览,意义深远。展览将历史建筑的「有形」载体所承载的「无形」但浓厚的家国情怀,活现在老百姓眼前。展览透过超过二十幢历史建筑和遗迹诉说我们的家国情怀,包括香港大学邓志昂楼、冯平山图书馆、孔圣讲堂等在传承中国国学和传统文化的贡献。另外,我们中国银行大厦反映中国银行于战时将海外侨胞捐赠的款项转交内地这个重要的历史,也有东华义庄和东华医院主楼大堂细说东华三院在联系海外华人、支援灾民的重要角色等等。
   
  香港与内地一脉相连,甘苦与共。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我们可以从屹立古今的历史建筑中,回顾香港与祖国之间的连系和情感,细诉承传教化和危难互济的感人故事。
   
  我在此特别感谢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让我们这次展览顺利开展。在我们准备的过程中,国家文物局提供了很多宝贵意见和珍贵照片及视频。我也衷心感谢为展览借出珍贵藏品和协助拍摄他们的历史建筑的团体和个人,让展览更为丰富出色。这次展覧共展出140多项文物、图片、影片和模型,令大家了解这些历史建筑所反映的家国情,并感受两地人民风雨同舟的精神。最后,我祝愿我们这次的展览圆满成功,再一次感谢各位!
 


2022年11月9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0时13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