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署今日(四月十一日)展开中环新海滨城市设计研究第二阶段公众参与。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今日下午,在九龙公园的香港文物探知馆主持“中环新海滨城市设计研究第二阶段公众参与 - 公众展览”开幕礼,为期三个月的公众参与随即展开。
去年五月举行的中环新海滨城市设计研究第一阶段公众参与,就城市设计目标、城市设计课题及可持续设计评估大纲、主要用地的城市设计考虑,以及重组皇后码头及重建天星钟楼的设计概念,谘询公众意见,而第一阶段公众参与报告亦已完成。
该研究于去年三月开始进行,以优化中环新海滨的城市设计大纲及拟备主要用地的详细规划和设计指引。
规划署发言人说:“在第一阶段公众参与期间,公众明确表达期望一个朝气蓬勃的海滨、较低的发展密度以配合海滨环境、良好的通达性、大量优质的绿化、可持续设计,以及尊重历史文化脉络。”
因应第一阶段公众参与所收集的公众意见,规划署已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优化了中环新海滨城市设计大纲,目标是缔造一个朝气蓬勃、绿化和畅达的中环新海滨。研究范围内八个主要用地的不同概念亦已拟备。
发言人说:“我们考虑了第一阶段公众参与所收集的意见,亦考虑了其他意见书,包括一个团体举办的设计比赛、‘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的‘城市设计指引’、城市规划委员会的‘维多利亚港的理想宣言’及共建维港委员会的‘海港规划原则及指引’。”
就重组皇后码头及重建旧天星码头钟楼,第一阶段公众参与收到不同意见。部分公众人士喜欢原址,部分则喜欢海滨位置及恢复皇后码头的码头功能。其他的意见包括不要重组和重建。
根据这些概括的意见,规划署拟备了不同的设计概念作公众谘询。第一个概念建议在中环九号及十号码头之间海滨重组皇后码头,以恢复其码头功能。第二个概念建议在原址重组皇后码头。
至于旧天星码头钟楼,第一个概念建议在海傍重建旧天星码头钟楼,使之成为汇聚点,与大会堂及重组后的皇后码头构成轴线关系。第二个概念建议在原址附近重建旧天星码头钟楼。两个概念都建议设置一个展示保存组件的钟楼展览廊。
发言人强调:“这些设计概念并不代表所有可能的设计概念,不同的设计概念可以组合相配。我们欢迎公众提出其他意念。”
第二阶段公众参与为期三个月,至七月十日。期间在九龙公园香港文物探知馆(四月十二日至五月二十五日)及金钟政府合署(五月二十七日至七月十日)会分别举行公众展览,展出实体模型、互动三维模型及其他资料;亦会在不同地点举行巡回展览。
此外,亦会举办工作坊和论坛谘询公众意见;以及向相关公共及谘询组织进行谘询及简介,包括城市规划委员会、共建维港委员会、相关的立法会委员会、十八区区议会、古物谘询委员会及专业团体。
发言人表示:“我们会通过各种不同渠道收集公众意见,包括意见卡、问卷和电话访问。”
“在第二阶段公众参与结束前,我们会举办一个总结论坛,务求落实研究建议前,与公众一起整合不同意见及建立共识。我们期望在年底前完成此研究。”
有关中环新海滨优化城市设计大纲及不同的设计概念的资料已刊载于第二阶段公众参与谘询摘要内(备有中英文版本),供公众参考。谘询摘要及第一阶段公众参与报告已上载规划署网页:https://www.pland.gov.hk/。
欢迎市民就优化的城市设计大纲及主要用地的不同概念提供意见。请填写意见卡或把意见于七月十日前,邮寄往香港北角渣华道333号北角政府合署15楼规划署特别职务组(中环新海滨城市设计);或传真:25773175;或电邮:sdpd@pland.gov.hk
意见卡亦可投放于公众展览场地的意见收集箱。
完
2008年4月11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6时4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