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局局长就加强建造业人手措施的发言(只有中文)

以下是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今日(二月二十六日)在介绍加强建造业人手新措施的新闻简报会上的发言:

各位传媒朋友早晨,过去两日我们就财政预算案有关发展局的工作都已经和大家介绍,今天早上藉稍后为建造界关怀基金的筹款午宴,我亦趁此机会和各位交代关于财政预算案或未来一年在基建方面的整体情况,特别很高兴建造业议会的新任主席李承仕先生亦一起出席,麦齐光常任秘书长稍后亦会为大家介绍我们计划增加的建造界工人的培训工作。

特区政府特别于本届的任期内致力透过基建推动经济发展,为建造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现正全力推展各项大、中、小型工程。在过去一年多,十大基建工程大致上进展良好,进入施工阶段而属于十大基建的包括启德发展计划、港珠澳大桥、以及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在2010-11财政年度要开展的其他大型项目包括邮轮码头发展的邮轮码头大楼,早前开工的是平整地盘的工程,还有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甲馀下工程,以改善昂船洲污水处理厂及初级污水处理厂、将军澳第45区室内单车场暨体育馆、以及水务署的大埔滤水厂扩展工程等。

政府在每年预算案公布的投入的工程开支是最佳量度基建发展的常用指标,在这方面近年的升幅是非常显着的。今天很高兴周联侨先生在此,因为工会不断争取基建上马及开工。从这个图表大家可以看到,过去十年政府每年从预算案反映出的来年基建开支,这个纯粹是政府的基建开支,不包括铁路公司或房屋委员会的。由2007年差不多是谷底的大约205亿元,慢慢回升到2008-09年的234亿元;在2009-10年即本财政年度的修订预算高达451亿元,比原本的393亿元高出百分之14。到下一个财政年度2010-11年大家会见到已接近500亿,为496亿元。我们没有预测往后数年,但其实财政司司长于预算案演辞有估计于未来数年的基建开支相信每年会超过500亿,所以这数字应该给予建造界很大的信心。当然在如此庞大,接近500亿的来年基建开支中,我们估计可提供的建造界就业机会有62,500个,其中6,600个属于专业及技术人士,55,900个为工人职位,整体上这62,500个的就业机会比2009-10年财政年度高出15,400个的就业机会。

这496亿元的基本工程开支包括小型工程,因为我们经常认为小型工程更加劳工密集,所以开创就业机会更加有效。在这496亿元里的小型工程开支,即是2,100万以下的小型工程开支达85亿3千万元,大概和我们今年的86亿1千万元等同。当然大家记得于去年这个时候我们说小型工程预算达86亿元其实是很突破性、很高,特别是为金融海啸后开创就业,所以虽然今年的整体经济情况较稳定,我们仍然将小型工程的开支维持于相当高的85亿3千万元这水平。

这些工作和加入的开支当然有一定的成效,这成效反映于建造界的就业情况,所以我们另一个给大家观看的图表,是整体建造界的失业率由金融海啸高峰期,即2009年初的12.7%持续下降至最新一个季度即2010年一月的7.4%,相对于整体各界别的失业率,当然你可说它的恶化比整体的恶化更快,但它的改善亦透过注入大、中小型工程改善得相当快。特别在建造界两个类别,于地基及上盖工程界别的失业率由金融海啸高峰期的10.2%下降至最新季度数字的6.7%,相信随大型工程的开展,地基及上盖工程的就业情况还会有改善。至于装修及保养工程界别的失业率在金融海啸高峰期时曾高达21.6%,现时已下降至单位数字,最新的季度数字是9.6%。当然9.6%还不理想,所以楼宇更新大行动其实要慢慢才进入真正开工期,相信对于装修维修工程工人的就业情况,仍然有改善空间。

建造界的就业人数,纯粹看失业率未必最准确,我们转而看看就业人数有多少。建造界的就业人数由金融海啸高峰期的257,300人辗转回升至最新季度的278,100人,增加了20,800人,增幅为8.1%。其中当然增幅较高的亦是在“装修及保养工程”,就业人数由海啸高峰期即失业率达21.6%的时候,当时只有50,700人于“装修及保养工程”界别就业,现时最新的情况已增至65,700人,增加了的就业机会有15,000人,增幅29.6%,接近三成就业职位的增长。

要顺利完成这些大、中、小型的基建项目,建造界的支持和参与非常重要,而高质素的建造业技术工人参与建设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故此我想简略介绍现时香港建造业的人力资源状况。

根据建造业工人注册管理局截至今年1月的纪录,香港有约27万名注册建造业工人,其中大约有60% ,即超过16万人, 注册为未有专门技术的普通工人(unskilled)。而在注册技工(skilled)方面,有大约10%的注册是属于临时注册(provisional)。我们认为在这时候实在有需要训练更多技术工人以提升建造业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

另外,发展局除了看工人情况,亦会看工程师和测量师等专业人员的情况,我们曾就本地未来数年在这些专业人员的供求进行研究,发觉整体而言,由于专业人手的流动性高,在香港基建较低迷时,他们去了杜拜、内地、澳门等地工作,由于他们的流动性高,我们预测即使将来随大型基建开展,轻微至中度的人手供应不足应不会对业界构成太大问题,因他们可以回流香港承接这些工程。

总的来说,在培训优质人手方面,我们认为须特别关注建造业工人和监工/技术员这两方面,工程师会继续由高等院校培训。稍后麦齐光常任秘书长及李承仕主席会介绍建筑业议会在培训方面如何配合我们基建发展的措施。

我想重申政府的态度是,正如财政司司长在预算案演辞所说,我们要令建造业所需的人才,尽可能由本地提供,不希望有需要考虑输入外地劳工。

为减轻承接工务工程的承建商因2008年金融海啸下造成的信贷困难,发展局在2008年年底实施了多项暂时性的纾缓措施,例如引入中期付款安排(interim payment)或在合约保养期过了一半后发放部分工程项目保留金(retention money),以改善承建商的现金流,当时建造业商会亦欢迎此措施。截至2009年底,即纾缓措施实施了一年后,共有404份工务工程合约受惠于这些措施,提早发放予承建商的合约金额高达7亿8千万元。考虑到全球经济刚开始复苏但前景仍不明朗,而建造业工人的就业情况还未如理想,我已决定延续这些在2008年年底实施的纾缓措施至今年年底,希望可继续帮助业界的承建商和分判商在现金流的情况。

财政司司长在刚发表的2010-11年度财政预算案中,提出一系列一次性的措施,希望可吸引更多人士加入建造业,以应付在可见的将来基建工程发展的需要。我很高兴得到建造业议会的全力支持。议会会与我们携手一起落实这些措施。

新措施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是提供诱因吸引更多人士,希望特别是年青朋友,参加建造业的培训及现职工人参加再培训,从而改善业内人手老化和技术错配的问题,协助提升业内从业员的技术水平以增加其竞争力。

第二方面措施是改善建造业文化,包括要求工务工程承建商为工人提供制服,以及积极改善工务工程的工地环境及安全。我们稍后亦会联同建造业议会作多方面的宣传工作,使更多人认识建造业,及愿意投身建造业。

多谢大家。


2010年2月26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7时28分

相关连结

附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