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发展局局长就行政长官《施政报告》致谢议案辩论(第一环节)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以下是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今日(十月二十八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行政长官《施政报告》致谢议案辩论(第一节:发展基建 繁荣经济)的致辞全文︰

主席,这个环节的辩论主题是发展基建,繁荣经济。我会按你的指示集中就发展基建、繁荣经济的发展局工作作回应,基本上是关于基建发展及土地供应。至于多位议员提到有关优质建筑设计、市区重建、楼宇安全或吴霭仪议员用大量时间讲的强拍条例,我会于一下节再作回应。

虽然这个环节的主打是基建,但谈基建的议员非常少,我的纪录好像只有何锺泰议员及张学明议员,刘秀成教授特别讲一些设计上的问题,这亦是可以理解的。相对于本届政府第一、二年的辩论,基建已经有相当良好的进展。我记得在二○○七-○八年在这议会进行辩论,我感觉好像被人「追数」般,(被追问)承诺每年平均约290亿元的基建开支去了哪里?包括工会的议员。但这两年来,大家也看到特区政府透过不同的政策局及部门大力推动基建,我们的基建开支,随着这些努力,已经由二○○七-○八年的200亿元,上升至本财政年度的496亿元。展望未来数年,财政司司长亦预告基建开支亦会停留于500亿元甚至或以上的水平。

基建开支的增长是非常适时的,在二○○七年行政长官提出后,我们于二○○八年年底不幸遇上金融海啸,令建筑业亦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但由于我们这些适时的基建开支,很高兴向大家汇报,本港的失业率于建造界方面大大降低,由当时高峰期的12.8%,已经持续下降至最新一季的6.6%,虽然正如何(锺泰)议员所讲,仍然是比整体的4.2%的失业率稍高,但前景是良好的。近来大家都听到建造工人有薪金的改善,这亦是工会的议员乐见的现象。

何(锺泰)议员提醒我们不要只记挂十大建设,因为业界希望香港的基建发展及基建开支持续稳定,这才是对业界及工人最有利。事实上过去数年我们亦不是只进行十大建设,除了十大建设外,我们亦投放基建进行其他很多优质城市的计划,可能各位议员在日常身边会发觉,或主席亦有留意,现时很多马路在进行水管铺设工程,亦有大型防洪工程、斜坡管理工程、绿化环境。各位议员于上一个立法年度亦批出很多多元化工程,例如淨化海港计划的第二期A,及大屿山的医院、将军澳的室内单车场,及高山剧场扩建。除了大型工程外,议员亦不断提醒我们小型工程更有利于开设就业,所以小型工程的拨款亦是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平,今年是超过85亿元。

有两位议员,包括何(锺泰)议员及张学明议员问及莲塘口岸的进展,因为这个东部口岸对于我们和深圳的连结,或和内地东部的发展是非常重要,我亦在此向各位议员简单汇报。自从港深双方于二○○八年九月同意这个项目要全速上马亦成立了一个专责小组后,进展基本上是按部就班,亦是良好的,各项的前期工作已经开始进行,包括口岸通关的规模、工程的时间表,委讬部分跨境工程予深方,以及联合主办口岸联检大楼概念设计国际竞赛工作,我们亦已达成共识,稍后便会开展首次由港深双方进行关于联检大楼的设计比赛,落实执行时我一定会留意刘(秀成)议员提醒我们在进行这些设计比赛要小心。目前我们预计口岸应该可于二○一三年动工,会争取于二○一八年落成启用。

除了现时进行的基建工程,何(锺泰)议员亦提醒我们要为下一个所谓十大以后,Post十大基建工程,其实亦有一些迹象可寻,这些下一阶段的大型基建在哪儿呢?只要看看我们现时进行的规划,以及一些联合规划及工程研究便可看到,包括张学明议员曾经询问或希望我们加快的新界东北发展区——古洞北、粉岭北、坪輋/打鼓岭三合一的新界东北发展,我们已完成了第二阶段的公众参与,稍后会谘询公众和立法会,我们就这个三合一的发展区的建议发展大纲图,整个公众参与计划可以于二○一一年年底完成,随后进入工程、立项、基建的工作。

另一个大型规划研究是洪水桥。早前因要等广深西部快速轨路的研究有一定的看法,才开展洪水桥的研究,我在这里向各位议员汇报,我们在明年八月会开展洪水桥估计可容纳十六万人口的新发展区的研究。

另一个将会在明年年底前开展的是东涌余下的发展计划,在港珠澳大桥规划完成,以及香港国际机场稍后完成其2030的规划,所以是时候我们启动东涌余下的发展计划。另外,为增加土地供应,我们就三个石矿场进行大型规划研究,分别在安达臣道、蓝地及南丫岛。为表示我们开拓土地不遗余力,我们正在做,亦快将完成,有关如何善用香港的地底空间及岩洞,我亦为此亲自到挪威奥斯陆考察。

在这些工作中,当然最重要一环,是议员均希望见到房屋用地的供应。由于发展局将会全力支援由财政司司长领导的房屋用地督导小组,我会在这里详细回应议员的提问。

近年私营楼宇供应偏低,行政长官于今年施政报告提到,由于近年土地发展的确面对不少挑战,或正如刘江华议员说有些阻滞。我自己选择不用「阻滞」或「阻力」或「有反对声音」,这些是我们要共同面对的挑战。可能主席你也同意,每一个城市发展到这阶段,市民对于我们的城市有不同的诉求,所以近年出现了不想在维多利亚港填海,不喜欢看见屏风楼,要保育、要有文物、历史,这些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共同面对这些挑战,不要让它们成为阻碍我们房屋用地供应的理由。所以近年我们在规划程序及公众参与方面做了大量的功夫,但我不能保证所有的挑战和困难都迎刃而解。我相信到下一阶段我们再开拓土地,又会面对新一轮的挑战。

其实有几位议员已经提醒我,例如张学明议员谈到「发展还发展、保育还保育」,乡郊土地业权人的利益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何俊仁议员提醒我寮屋安置及优惠补偿政策如果不理会,下一阶段便会困难重重。我们最近也有两、三个个案,发觉一九八二年寮屋安置及补偿政策于今日实施有很大的困难。所以我在这里必须指出,寮屋毕竟是一些没有业权、没有地权,是当年政府以一个容忍态度认可的。所以,如果认为寮屋政策有改善空间的话,我乐意去看,但不等于我们今日沿用寮屋政策作安置补偿,而被认为是强抢民产,这就不太可以接受。

当然,在这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内,还有陈淑庄议员讲的小型屋宇政策,这些都是下一轮的挑战,无论是为了做好我这份工,或者好像詹培忠议员说我们做人、做官要有使命感,我都不会迴避,都会在未来的日子希望同大家公开讨论。

就今次行政长官施政报告有关房屋土地供应的问题,很多议员都聚焦在这二万的数字,行政长官希望在未来十年内,平均每年需提供可兴建二万个私人住宅单位的土地。由于涂谨申议员的阴谋论发挥得淋漓尽致,我在这里要澄清,我作为这段文字的执行者,这个二万的数字,正如行政长官所说,并非建屋量的硬指标,也不是我执行房屋土地供应的封顶数字。今次行政长官就房屋土地供应最重要的一个讯息,是我们会透过建立土地储备,来保证我们有充足的供应,从而希望楼价可以稳定。

所以我相信如果我按这些工作及在财政司司长主持的小组的督导下,开拓新的土地是顺利的,是可以在某些年份做到多过两万,甚至平均多两万放进土地储备,恐怕不会令行政长官不高兴,甚至他可能会欢迎我们这方面的工作。毕竟我们在建立土地储备,让政府有更多实力可以按市场变化作出应变。

谈到应变,行政长官亦在今次提到,这也是重申今年财政预算案财政司司长谈到,我们虽然仍以勾地表制度为主导,但已经透过政府主动卖地来供应市场。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透过主动卖地公开拍卖了三块土地,以后我们也会按这情况向市场供应土地。

但如果要像李永达议员说总之有二万便全推出市场,恐怕这不是主动,而是主导市场,因而产生不良后果,恐怕特区政府便要承担责任。所以我希望议员感受到我们在房屋土地供应里面是不遗余力的。

至于李永达议员要知道那些资讯,其实近年我们对于土地供应的资讯透明度已相当高。我们亦解释了这二万私人楼房土地的供应是来自数个途径,包括由政府出售的政府土地,亦包括由港铁或巿建局招标的土地,亦包括私人土地契约的修订、土地的交换、或无需修订契约、或土地交换但可重新发展的地段。在这三方面,当然政府的影响程度不同,但实际上在每一个范畴,政府也有功能可循着我们今次的目标来增加土地供应,如改善我们在重新规划,最近我们将三十幅工业和商贸地改作住宅用途,亦包括更好的部门协调,令可能有些私人发展项目在协调下能尽早推出巿场,亦包括在土地契约修订或谈地价时,采取更精简的程序。所以这些工作往后亦会向督导小组汇报。

但毕竟香港的土地有限,一千一百平方公里的土地,我们选择了以很集中、很高密度的高空发展。主席,其实有很多人很羡慕这个发展模式。近年我有很多出外的机会,亦接待很多外来的访客,他们很惊讶香港这个地方可保留那么大片的绿化区域给公众和旅客享用。但这带来很大的挑战,因在这大概两、三成的土地里发展当然不是易事。怎样将未成型的房屋土地变成生地,即可随时供应巿场,再透过我们主动卖地或发展商发展成为熟地,这过程不简单,所以我不会低估往后工作的难度。但总的来说,我们一定会按行政长官给我们的指标去努力。

在这方面,财政司司长刚才亦说,我们希望有新思维来探讨如何开拓土地,所以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提到维港以外的填海,这是个相当重要和大的课题。梁美芬议员提醒我们,环保要做得好,所以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如刘江华议员提出的,要与社会讨论。地只有这么多,需求亦很多,大家要作平衡去考虑。何秀兰议员亦提出,若我们有空置或地积比率用得不好的政府设施用地,甚至是公共屋邨的用地,是否有重建的空间。这些都是我们会研究的。唯一有一样比较困难,就是方刚议员提出把工厂也变住宅,这有一定困难,不是不想做,但从城巿规划和优质生活环境方面,似乎很难找到解决方案。

在此容许我回应黄定光议员提到,我们活化工厦的措施自去年十月提出,今次无再提及,是否无跟进,这与事实相距很远。其实自去年十月公布后,我们一直马不停蹄做活化工厦的工作。今年四月一日政策正式推出,透过地政总署成立特别小组集中处理,以更精简程序审批工厦重建及整幢改装的申请。

至目前为止,我们共收到二十九份申请,其中五项已批出,其他的不是不批准,而是尚未批准,正在处理中。这五项活化申请,有四项是改装,一项重建。我们特别留意到,一如所料,超过一半申请整幢改装的工厦,不是地产商,而是有工业背景的业主,相信林大辉议员应该会认识一些业主,这是当时我们设计这个政策,希望以前贡献香港制造业的工业家,他们现时持有工厦,「半生不死」,怎样能透过一个有利的政策,释放这些工厂大厦的潜力。这是整个政策的背景。在申请整幢改装工厦的主要用途都是商业用途,是广泛性的商业用途,包括办公室、食肆、零售等,提供各种直接服务的场所,亦有利于行政长官所谓六个优势产业的推行。

黄定光议员特别提到尚有一些阻滞,是在工厦改装方面没法符合《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下的停车位安排,其实这问题已大致上解决了。我们在设计时亦认同有这个问题,因为一般办公室及商业大厦,相比于工业大厦,私家停车位的数目是多四倍的。所以一幢工厦改装要满足多四倍停车位的要求基本上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已经跟运输及房屋局及运输署商讨,制订了一套指引,要求提出申请的工厦只需起码符合上落客货设施标准的下限,而私家车停车位方面,只要能证明已经尽力使用工厦内原有设计为泊车的空间提供泊车位便可。但如果尽了力也做不到,只要能够符合这套指引的指定条件,运输署是愿意考虑接纳一个较低的泊车位标准。这些条件包括该工厦处于主要公共交通服务五百米以内,第二是这个地盘不是处于有显着违例泊车问题黑点的地方,第三是相关地盘附近有额外的泊车位供应。

事实上我刚才说过,四幢获批整幢改装的工厦中,其实也无法符合标准,甚至有两幢获批整幢改装的工厦,因为地盘的限制,只能提供上落货的设施,完全没有提供任何泊车位,也获得运输署同意,所以这不会成为整幢改装工厦的难题,希望黄(定光)议员能够放心。

还有一个我们看到的效益,是除了地政总署收到修订地契的数字外,在城规方面,虽然很多工厦整幢改装的新用途不需要取得城规的批准,这是属于商贸及商业地带内的第一栏「经常准许的用途」,但或许有些业主想做第二栏的用途,所以自从行政长官在去年提出活化工厦后,直至今年九月底,即不足一年内,城规会已收到十三宗改装整幢工厦的规划申请,相对于提出工厦活化之前五年以内只能收到三宗同类的申请,这个数目是明显增多的。所以随着业主得到规划许可后,地政总署收到的土地契约修订亦会随之增加。无论如何,我们有未来三年的时间处理工厦活化。

最后,我们在做这项工作时,和在今次辩论中,亦听到有些议员提出工厦活化方面措施是否再能够改善。我完全接受这意见,所以我已经将原来在措施推出一年半后的检讨,即来年年底进行的检讨,提早在今年年底进行,我手上已有数项意见让工厦更能地尽其用,包括我们建筑师提的意见,所以如果各位议员有意见,我乐于在其他场合与各议员探讨。

主席,我谨此陈词,恳请各位议员支持本年度的施政报告,多谢主席。



2010年10月28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20时20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