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局局长提交予立法会财务委员会特别会议介绍工务工作范畴的书面发言稿件全文

以下为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今日(三月二十三日)提交予立法会财务委员会特别会议介绍工务工作范畴的书面发言稿件全文:

主席:

我非常感谢各位议员关注发展局的财政预算草案。我辖下的管制人员已就有关工务范畴的资源运用事宜,答复了议员所提出的147条书面问题。他们会在今天的会议上,解答各位议员进一步的提问。

在2011-12年度,发展局经常开支中工务范畴的拨款为84亿8,002万元,较2010-11年度的修订预算82亿3,838万元,增加了2亿4,164万元(2.9%)。

在2011-12年度,我们将增设15个公务员职位,主要用于支援各项工务工程及相关工作。

现在,我向各位议员简介本局在新财政年度在工务范畴的工作重点。

整体基建投资

政府继续积极推动各类型工程,包括十大基建工程及其他大至小型的工务工程,以推动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及提升本港长远的竞争力。

基本工程开支由2007-08财政年度的205亿元,大幅攀升至2010-11财政年度修订预算的496亿元。工程进展十分理想,开支预算可以完全达标。在2011-12财政年度,预期基本工程开支将高达破纪录的580多亿元,可提供约63 600个就业机会,其中约6 700个为专业及技术人士职位,另外约56 900个为工人职位。小型工程在2011-12财政年度的拨款继续维持在高水平,达83亿6千万元。

我们推展的基建工作,有助把建造业的失业率,由2009年第一季高峰期的12.8%降低至最新一季的5.4%。

建造业人力资源

为应付未来数年预期陆续展开的工务工程,我们正积极应对建造业界工人老化和技术错配的问题。就此,我们在去年5月得到立法会财委会通过一笔为数1亿元的一次过拨款,以支持建造业议会加强对有意入行人士和本地在职建造业工人的培训及工艺测试。就此,议会已推出了包括“强化建造业人力训练计划”等措施,并得到行业雇主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已参加上述训练计划的学员,平均年龄约32岁,其中接近三成更是在25岁以下,显示计划确能吸引较为年轻的学员参加。此外,以上提到的拨款亦会用于加强推广及宣传活动,介绍行业的资讯让更多人认识建造业是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以鼓励更多有志人士(特别是年轻人)投身这个行业。

在提升建造业形象方面,政府已于工务工程合约中引入更多措施以改善建造业的文化,包括改善工地的操作环境、提升工地安全、改善工地的整洁,以及要求承建商为工地人员提供制服。在业界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相信我们必定能维持一支高技术和多技能的建设团队,继续建设香港。

建造业工人注册管理局与建造业议会自分别于2004年及2007年成立以来,一直紧密合作,议会更在建造业工人注册制度中担任重要角色。我们建议合并议会与管理局,利用合并产生的协同效应,提升行业的运作效率和效能,促进本地建造业的长远利益。有关建议已获得议会、管理局和立法会发展事务委员会的支持,我们正为合并建议进行修订相关条例的工作。

增加土地供应

香港一直以不同方式开拓土地,以满足房屋及经济发展的需求。开拓土地过程亦遇不少困难,需要以新思维,审视现有土地用途和增加土地供应的新方法,包括在维港以外适度填海,以及善用岩洞。财政预算案中提及,财政司司长会投放约3亿元,让发展局在未来几年进行有关的研究和公众参与工作,与社会共同商议这个课题。谘询范围会包括如何善用岩洞、如何把每年由本地建造业所产生的剩馀公众填料再用于填海工程,及以符合环保原则在新填海区内特定地点处理和安放由本地疏浚工程所产生的污泥。

在填海方面,政府以往曾经考虑在新界西面及大屿山北面的填海方案。在稍后进行的公众参与活动,我们除会检视这些填海地点外,亦会同步在维港以外进行全面觅地调查,找寻其他合适的地方。在决定如何落实具体方案前,我们会研究多方面因素,包括工程可行性、成本效益及市民接受程度等。

在善用岩洞方面,土木工程拓展署已在2010年3月展开策略性规划和技术研究,检视开发大型岩洞以供发展的可行性,有关研究即将完成。我们会就研究结果谘询立法会发展事务委员会。我们计划在公众参与活动后,开展进一步规划及工程研究。

为支持活化工厦,我们正研究购买工厦改装为水务署新界西区办事处。这除了为旧工业区注入新动力外,该署位于旺角核心商业区的原址亦可腾出发展为更具效益的用途。我们更计划在改装工厦时尽量加入绿化设计元素,以及环保和节水措施,为绿化现有建筑物提供实用参考,以及贯彻政府推动绿色建筑政策。我们计划把有关建议在四月提交发展事务委员会讨论,并在稍后得到财务委员会批准拨款后马上开展。

风险管理

发展局辖下部门涉及多个公众安全的范畴。过去发生的事故提醒我们要不断保持高度警觉,从多方面加强这些范畴的工作。

升降机安全

在过去一年,机电署加强巡查、培训、采购安排、宣传和公众教育等工作,以提高本港私人楼宇升降机的安全水平。此外,为加强规管升降机及自动梯的安全,发展局现已接近完成草拟《条例草案》,以取代现有《升降机及自动梯(安全)条例》(第327章)。我们拟于2011年第2季向立法会提交《条例草案》,以尽早提高升降机的安全水平。

食水供应及食水渗漏

香港2010年的食水用量为9亿3千6百万立方米。我们预计现时依靠东江水及本地水资源的供水安排,足够应付香港至2030年的食水需求。尽管如此,我们仍须居安思危,让香港能应付气候剧变及低雨量等不确定因素,及强化香港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的伙伴关系,在节约用水方面为地区出一分力。为此,我们制定了一套至2030年的全面水资源管理策略。我们透过加强公众教育,宣传节约用水;提倡使用节约用水器具;透过更换及修复老化水管计划,利用新科技改善水压管理及渗漏侦察,从而加强控制渗漏;扩展海水冲厕系统;以控制用水需求增长;以及积极考虑使用再造水和密切留意海外有关海水化淡技术的发展。

水浸

政府一直为全港地区的雨水排放能力作出全面评估,并制订了各项渠务工程改善计划,以减少水浸的风险。

在改善市区的水浸风险方面,我们现正进行总值约60亿元的3项雨水排放隧道工程:港岛西雨水排放隧道、荃湾雨水排放隧道和枝角雨水排放隧道。预计3项工程于2012年至2013年相继完工。渠务署亦正筹备开展跑马地地下蓄洪池计划,以便进一步减低跑马地一带低洼地区包括马场的水浸风险。按计划我们会于本年申请拨款进行有关建造工程,工程预计于2011年年底至2018年年初分阶段进行。

随着新界的发展,我们已于2008年3月31日展开顾问研究,检讨两份分别在1998年及1999年完成的元朗及新界北区雨水排放整体计划。顾问研究预期在2011年内完成。检讨研究将会为防洪设施提出建议。具体工程项目会在检讨研究完成后落实。

斜坡安全

我们已于2010年展开“长远防治山泥倾泻计划”(“防治计划”),衔接于2010年年底完成的“防止山泥倾泻计划”。“防治计划”将会持续地以风险管理的方式推行,处理由天然山坡和人造斜坡所构成的山泥倾泻风险。我们会使用一套风险评级系统以厘定斜坡评级,并会按评级表中优先次序进行斜坡工程。

树木安全

绿化、园境及树木管理组于去年3月成立,辖下的绿化及园境办事处和树木管理办事处紧密合作,以通盘手法推动绿化工作,包括在上游为新种植物预留足够的生长空间、适当选择种植的品种、采用优质园境设计和种植方法等,以及在下游妥善护养植物,并会以保障公众安全为首要考虑因素。

经总结去年树木风险评估工作的经验,树木管理办事处在今年初联同各树木管理部门推行新一轮的树木风险评估。树木管理办事处会继续加强抽查部门管理的树木,确保部门专业和谨慎地护理树木,务求在风雨季来临前做好准备,保障公众安全。我们亦会继续透过不同渠道,如加强公众教育,继续鼓励市民参与监察全港树木的状况。最近,我们亦得到志莲净苑协助,为两棵分别位于中区政府合署和美利大厦的古树进行治理工作。我们会总结经验加强对属古树名木册的树木的护养。

文物保育

财政司司长在2011-12年度的财政预算案中,宣布预留额外5亿元,以推展更多政府历史建筑活化项目,展示政府对保育历史建筑的持续承担。在保育文物建筑,优化城市人文景观的同时,亦能惠及地区经济。

发展局在近年推出的多项文物建筑活化项目取得良好进展。第一期活化计划下位于前北九龙裁判法院的萨凡纳艺术设计学院香港分校,已于去年9月收生启用。其馀5个活化项目(包括活化旧大澳警署为精品酒店、活化油尖旺的雷生春为中医药保健中心、活化深水的前荔枝角医院为饶宗颐文化馆、活化深水的美荷楼为青年旅舍,以及活化马湾的芳园书室为旅游及中华文化中心暨马湾居民博物馆),预计将于今年年底至2012年陆续启用。至于第二期活化计划的3个项目(包括活化旧大埔警署为推广可持续生活及保育概念的地标、活化湾仔的蓝屋建筑群提供多元化社区服务,以及活化九龙城侯王庙新村石屋为主题餐厅暨旅游资讯中心),将于今年内向立法会申请工程拨款。

中区警署建筑群将会活化成为文物保育、艺术及休闲中心,香港赛马会现正进行工程前的相关筹划工作,预计最快可于今年年底展开工程。

至于发展局联同建筑署及同心基金将荷李活道前已婚警察宿舍改造成名为“原创坊”的项目,预计于今年年中向财务委员会申请拨款,并预期于2012年年初展开工程。而虎豹别墅的保育及活化项目是一项新尝试,将会以商业模式营运,现正进行招标。

发展局计划于2011年年中,推出第三期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邀请有兴趣的机构就新一批政府历史建筑提交活化建议,当中将包括位于司徒拔道的景贤里、在第二期活化计划中未能选出合适活化建议的前粉岭裁判署,以及其他尚在物色中的政府历史建筑。其中景贤里是首宗以换地形式保存的私人拥有历史建筑,经过接近3年的努力,已成功修复,发展局会在4月举行开放日,让公众可近距离欣赏这幢法定古迹,和了解它的修复过程,有关详情会稍后公布。

发展局及古物古迹办事处会继续积极接触私人业主,提供支援(包括提供有关维修历史建筑的技术意见和资助,以及为“寓发展于保育”的项目提供经济诱因),鼓励及促进私人业主保育其拥有的历史建筑。

总结

主席,我和我的同事十分乐意回答各位议员的提问。谢谢。



2011年3月23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1时33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