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发展局局长就完善树木管理制度议案辩论的开场发言(只有中文)

以下为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今日(六月十六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完善树木管理制度议案辩论的开场发言全文:

代主席女士:

我欢迎陈淑庄议员就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绿化规划以及树木管理制度提出今日的动议辩论。陈议员所提出的议案,以及其他四位议员就议案提出的修正案都反映了议员对香港的绿化和树木管理工作的关心。我很乐意藉今日的辩论,向各位汇报发展局辖下的绿化、园境及树木管理组自从去年三月成立以来所推展的工作。我留意到几位议员的发言,他们对于我们过去一年的工作,都用上了一些比较正面的字眼。陈淑庄议员希望我们「更上一层楼」,事实上今日的动议辩论均以完善制度来做出发点。陈克勤议员亦指希望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加好,虽然甘乃威议员先后两次形容我们的工作「强差人意」,不过以甘议员一向惯常严苛的态度,「强差人意」我看都是合格。

由政务司司长领导的树木管理专责小组于二○○九年深入研究有关本港树木管理的各项事宜,在同年六月公布「人树共融、绿满家园」检讨报告,报告书从组织架构、资源投放、加强绿化规划、提倡专业树木管理、培育人才、规管绿化服务承办商,以及推动社区参与及公众教育等多方面,提出建议。陈淑庄议员今日提出的议案以及其他议员的修正案的内容,正正涵盖了这些我们正全力推动的工作范畴。

优化组织架构和投放资源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改善树木管理工作,适合的组织架构至为重要。我们现在实行的是由发展局集中肩负绿化、园境及树木管理工作的整体政策责任,并由各部门以「综合管理方式」管理政府土地上的树木。这个做法是有效、有系统的分工,而非陈淑庄议员动议所指的「散落」于各政府部门。事实上,正如专责小组指出,以单一部门负责全港绿化及树木管理工作并不切实可行。只要我们想像一下,如果渔农自然护理署管理全香港土地百分之四十六的郊野公园,要找另外一个部门去帮忙管理树木,实际上不可行。去年三月,发展局辖下的绿化、园境及树木管理组正式成立,倡导新的政策和措施。该组下设绿化及园境办事处及树木管理办事处(树木办),推动全面和专业的绿化方针。这个一组两办的架构,正正反映我们很清楚明白各位议员刚才提及,我们在这里讲不只是树木管理的工作,也是绿化的工作,所以当日我很坚持如果发展局要肩负这工作,不能够狭义地看树木管理,必须要广义地涵盖香港绿化和园景的工作。绿化、园境及树木管理组及其辖下两个办事处的骨干成员都是专业职系人员,拥有相关的园境设计以及树木管理专业资历和工作经验,是一支「知识型」的专责队伍。事实上今日我们政府内部的园景师的数目已经大大增加到接近六十位。由于刘秀成议员在他的发言都很多次提到园景师学会,我相信刘议员都收到一些反应,园景师学会对于发展局过去一年多在园景这方面的工作亦相当认同。

从过去一年的实际经验可见,绿化及园境办事处和树木管理办事处作为决策局层面的机关,能有效地协调和统筹相关部门在绿化、园境及树木管理方面的工作,所以如果刘议员担心园景师对部门没有「牙力」,其实不用担心,因为现在有局方为他们「撑腰」。他们的工作包括领导各部门实施新推行的树木风险管理安排;为部门提供园境和树艺方面的专业知识;协助部门处理性质复杂或涉及跨部门考虑的个案等。我们认为这个经优化的组织架构已初见成效,而无需另行设立专责、独立的部门。

为广泛吸纳社会人士和专家就绿化、园境及树木管理各方面工作的意见,今年三月,发展局成立社区参与绿化委员会及树木管理专家小组。社区参与绿化委员会由多位热心绿化和树木管理的非官方人士以及政府部门代表组成,包括现时离席的陈克勤议员。我们这个委员会就如何透过公众教育及社区参与活动,鼓励以质素为先的绿化工作及培育爱护树木的文化,向发展局提供意见。而树木管理专家小组顾名思义是由专家组成,亦包括本地及海外的专家,当然包括本地的詹志勇教授,负责就树木管理的政策和实务运作提供所需的专业意见,以加强保育香港的树木,尤其是有特别价值或意义的树木。这也是优化组织架构的一项措施。我听到陈淑庄议员建议这些委员会的工作应该更加公开、透明度应更加强,我会特别留意这一点。

为配合加强局方和部门在绿化、园境及树木管理方面的工作,我们会视乎实际运作需要,增加人手和拨款。在人手方面,除了在发展局开设绿化、园境及树木管理组外,自上一个财政年度起,七个负责管理树木的部门合共开设三十五个公务员职位,当中包括为原来并无树木管理专业人员的地政总署开设树木小组,让地政总署能有效执行有关工作。部门亦会透过内部调配,应付树木管理的工作,例如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已重整其树木管理架构,树木队的人手由122人增加至210人。此外,部门亦按各自的运作需要,获拨额外资源,购置检查树木的仪器设备、为部门人员提供培训、进行树木管理方面的研究等。

陈克勤议员及甘乃威议员建议拨出资金,鼓励民间举办绿化和护树活动。现时,政府已设有多项计划,资助与绿化相关的社区活动。例如由环境保护署管理的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和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的绿化校园资助计划和绿化香港活动资助计划。据我了解,各区议会亦会按当区的情况,资助地区的活动。

专业的绿化规划和树木管理工作

在新的绿化、园境及树木管理政策下,我们强调以全面、专业和可持续的方式,将树木管理与园境规划两方面结合考虑,为树木预留足够的生长空间,以及在适当的地点种植合适的树木品种,让树木健康生长;并且采用美观合适的园境设计,优化城市景观。

在绿化规划和设计方面,绿化及园境办事处正积极推动质量并重的多元化绿化工作。在增加可供种植的土地方面,绿化及园境办事处力求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尤其针对新发展地点及市区重建地点,拓展优质绿化空间。例如,我们已就启德发展计划,订定更严格的绿化复盖比率要求,以达到将启德发展区发展成为一个绿色枢纽的规划目标。绿化、园境及树木管理组亦会继续与规划署研究就新发展地点订明用地的绿化比率等。在项目层面上,绿化及园境办事处与各工务部门紧密协调,在各类型的工程项目,藉采用新颖的园境设计,例如垂直绿化,及绿化雨水排水渠、隔音屏障、屋顶、斜坡等,优化环境。此外,绿化及园境办事处亦正与规划署、路政署、运输署及其他相关部门研究制订技术规格,规定在不同类别的道路两旁和中间分隔带预留种植空间,包括在行人道预留足够并无铺设地下公用设施的种植空间。至于在已发展地区,绿化及园境办事处在策略层面,协助土木工程拓展署制订和落实地区的绿化总纲图,为各区订立种植主题和种植品种,展现多姿多采的地区特色。我们在今年中大体会完成市区绿化总纲图内的绿化工作,在书内亦有记载市区绿化总纲图的工作,这项工作我们共花费三亿五千七百万,种植了二万四千棵树及四百八十万棵灌木。继完成市区绿化,我们亦已启动新界地区的绿化总纲图的前期顾问工作。叶议员关心的时间表,以至谘询方面,我们会在过程中照顾到,一定会汲取市区的经验,结合新界地区的特色特点,认真听取和吸纳区议会及社区的意见。

在提升园境的设计质素方面,为统筹各部门所推行的绿化项目同时兼顾城市设计方面的考虑,达致总体协调的绿化效果,绿化及园境办事处现正研究制订一套综合园境设计框架,为主要的工务工程类别的园境设计手法提供实务指引;并且会与部门研究适合种植主题树木的地点。绿化及园境办事处亦为不同类型的政府工程项目,例如中环及湾仔的海滨工程、启德发展的总体园境规划、绿化隔音屏工作、文物保育活化项目等的园境设计和种植品种提供专业意见,藉此提升政府工程项目的园境设计水平。在推广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技术方面,绿化、园境及树木管理组已成立内部的推广新颖绿化技术工作小组,让相关的政府部门能分享种植经验和研究结果;该组亦举办专业座谈会,将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技术普及化。

在树木管理方面,树木办采取多管齐下做法,提升政府部门和业界的专业水平。为了在政府部门推广通盘及以质素为先的树木管理方针,树木办正透过培训及制订指引和良好作业方式,传授有关树木管理的各方面知识。刚才陈淑庄议员亦已展示我们作业的方式。绿化、园境及树木管理组至今已就多项树木管理事宜发出指引,包括树木风险管理、正确种植方法、正确修剪树木方法、识别一般树木问题、识别褐根病及工地树木保护措施。我们亦会透过发展局的绿化网页、研讨会和工作坊等,向业界和公众发布这些树木管理指引和良好作业守则。

此外,如一、两位议员提到,学术研究有助建立专业知识基础。已定出的研究题目包括香港常见树木的木质强韧度、香港常见导致树木腐烂的生物媒体、选择合适种植土壤、选择合适的植树品种等。树木管理办事处会将研究结果与树木管理部门和业界分享。办事处正建立一个有关塌树和树木折枝的资料库,透过分析个案,了解树木出现问题的成因,从而制订和实施合适的改善措施,让树木管理部门互相借鉴经验。

现时,树木管理部门的确没有一个划一的树木资料记录系统。但正如议员已知悉,树木办现正联同效率促进组,建立新的电子树木管理资讯系统,让部门有系统地纪录个别树木的相关资料(例如树木品种、大小、位置、健康/结构状况及树木护养记录)。该系统将于二○一二年第一季完成,供树木管理部门将辖下树木的资料输入系统,以助执行日常的树木护理工作。议员提到现时可能哪一棵树由谁管理、处于甚么土地也有疑惑,我会确保我们相关的资料可处理这一点。

保护古树名木

在保护古树名木方面,我们非常重视,毕竟古树名木是香港宝贵的自然资产。政府的政策是优先保护《古树名木册》内的树木,例如把名册内的古树名木四周指定为树木保护区,避免因进行工程而影响树木。我们会继续物色具保育价值的树木,不时更新《古树名木册》。为进一步掌握护理老树的技巧,树木管理办事处会与相关机构和专家,例如在这方面掌握非常丰富经验的志莲淨苑保持联系,加强交流。几位议员都不约而同希望政府研究订立专门的树木管理法例,以确保树木得到全面及适切的保护。虽然政府当局目前的立场仍然是优先以行政措施加强对树木的保护,而无意即时启动立法的讨论,但我会认真考虑议员要求我们开始研究这个课题的意见。但事实上,正如今早我听到有关立法的讨论,其实立法难,要落实一条法例更难,所以我们希望透过采取各样的行政措施,做好一定的配套,然后同时动研究的工作。

树木风险评估

树木管理专责小组认为保育树木必须以顾及保障公众安全为先,因此有需要加强树木的风险评估工作。树木办于二○一○年引入新的树木风险评估安排,树木管理部门按照一套有系统的方法,眼识别位于人流高或车流高的地点而需要重点护养的树木,以及可能对公众构成危险的枯树和有健康或结构问题的树木,然后逐一详细检查,并视乎树木状况,采取合适的风险缓解措施,在没有其他可行的补救方法下,部门会移除有危险的树木,因为正如刘秀成议员说,我们必须以公众安全为先。我们最近忍痛移除两棵位于中区炮台里的古树,正正是以公众安全为先的负责任做法。

为确保树木风险评估工作妥善进行,树木办为参与执行树木风险评估职务的人员提供培训,包括部门委聘的顾问和承办商人员。此外,树木办会抽查部门人员所填写的树木检查报告,以及实地抽查政府土地上的树木,以确保部门的评估工作符合既定程序。

为提高树木资料的透明度,以及鼓励公众协助监察社区内的树木状况,相关树木管理部门需要把持续监察的树木的资料上载至树木清单,在我们的网页内发放。另外他们亦需要经常更新这些树木清单。我们呼籲公众透过1823电话中心、树木网页的护树报告标准表格及效率促进组最近推出的Tell me@1823智能手机应用程式等不同渠道,报告怀疑有问题的树木,让有关部门会从速跟进。

树木管理办事处除采取措施,确保政府土地上的树木安全之外,亦有联络私人业主,提醒他们有责任妥善护理其物业范围内的树木,以及提高其树木风险管理意识。由于风雨季将近,树木管理办事处最近再次致函业主立案法团、互助委员会、分区委员会、乡事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及非政府机构,促请他们妥善护养其物业范围内的树木。

加强培训

我完全同意各位议员提出加强培训至为重要。要培育一支专业队伍提供优质的园境和树木护养服务,加强培训,是我们的重点工作。绿化、园境及树木管理组现正联同相关部门制订培训及人力发展计划,确保有足够的专业人员,在管理、监督和前线层面,妥善执行园境规划和设计以及树木管理的各方面职责。叶伟明议员的修正案提议投放资源设立专科学院,培训绿化规划、树木护养和树木风险管理的专才,其实现时本地多间大专院校和培训机关都有提供相关课程。为持续提升业界人士的专业水平,绿化、园境及树木管理组会与相关院校、培训机关及持份者商讨,研究制订人力发展策略,培育人才,鼓励新血投身园境和树木管理工作。

与此同时,树木办会继续为参与这方面工作的政府人员举办培训课程,至今,参与这些培训的人次多达8 191。此外,绿化、园境及树木管理组会继续与本地培训机构联系,以便为业界提供更多适切的培训。

顾问和承办商的规管

有议员担心,除了署内专业的知识,我们的承办商的表现又如何?现时,政府部门除依赖自已的政府人员执行有关绿化、园境及树木管理方面的职责外,亦有委聘顾问和承办商,协助园境设计、种植、植物护养、树木风险评估等各方面的工作。政府部门作为这些服务的其中一个主要用家,可以透过恰当的合约管理安排,帮助提升业界的整体服务水平。目前,我们正检讨有意纳入认可公共工程专门承造商名册(专门做绿化工程)承办商的资格要求。除此之外,绿化、园境及树木管理组将会联同相关部门,研究可行方法,例如透过订立更清晰的服务要求、加强施工期间的监督安排,以及完善顾问和承办商的表现管理制度,推动顾问和承办商不断提升其表现。议员提到可能要用扣分制,这个我们一定会考虑。

公众教育和社区参与

在公众教育和社区参与方面更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因为要在香港持续发展更绿化的环境,市民的支持和参与非常重要。绿化、园境及树木管理组和相关部门透过举办多元化社区参与和公众教育活动,在本地培育爱护植物和树木的文化。这些活动大致分为下列几类:

(一)提高市民大众对于绿化和树木管理事宜的认知,例如教导市民辨识常见的树木问题和认识绿化的好处;

(二)透过举办树木研习径导赏团、园境设计比赛和奖项,推广市民欣赏香港的自然景观和市区的绿化环境;

(三)举办社区讲座及学校讲座、培训班和展览,设立专题绿化网页和树木网页,以及推行「社区园圃计划」;

(四)加强社区参与绿化和树木管理工作,议员提到一些精辟的意见,例如义工队或大使的形式,我们现时也有做,但当然可以做得更好;以及

(五)在推展绿化工程时,必须积极听取区内人士的意见。

在二○一○年,发展局及相关部门就我刚才所述的工作举办超过一百五十项有关绿化和树木管理方面的各类型公众教育和社区参与活动,参加人次多达一百四十万。我们会继续大力推动这方面的工作。

结语

代主席女士,我会认真聆听其他议员的发言,如有需要稍后会再作补充或回应。多谢代主席女士。



2011年6月16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7时37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