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二十题:食水供应

以下为今日(二月二十七日)立法会会议上谢伟俊议员的提问和发展局局长陈茂波的书面答复:

问题:

据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第11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有委员表示:“如果没有共产党,香港人连水都没得喝”。该言论引起不少反响。就东江水供港及本港的食水供应,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针对上述政协委员的言论,政府有否研究提高本港食水供应自主程度的政策及措施;如有,结果为何;如否,可否立即进行研究;

(二)未来五年,东江水占本港总供水量的百分比为何;鉴于有报道指出,东江水水质近年转差及水价每年有约5.8%的升幅,有否研究长期依赖东江水作为主要食水来源是否符合成本效益,以及寻找其他食水来源的最新进展为何;

(三)有否研究新加坡的海水化淡设施的成本效益(包括食水生产成本);如有,详情为何;

(四)计划于将军澳兴建的海水化淡厂的预计年产量和每立方米淡水的生产成本为何,以及该成本与东江水的水价如何比较;

(五)有否评估,随海水化淡技术不断改良,以海水化淡方式生产的食水的成本与东江水水价的差距是否正在收窄,以及有否可能甚至低于后者;如有评估,两者的每立方米的水价/成本分别为何;如没有评估,会否立即进行评估;

(六)过往三年,输入香港的东江水供水量是否高于香港的用水量;估计未来三年的情况为何,以及有没有减少购买东江水及节省购水开支的空间;当局如何争取降低供水量及水价;及

(七)过去五年,每年因水管损耗渗漏而流失/浪费多少食水;按现时的供水成本计算,该等流失/浪费的食水量相当于多少公帑开支?

答复:

主席:

香港没有天然湖泊或河流,没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也没有稳定而平均的降雨量。为配合这城市从未间断的发展,开拓稳定而又充足的水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自十九世纪中,香港已开始兴建水塘,储存雨水供居民使用。五十年代末起,香港采用海水作为冲厕用途,以减少食水用量。至六十年代,由于用水需求增加,香港开始从广东省输入原水。现时本地收集得到的雨水只能满足香港约20-30%的需求。其馀约70-80%须从广东省的东江输入。二零零八年水务署已推出《全面水资源管理策略》(《策略》),目的是居安思危,为香港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策略》主要分为两部分:(1)用水需求管理和(2)供水管理,力求在供求之间达致理想的平衡,以确保可持续及有效地运用水资源。

就问题的七个部分,我现答复如下:

(一)政府不断研究本港食水供应的政策及措施,并按《策略》推展更多元化的供水管理措施,包括发展海水化淡及研究使用再造水、中水回用及雨水集蓄等方案。

(二)我们预计未来五年,东江水占本港总供水量比重将维持不变,即约70%-80%。

水质方面,根据现行与广东省签订的《关于从东江水供给香港的协议》,供港东江水水质须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第II类水标准(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广东省当局一直都高度重视东江水水质的保护工作,除制定和实施防治污染水源相关法规外,更积极实施一系列的污染水源防治措施和工程项目,以确保输港东江水的水质符合有关标准。

水务署对东江水水质一直有进行严密的监测,在木湖抽水站设有在线水质监测系统24小时监测供港东江水水质,并定期在木湖抽水站及不同滤水厂抽取东江水水样本,监测多个和污染有关的参数。根据水务署过往多年的恒常水质监测结果显示,供港东江水的水质都能维持稳定和良好,各指标值均符合国家标准。

此外,所有原水包括东江水均会在水务署的滤水厂进行适当处理和严格消毒程序,清除水中的杂质,确保食水水质清洁、生和不含病原细菌,才供给市民饮用。经处理后的食水,水质均完全符合世界生组织所订定《饮用水水质准则》的要求,市民可以放心安全饮用。

有关寻找其他食水来源方面,如前文所述,当局正推展的供水管理措施,包括发展海水化淡及研究使用再造水、中水回用及雨水集蓄的方案。然而,目前除本地收集的雨水外,东江水仍然是香港最符合经济效益的水资源。

(三)我们曾经参考不同国家(包括美国、澳洲和新加坡等)的一些海水化淡厂设施的经验。但由于不同国家的能源费用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上述国家海水化淡技术生产食水的成本价未能直接用作比较。但能源消耗及其他运作参数,均具参考价值,亦已应用于规划及勘测研究中的将军澳海水化淡厂生产食水成本价的推算。

(四)拟议在将军澳137区兴建的海水化淡厂落成后预计年产量约为5 000万立方米(日后年产量可扩展至约9 000万立方米);估计每立方米淡水供水成本约为12元。而现时东江水的供水成本每立方米约为8元。

(五)现时较先进的海水化淡方法为逆渗透技术,采用此技术的运作成本主要包括电费和更换薄膜及化学物的费用。逆渗透海水化淡技术耗电量较高,因此生产成本较其他水源为高,而且本地电费亦有持续上升的趋势。在现阶段而言,海水化淡成本短期内不能降低至东江水的水平。

水务署在二零一二年委聘了顾问进行为期两年的就将军澳兴建海水化淡厂策划及勘察研究,以详细勘查兴建此化淡厂及其相关食水输送设施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研究顾问会就不同的建造方案、海水化淡科技、能源消耗、工程造价及其成本效益再作详细研究及评估。

(六)二零一零至二零一二年的全港实际用水量和供港东江水的水量列于下表1。过去三年,每年输入的东江水均低于同年全港实际用水量,所占百分比由73%至89%,我们估计未来三年的情况会维持在现时水平。

表1:二零一零至二零一二年的全港实际用水量和供港
   东江水的水量
------------------------
             实际供港   东江水占全港
     全港实际用水量 东江水的水量 实际用水比率
 年份  (百万立方米) (百万立方米)(%)
 --  ------- ------ ------
二零一零   936     681    73
二零一一   923     818    89
二零一二   935     709    76

如前文所述,我们已于二零零八年推行《策略》,致力透过实施各项用水需求管理措施,抑制食水需求的增幅。尽管香港的人口一直有稳定增长,我们在过去数年推广节约用水的工作,包括公众教育及鼓励使用节水器具等,以及透过更换和修复老化水管,减少水管渗漏等一系列措施,已经达到一定成效。根据现行协议,每年供水上限为8亿2 000万立方米,足以应付未来三年的实际需要,使食水供应可靠程度维持在99%,即使在重现百年一遇的极旱情况下,仍能维持日夜不停供水。

至于东江水水价方面,根据我们和粤方签订的东江水供水协议,调整水价的考虑是基于营运成本,考虑因素包括粤港两地有关的物价指数,以及人民币兑港币的汇率变化。故此,东江水水价的调整基本上是反映上述因素的改变,我们认为有关调整合理。

(七)二零零八至二零一二年的水管渗漏比率列于下表2。

表2:二零零八至二零一二年水管渗漏比率
-------------------
 年份      水管渗漏比率(%)
 --      ---------
二零零八        21.8
二零零九        21
二零一零        20
二零一一        19
二零一二        18

由于香港地势高低变化大,位于高地的配水库需向处于不同高度水平的处所供水,因此在地势较低的水管相对在较高的水压下运作,令水管较易渗漏。故此,水管渗漏应被视作一种运作限制而非浪费。我们会继续进行水管更换及修复工程,以及加强水压管理和渗漏检测,以尽量减低全港水管渗漏的情况。事实上,在采取以上多项措施后,水管渗漏比率已由二零零一年的25%下降至二零一二年的18%。



2013年2月27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18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