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发展局局长陈茂波今日(十月十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卢伟国议员提出的“制订长远基建规划,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动议辩论的总结发言全文:
主席:
我非常感谢这两日有三十多位议员就“制定长远基建规划,推动可持续发展”这项动议发言。这项动议范畴广阔,议员的发言涉及政府多个政策范畴,反映了议员对政府在多个范畴的长远政策的期望。这些意见对当局在制定政策及相关的基建筹划上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我们各个政策局会认真考虑各位的意见。
因应议员们的发言,我现在总结如下;
(一)人口政策
卢伟国议员及其他多位议员都有提到香港需要长远人口政策,亦有议员提及人力资源,人口老化,教育学额不足等问题。由政务司司长领导的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快将推出谘询文件,就香港的人口政策展开公众参与活动。当中的课题涵盖如何善用本地的人力资源、培育本地人才、从外地引入人才和劳工、家庭与生育、推动长者积极乐颐年等等。
(二)土地及房屋供应
在公营房屋方面,目前当局已经物色了足够土地,以落实十年内(即二○一二/一三至二○二一/二二年度)提供约179 000个公屋单位的目标,以及在二○一六/一七年度起的四年提供约17 000个居屋单位,并在之后每年平均兴建5 000个居屋单位的承诺。
在增加公营房屋供应的同时,当局和房屋委员会(房委会)亦注重相关的基建配套。房委会在规划公营房屋计划时,会参考“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的指引,并谘询各相关政府部门和机构,包括区议会的意见而制定合适的设施。其他因素如个别地盘的情况、区内现有设施情况、拟议设施的可行性及适切性等亦会一并考虑,务求在提供公营房屋的同时,能配以合乎当地人口发展及社区需要的设施。
在私营房屋方面,根据二○一三年八月底的数字,在未来三至四年内,预计有71 000个一手私人住宅物业单位可以推出市场,这个数字乃二○○八年九月以来最高。
不过,要达致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的建议,即是在未来十年房屋供应总目标470 000个单位,我们在土地供应上仍然需要努力。发展局会以多管齐下的策略,释放土地资源,例如更改现有土地作住宅用途、增加现有住宅土地的发展密度、开拓新土地,发展铁路物业及推进市区重建项目等。
我们决心增加土地供应,因此我们一直密切留意各类土地的使用情况。
有议员认为,香港现时已经有足够的土地可供发展,所以政府不应该“舍易取难”去“盲抢地”,例如改划地区的“政府、机构或社区”用地。我想在此重申,政府一直密切留意所有土地的使用情况,对于有可能提供作发展的土地,我们会按既定机制检视和评估发展可行性,并于土地可准备进行发展时作出适当安排。每一幅可供发展的土地,我们都不会放过。
在检讨用地是否适合作住宅或其他发展时,我们会考虑一系列因素,例如改划的“政府、机构或社区”用地,是否已无需作原定的拟议用途、有否明确的发展计划、是否被空置或未被善用。我们亦会谘询相关政府部门,并会参考《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相关设施供应的标准,以确保地区所需的设施不受影响。
此外,我们会通盘考虑用地的位置、地区情况、交通、环境、休憩及社区设施配套,以及城市设计等相关因素,务求在发展有关用地时,不会为社区带来负面的影响。如有需要,我们更会另觅土地安置受影响的设施,将设施整合或设于综合大楼内。因此,每幅我们建议作发展的土地,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详细的评估而提出的。
对于有可能提供作发展的土地,我们会根据《二零一三年施政报告》中勾划的增加土地供应蓝图,按既定机制检视和评估有关地块的发展可行性,并于土地可准备发展时作出适当安排,不管是公营房屋或是私营房屋土地。特别是一系列长远土地供应项目,它们将会是应付未来人口增长、提供经济发展空间,以及改善市民居住空间和环境的重点。
除了《施政报告》内提出的十项短中期增加房屋土地供应措施,以及各项长远土地发展项目外,为物色更多合适的发展用地,我们亦正进行各项土地用途检讨工作,包括检讨空置或正作短期租约用途的政府土地,及新一轮工业用地检讨等,并已经开始见到成果。我们在全港各区物色到不少可考虑改作住宅用途的合适地块,待有关研究完成确定发展可行性后,我们会尽快进行城规及其他相关程序,并进行相应的基建规划和配套,把适合的土地改作公营或私营住宅用途。
在增加土地以至房屋供应的同时,我们亦需要透过适当规划,适时提供足够的基础设施和社区配套设施,以满足因社区和房屋发展而带来的需求变化,并为各类经济活动提供空间以创造就业。陈鉴林议员和梁志祥议员在这方面的意见我们会充分考虑。
(三)打造新的都市中心
胡志伟议员提到以维港两岸为发展重心的传统模式,不足以应付香港发展的需要,并倡议“副都市”的发展。
事实上,我们在二○一二年成立了起动九龙东办事处,负责引领九龙东,包括举德发展区、观塘和九龙湾两个前工业区,转型成为另一个具吸引力的核心商业区的工作,释放九龙东的发展潜力,我们称之为“CBD2”。而在新发展区方面,单单是洪水桥新发展区,我们预期可创造近十万个就业单位。事实上,政府在规划新发展区时,我们不会只看房屋供应这么简单。我们会尽可能在发展区内配以就业机会。以新界东北新发展区为例,那里可提供的就业机会便有37 100个;在洪水桥,刚才说了是十万个。我们准备在下年初展开新界北初步可行性研究时,亦会就覑就业机会加入这个研究的内容,目的就是在各个新发展区里尽可能提供就业机会,令更多人可以原区就业,同时亦可减轻交通基建设施的压力。
(四)营造优质环境和绿色生活及推动可持续发展
回应谢伟铨议员“源头减废”和“转废为能”的建议和梁君彦议员就回收业的意见,我想指出在推动可持续的废物处理方面,环境局在今年五月发表了《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13-2022》,为未来10年废物管理阐述整全策略、具体目标、政策措施和行动时间表,希望达致惜物、减废,共同珍惜地球资源,在二○二二年或以前减少40%的都市固体废物人均弃置量。《蓝图》其中一项重要的具体措施,就是投放资源以完善有关废物处理的大型基建,包括处理净化海港计划和区域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所有污泥的污泥处理设施、两座处理已被源头分类的有机废物的有机资源回收中心、采用先进焚化技术处理混合都市固体废物的综合废物管理设施,以及扩建现有的三个堆填区。
(五)运输
在运输方面,当局一直奉行以铁路为客运系统骨干的政策。发展铁路运输,不但可以疏导大量人流,纾缓道路挤塞,减低汽车造成的空气污染,还可以释放周边地区的发展潜力,带动地区的发展和经济活动。
目前,当局正全速推动五个铁路项目,包括西港岛线、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南港岛线(东段)、观塘线延线及沙田至中环线。当上述项目陆续落成后,香港铁路的总长度将由现时约218公里增加至超过270公里,届时,铁路行程将占本地公共交通行程的43%,大致足够应付本港中长期的运输需求。尽管如此,当局关注未来发展,因此已展开《铁路发展策略2000》之检讨及修订的顾问研究,期望制定适用至二○三一年的长远铁路发展蓝图,有关的检讨和研究会在明年有结果时与公众一起商量。
(六)绿色建筑
发展局一直致力提倡绿色建筑,在工务工程实施了多项措施减低拆建物料和拆建废料的产生,并鼓励循环再用此类物料。
(七)为新一代向上流动创造更多机会及就业
在促进社会向上流动方面,当局一直积极投资教育及改善教育,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在职人士培训和再培训的机会,好让在职或求职人士都能不断自我增值,提升技能,向上流动。
从二○一二/一三学年起,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首年学士学位课程学额已增加至每年15 000个,高年级收生额亦会逐步倍增至每年4 000个,为优秀的副学位毕业生提供更多升读学士学位课程的机会。到二○一四/一五年,教资会资助院校获得的每年经常拨款将由二○一一/一二年约110亿元大幅增加40亿元。在基建方面,当局会继续按照既定的政策和计算准则,支持资助院校兴建教学设施及学生宿舍,以及其他配合教育政策的基建项目,以支持香港教育的长远发展。
(八)建造业劳工
林健锋议员提出建造业劳工短缺的担忧,以及新加坡的劳工政策。发展局为配合未来的工程量,已连同建造业议会提供人力培训,透过“强化建造业人力训练计划”,提供培训津贴,藉以吸引更多有志在建造业发展的年青人入行。我们为工艺测试、指明训练课程及技能提升课程提供津贴,以鼓励及协助在职建造业工人注册成为熟练技工。亦为建造业资深工人提供培训津贴,协助他们晋升至前线督导/管理层人员。自二○一一年五月开始,我们已联同建造业议会推出“Build升”宣传计划。以进一步提升建造业的形象,为建造业打造年青、活力及专业的形象,并介绍建造业各主要工种的工作性质、环境、实况、入行渠道、课程种类及培训津贴等,以鼓励这些青年人加入建造业。我们注意到业内人手紧张,个别工种情况尤甚,我们会继续紧密监察建造业内人力市场的情况。
潘兆平议员、邓家彪议员、石礼谦议员对建造业工业意外非常关注,我们很认同,工业意外是一单也嫌多。就此,我想与几位议员分享工务工程和房署工程在过去五年工地意外率的数字大约是平稳的,大约是整个建造业界的五分一。此外,工务工程和房署工程大都采用了类似的安全措施和制度,例如支付安全计划,及把承建商过去的安全表现列入在标书评审中。
鉴于大型基建工程陆续展开,发展局已制定及陆续推出一系列的强化措施,当中包括:加强对承建商的监察;优化现行对承建商的赏罚制度;加强工地监工的安全训练和加强宣传及推广工作,地盘零意外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九)提升香港作为经济枢纽及振兴经济
政府非常重视经济发展的工作。我们相信,只有持续而较高速的经济增长,我们才可以有足够的力量,解决社会上长期存在的问题。行政长官在本年六月发表的《本届政府上任一周年施政汇报》中的引言亦清楚指出“以经济发展解决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是政府的重点施政理念;而“经济发展”亦是政府五个重点施政范畴之一。
由行政长官领导的经济发展委员会(经委会)现正高层次、跨部门、跨界别地研究如何用好香港固有的优厚条件,和国家发展提供给香港的机遇;并覑力研究扩阔经济基础,促进长远发展的整体策略和政策,检视有助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行业。经委会亦会就制定一套全面的产业政策作出建议。我们有信心委员能向政府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协助推动香港的长远经济发展。我们同时亦会把握现有的机遇,配合政府适度有为的促进,发展多元产业,满足港人创业、投资、经营和就业方面的需要。
(十)物流业、港口和第三条跑道
易志明议员提到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在这方面,政府已预留土地供物流业发展现代化物流设施,其中在屯门西已物色了共十公顷的土地。若得到地区支持,当局会尽快推出土地以作现代物流业发展用途。
此外,洪水桥新发展区研究顾问初步建议在区内划出六十二公顷用地作物流设施用途,有关建议正在谘询阶段,欢迎易议员和物流业界的朋友就这个谘询多提意见。
在港口发展方面,当局已获得拨款,把葵青货柜港池及其进港航道挖深,令新一代特大货柜船能够不受潮汐限制地进出葵青货柜码头,有关工程预计于二○一六年竣工。
当局正进行在青衣西南部发展十号货柜码头的初步可行性研究及《香港港口发展策略2030研究》,以决定是否需要发展十号码头。
林健锋议员、易志明议员、林大辉议员和石礼谦议员都对第三条跑道表示关注。香港国际机场的发展对物流及旅游业等发展非常重要。有鉴于未来的航空交通需求将持续上升,而现时机场容量预计将于数年后达至饱和,政府已积极提升机场的设施和容量,包括落实中场范围发展计划,以应付至二○二○年的航空交通需求。长远而言,政府亦已原则上批准香港机场管理局采纳三跑道方案,作为香港国际机场的未来发展方向。三跑道系统预计于二○二三年落成举用,每年可处理的飞机起降量将由现时双跑道系统的42万架次增加至62万架次。我们预计新增容量可满足香港国际机场最少至二○三○年的航空交通需求。届时,每年客运量将加至9 700万人次,而每年货运量亦会增至890万公吨。
(十一)旅游业
在旅游业方面,经委会辖下的会展及旅游业工作小组已展开工作,探讨香港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当局亦会积极考虑旅游基建的新要求。发展局本身亦有长远的规划,在启德发展区建立城中乐园“飞跃启德”。我们期望将“飞跃启德”发展为首屈一指的世界级景点,能举行大型社会盛事,促进九龙东的转型,进一步推动香港的经济发展。
此外,九龙东作为本港另一个核心商业区,有潜力供应400万平方米新增办公室楼面面积。为加快释放发展潜力,我们正研究搬迁九龙东两个行动区内现有的政府设施,并把部分空置而合适的土地尽快推出市场,预计可提供约50万平方米包括办公室及其他用途的楼面面积。
陈鉴林议员以九龙东几个地区的例子表达发展和社区设施未能同步落成对市民所造成的不便,我们会参考陈议员的意见,研究可以如何进一步改善。
(十二)引进科技基建及扩展有关设施
莫乃光议员提出应利用资讯科技改善社会基础设施,改善市民生活。我们很认同这个方向,应善用资讯及通讯科技,致力建设香港成为智慧型城市,推动经济和社会多方面的持续发展,提升生活质素和生产力。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正就新草拟的“数码21”资讯科技策略进行公众谘询。新的策略提出“智慧香港、智优生活”的愿景,透过善用资讯及通讯科技,使香港成为智慧城市,令市民可在一个真正的知识型及可持续发展城市中生活。
香港作为一个人烟稠密的现代化大都会,的确需要有效管理资源和众多都会功能。所以新策略建议建设智慧型城市基础设施,政府部门更多使用具互连功能的感应器及大数据分析技术,以深入了解本港都市内各方面的活动,从而获得有用的资料和数据,改善政府运作、决策及提供更佳的公共服务。
莫议员提议利用资讯科技在电子运输方面,在这方面其实运输署现时已在选定地点安装感应器,收集该处的实时交通资讯,将这些资料透过各种途径供乘客参考。我们亦看到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可以应用于停车场,如香港的停车场装有感应器,驾车人士可透过系统预早知道哪里有空位,可为市民带来便利及减省汽车在路上行走的时间。
在具体落实这个愿景时,我们必须就每一个发展项目作出全面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考虑各项相关的因素,包括成本效益、技术可行性、市民的期望,以及会否涉及个人私隐和数据安全等。
莫议员亦有提及政府应尽量采用本地的科研成果。我必须指出,政府既定的采购政策是从公平及公开的竞争中,以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作出采购,不会优待或歧视任何供应商。尽管如此,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会采取灵活的方式,鼓励中小企参与竞投政府资讯科技项目。例如,在可行和不影响整个项目的情况下,我们会把一个大型项目分拆为多个易于管理的项目,让中小企有更多机会参与竞投。我们亦向市场提供更多有关政府资讯科技项目的资讯,并减轻投标者参与投标的财政负担,例如,降低或免除投标和合约按金要求,只需要履约保证。
(十三)公众谘询
当局推展各项基建发展项目,目的是惠及市民,支持香港经济持续发展。然而,这些项目中往往涉及不同的持份者,我们会细心聆听各方意见,并寻求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我们绝对理解聆听意见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会尽力做好公众谘询的工作,提升公众参与的层次和深度,务求集思广益,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大前提下,寻求平衡而又可行的方案,让香港得以不断进步,不同的意见互相包容,才可达致平衡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及社会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主席,最后我再次感谢议员对多个政府政策范畴所提出的宝贵意见,及对政府在这些范畴的长远政策的期望。我相信各个政策局会认真及细心研究各位的意见。
我重申政府认同长远规划的重要性,也认同基建投资可推动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提升香港长远的竞争力及推动香港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预计未来数年,随覑主要大型基建及其他有利改善民生的不同规模的工程进入建筑期,基本工程开支预计会超过每年700亿元。而根据建造业议会本年初的建造工程量预测,香港未来10年的建造工程量,包括公营及私营工程量会达到平均每年一千七百多亿元。卢伟国议员和几位议员提出担心工程量的高低落差大,建造业和建造业的工人会出现“一时饱、一时饿”的情况。这个情况在九○年代末至二○○○年中曾经出现,我们很关注,亦会时刻警惕,会致力保持政府投资的工程量的稳定性,尽量避免出现大幅的波动。
我们相信,只要社会各界同心协力,香港可以维持我们高企的竞争力,香港会继续发展优质基建项目,并借此推动经济,创造就业,提升市民的生活质素,提升香港的竞争力,并推动可持续发展,为香港市民大众谋求福祉。
多谢主席。
完
2013年10月10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23时3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