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局局长和古物谘询委员会主席会见传媒的答问

以下是发展局局长陈茂波和古物谘询委员会(古谘会)主席林筱鲁今日(六月四日)在古谘会公开会议后,就检讨历史建筑保育政策的公众谘询会见传媒的答问:

记者:首先想问沙中线,要到第三季才一并检讨,究竟会否保育?第二个问题是保育政策很多都涉及经济诱因或法例规管,政府的看法如何?第三个问题是今天是六月四日,你支持“平反六四”吗?

发展局局长:就第一个问题,大家在过去的一段日子都听了很多,刚才古谘会开会的时候亦有就沙中线的考古工作向大家作了一个进度报告。就这方面希望大家注意到几个基本点。第一个基本点我们之前也有说过,这个考古工作是重中之重,所以我们绝对不会因为沙中线工程的赶工而牺牲考古工作,这一点请大家放心。第二点是考古工作正在进行中,大概要到今年第三季末才完成,我们认为这项工作是重要的,而过去的一段日子可能大家都在报章上看到有不同的专家、学者提出他们的意见和看法,现在要回到一个基本点,就是要让考古专家的团队继续做好他们的工作,令我们能够更全面地掌握实际情况和评估今次发现的历史文物各方面的价值,届时将会如何进行保育,社会要进行讨论,我们亦会谘询古谘会。

至于第二条问题,经济诱因在是次谘询文件中占相当大的篇幅,其中一个重点是私人拥有的历史建筑的保育。大家知道今时今日的香港,寸金尺土,物业本身的价值很高,土地的价值也很高。当我们进行保育时,整个社会可能要考虑一下,在这方面大家认为应怎样使用社会资源,用到甚么程度才是合适,是否有其他的手段,譬如城市规划,在这方面我们的同事也要考虑私有产权保护的问题。我们认为在这方面值得整个社会有一个知情的和全面的讨论后,政府才制订政策比较合适。

你第三个问题是关于六四事件。当我于二○○九年任立法会议员的时候,在立法会辩论已经将我个人就这件事件的立场和看法讲得很清楚,我没有补充。

记者:想问三个问题,第一是这份文件就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谘询公众意见,之后会用甚么标准决定下一步的工作?第二是时间表,收集意见后会否订一个时间决定何时成立基金、订立新法例等,如何确保不会谘询之后却没有结论?第三是有关沙中线,上星期副秘书长表示会与不同部门商讨如何保护T1区的文物,可否讲讲最新进展,会否考虑修改车站的设计以保护文物?

发展局局长:我们与运输及房屋局(运房局)之间的合作非常紧密。我就沙中线的考古工作与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交换了好几次意见。我们有一个跨局跨部门的小组跟进相关工作,小组有运房局和路政署的代表,也有发展局的同事。我们改善了通报机制,各部门的代表会适时地向各自的局长汇报(进度),所以整件事的处理是运房局与发展局联手一起处理。至于这份谘询文件采取开放式的内容,我们会如何整理,因为古谘会的朋友们就这个设计花了很多精神和心血,我请主席就这个设计讲解一下。

古物谘询委员会主席:最重要的是我们收集公众意见之后,一定要用一个公正平和的心去梳理这些意见。我们不能排除任何意见,但我们希望可以找出主流的意见,以及突出特别需要关注的重点。我们的责任是整理这个报告以反映公众的意见,然后交予局方作考量。

记者:时间表方面?

发展局局长:这方面视乎我们所收集的意见如何,由于范畴比较阔,所以会按相关内容的轻重缓急去处理。上一次检讨是在二○○七年,是由发展局前任局长主持的,当时检讨后有具体结果让大家知道。

记者:由于古迹办迟迟未有决定怎样处理这些古迹,有人担心古迹会受到破坏,甚至说有坑有塌坊的情况出现。你现在怎样看,专家又怎样处理发掘出来的东西,在程序和安排上有没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另外,你提到第三季会完成考古发掘工作,你们在之前公布第一阶段考古范围完成时,亦没有公布会否因为下一阶段考古工作要扩大范围而令工程延误,就现在情况来看会不会延迟呢?

发展局局长:考古工作是重要的,今次的发现也非常重要,是我们社会很关心的。正如刚才所说,考古工作是我们的重点,我们不会因为赶工而牺牲考古工作。当然在个别的地方,当考古工作完成后,我们会交回港铁去进行相关的工程,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延误。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同事也会就现时的发现和可能的情况做一些工序上的检讨,看看怎样节省时间和做一些应变计划。就这方面,相关的同事也会紧密跟进。在现阶段我们不适宜作揣测,最重要是我们明白这项考古工作和发现是重要的,而我们会优先处理这项工作。至于你刚才提到,之前的发现,相关的专家和古物古迹办事处的同事已非常紧密地监察,里面发现的一些古钱、陶瓷和其他的东西,已经按既定程序保护和收起;而发现的古井,也用一个合适的方法保存了。这方面我们会不断留意和监察,我相信古谘会也会非常留意。我们提升了通报和监督程序,在这方面,绝对是开诚布公,接受大家的监督,请大家放心。

记者:局长,我想问政府顾问报告解释了文物基金的启动资金是九亿元,每年有一千万元供私人业主进行维修,这个数目是否足够,会否太少?

发展局局长:这方面我想多听大家的意见。大家明白香港的物业和土地都很昂贵,如果成立一个用以保育私人的历史建筑基金,需要的钱相当多,但如果成立一个基金只用作维修管理,又是另外一回事。在这方面我们持开放、谦虚的态度,希望在谘询期间,多听社会的意见,然后才决定下一步应怎样做。

记者:我想问基金运作将会是由政府,还是交由其他官方机构负责?

发展局局长:要视乎这个基金的目的和规模才能制订运作方式是怎样。在这方面要先聆听社会大众的意见:第一这个基金是否成立,第二如果成立,它的定位在哪,由定位开始,我们才知道要多少钱才足够,和需要一个多大的团队才能够做到这些工作。

记者:上次港铁在古谘会提到,要更改竖井的话,沙中线工程可能要再拖多几年,据政府的了解和资料显示,是否要多几年才可以保护文物呢?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觉得值不值得做?

发展局局长:我希望大家给专家和专业部门的同事时间做工作,一方面专家要继续做他们的考古工作,另一方面是工程专业的同事知道这个考古工作重要,也知道今次考古发现可能会对沙中线的走线和施工会有影响;所以短期来说正在进行一些工序上的调整,希望尽量减低影响,另一方面,也要做一些应对和应变的计划,这方面请大家给予时间。

记者:刚才提到工地早前已经交回港铁,第二个考古地盘和第三个会否当完成考古工作后便交回港铁,而不会考虑原址保育的可能性?

发展局局长:这视乎考古工作,若在该区完成而再没有其他考古工作之后,才会交回港铁。另一方面,如何保育和保育甚么,有很大的商议空间,我相信最重要的是,政府是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知道这件事是市民所关心的,知道这是我们的文化承传,所以我们很重视。与此同时,如何处理,不单是香港社会,即使在外国遇到这个情况,各自的做法也有很大分别。我们会抱谦虚的心去多听、多探讨,过程中会谘询古谘会。多谢大家。

(请同时参阅谈话全文的英文部分。)


2014年6月4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3时05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