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稿代古物谘询委员会发出:
古物谘询委员会(古谘会)已完成历史建筑保育政策的检讨,并于今日(一月九日)公布报告。
古谘会主席林筱鲁说:“文物保育议题涉及私人业权、公共资源分配和运用、拆卸重建等方面的考虑,古谘会希望透过是次检讨《瞻前顾旧》,检视过往经验和了解社会的期望,落实推动政策向前迈进的方针,并在关键的议题上,向当局建议未来施政的原则和方向,回应社会的转变。”
古谘会建议当局成立一个专为保育历史建筑而设的基金,用以资助公众教育、宣传活动和学术研究,以及公众参与和谘询项目,并把当局现时有关保育历史建筑的部分措施和工作,纳入资助范畴。就个别保育项目及社区层面的议题,当局应与区议会和其他非政府组织等伙伴合作,方便公众参与和提出意见。
古谘会亦建议当局整合并提升诱因和便利措施,鼓励私人业主保留、活化再用和适时保养其历史建筑。当局应透过更有系统的机制,向私人业主提供放宽地积比率、换地等经济诱因,并按照历史建筑的规模、楼宇状况及文物价值而订定,以及广作宣传。当局亦应考虑其他措施,例如透过作业备考和指引,推动拥有历史建筑的业主采用“效能为本”的替代方案进行活化工程,以符合《建筑物条例》有关规定,并在不影响楼宇安全及缳生的原则下检视该条例。
林筱鲁说:“我们曾经探讨应否以公帑购入或强制征收私人拥有的历史建筑,但从公众谘询及电话访问搜集所得的意见显示,社会对此未有共识,因此不宜实行。”
至于向公众开放历史建筑的要求,古谘会认为如私人业主提出私隐或结构稳定等充分理据,当局应弹性处理,或以其他形式向公众展示建筑物。当局亦可在未来的日子研究应否设立法定评级制度,保护已评级历史建筑,并兼顾私有产权。
古谘会亦建议长远而言当局应先选定具有独特文物价值的建筑群,探讨按“点”、“线”、“面”的理念保育及保护的可行性。中期措施方面,当局应为具文物价值的建筑群进行专题调查或测绘,如有需要可拟订适当的保育策略和保护措施,并作日后规划之用。
古谘会于二○一三年二月应发展局邀请协助检讨历史建筑保育政策。自二○一三年下半年起,古谘会与主要持份者会面了解他们的意见,并举办一系列公众教育宣传活动,包括巡回展览、讲座、工作坊、专属网页和宣传短片等,提高公众对保育历史建筑的关注。古谘会于去年六月发表《瞻前顾旧-历史建筑保育政策》谘询文件,展开为期两个月的公众谘询,期间收到约一百份书面意见。古谘会亦委托独立调查公司于去年年中进行约四千个电话访问,搜集市民对政策检讨中关键问题的意见。古谘会于去年十二月完成检讨。
报告已上载至政策检讨的专属网页(http://www.builtheritagereview.hk/),供公众参阅。
完
2015年1月9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6时4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