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发展局局长陈茂波今日(二月十八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行政长官《施政报告》致谢议案(第二节:土地、房屋、交通、环境及保育)辩论的致辞全文︰
主席、各位议员:
多谢多位议员在房屋、土地、运输、环境及保育环节的发言,以下我会就土地规划及发展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作出说明。
增加土地供应
------
土地一直是香港的住屋、经济及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香港与日俱增的人口提供足够土地,以支持我们持续的经济发展,并确保本港有足够的公共设施应付人口的需要,一直是特区政府的施政重点。特首在今年《施政报告》中阐述了一系列短中长期土地供应措施的最新进度,充分显示本届政府多管齐下增加土地供应的决心和努力,已经逐步扭转过往香港土地供求失衡的情况,向达致十年建屋目标和香港长远发展迈进。
由于经济下滑及金融危机,土地发展自二○○○年以来大幅放缓,直接导致目前本港土地严重短缺、楼价高和租金高的情况。由于土地供应及发展从规划到落实需时甚长,因此土地开发工作必须及早开展,而且必须持之以恒,不可因任何短期的经济波动而停止。现时政府不仅要全力追加土地供应,扭转过往土地供应不足的情况,更要继续进行土地用途规划及发展,务求建立土地储备,以便日后适时提取以支持本港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再次经历此前土地严重短缺的苦况。
然而,正如政府多次强调,要在短期内增加和加快土地供应,我们实在没有魔术棒,一定要按部就班去做,并在增加土地供应的同时,尽可能不对当地社区造成不能接受的影响。政府会继续按二○一三和一四年度《施政报告》提出的整体土地供应蓝图,积极落实各项短中长期土地供应措施,而整个社会亦必须作出取舍,以解决市民迫切的住屋需求,特别是正在轮候公屋或现时住屋环境亟待改善的市民。
短中期土地供应
-------
短中期方面,政府会继续透过土地用途检讨,以及在规划条件许可下适度增加发展密度,务求尽量善用现有市区和新市镇的已建设土地,以及其周边邻近现有基建设施的地带。除了二○一三年《施政报告》提出要改划的42幅用地外,在二○一四年《施政报告》中,我们亦表示已物色到另外150多幅具房屋发展潜力的用地,若能及时修订有关法定图则,我们的目标是于二○一四至一五年度至二○一八至一九年度的五年内提供当中大部分用地,以供兴建逾21万个单位,当中逾七成为公营房屋。
截至去年年底,46幅用地已完成法定改划程序作房屋发展,估计可提供共约41 000个住宅单位,其中约20 600个为公营房屋单位,约20 400个为私人住宅单位。另17幅用地亦已开展法定改划程序,估计完成后可提供共约33 400个住宅单位,当中约21 900个为公营房屋单位,约11 500个为私人住宅单位。正如二○一六年《施政报告》所述,我们亦会考虑在规划及技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将部分用地的范围略为扩大。据我们初步估计,此举可增加约17 000个单位,其中九成以上为公营房屋单位。
除增加房屋土地供应外,我们亦有必要持续提供经济用地,以维持香港的经济增长。自二○一○至一一年度以来,政府已推售19幅商业及工业用地,可提供约76万平方米楼面面积。在二○一五至一六年度,政府已经/即将推售三幅商贸用地,合共可提供约67 800平方米楼面面积。政府产业署去年十二月招标出售旺角工业贸易署大楼内的政府物业,可提供约26 400平方米总楼面面积。此外,政府亦正从不同途径增加商业空间供应,例子包括将核心商业区内合适的政府用地,例如美利道公众停车场、金钟廊和加路连山道政府用地,改作商业用途,继续推展“起动九龙东”计划,以及增加启德发展区的发展密度等。
长远土地供应
------
在长远土地供应方面,政府现在全速推展各项新发展区和新市镇扩展计划。估计古洞北和粉岭北新发展区、东涌新市镇扩展、洪水桥新发展区,以及元朗南发展共可提供197 000个单位,并可在二○二三年起陆续入伙。
在推展新界的新发展区时,我们亦需要处理现时用作低增值经济活动,但对香港经济和区内就业仍然重要的棕地,例如洪水桥新发展区会涉及约190公顷的棕地,而元朗南则涉及另外100公顷。清理洪水桥及元朗南的棕地作业是一项重大挑战,需要全面重新规划、提升基础建设,以及与持份者详细讨论。部分棕地有发展潜力,但目前大多正作不同用途,不可能全部马上释放作发展。政府正加紧研究如何透过有效善用土地的措施,处理仍有营运需要的棕地作业,并致力研究将部分作业迁入特别设计的多层楼宇的可能性。
此外,作为政府物色合适用地供香港长远发展的持续工作之一,我们将会进行规划及工程研究,以重新规划将军澳第137区这最后一幅大型,并有潜力作大规模发展的现有市区用地。我们会研究在容纳海水化淡厂,并考虑相关因素包括潜在环境影响及交通基建容量等后,如何善用馀下80多公顷的已平整土地作住宅、商业及其他发展的可能性。有关研究最快可于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展开。
与此同时,政府正更新全港发展策略,是香港跨越二○三○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在具远见的同时,我们会以解决问题、积极务实及行动为本的态度进行研究,筹谋香港未来的土地规划和供应。现时我们已大致完成各方面的基线检讨,并检视了主要的规划方向和策略。我们正制定概念空间框架及方案,并计划在今年稍后开展公众参与,以进一步优化全港发展策略。
大屿山发展
-----
大屿山现时有数项策略性基建正在兴建或规划当中,发展潜力毋庸置疑,大屿山对香港的长远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屿山发展谘询委员会成立两年,已完成多项工作,包括就大屿山的策略性定位及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内容涵盖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保育、策略性交通基建、社会发展、康乐及旅游各方面。委员会亦刚于一月向行政长官呈交了工作报告,详细阐述各方的建议。
大家可以清楚看到大屿山的发展不是要到处大兴土木。我们十分强调保育与发展的平衡,亦有很多地区改善的工作。长远而言,我们的确需要研究是否可以发展东大屿都会。我们现正就大屿山发展的主要建议谘询公众,希望能广纳民意,令大屿山发展更趋完善,更符合市民期望。为着以上工作,我们会尽快成立“大屿山拓展处”,负责推展大屿山各项工作包括规划、研究及建造工程。
工务工程成本控制
--------
政府一直维持在基本工程方面的投资,以改善生活质素,提升香港长远的竞争力。在未来数年,随着大型基建进入高峰期,每年的工程开支预计均会超出700亿元的水平,为建造业提供持续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在推展这些基本工程的同时,我们亦一直留意建造业的市场趋势。在过去三年,工程投标价格持续上升,引来社会上极大关注,政府亦非常关注。政府建筑署采用的工程投标价格指数显示,升幅约为22%,与私营的指数大致相若,同期的综合消费物价指数的升幅则只有约14%。
有研究指出,建造工程价格变动与经济状况、全球建材价格、本地整体工程量等因素有关。我们的研究亦发现,近年工程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除基本成本如人力、物料、机械等开支随着本地及外围经济影响而上升外,亦因为设计与合约要求,以及环保及职安健等法例的要求提高,令工程项目需投入较多的人力及物料资源,加重了成本。另外,近年建造市场波动,立法会“拉布”亦影响工务工程未能如期批出,导致承建商需要因应市场的情况将额外的风险反映在投标价格内。
为应付工务工程高昂的建造成本,我们即将成立一个跨专业的办公室,专责制定、促进和协调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及与减低成本相关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减省非必要的设计及合约要求、为工务工程设立成本指标制度、采取“可建性设计”的理念、优化工程采购招标的方法等。
我们将会尽快陆续推出这些新措施,亦希望立法会及社会整体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解决香港工程成本高昂的问题。
结语
--
刚才所述的各项短中长期土地供应措施,对满足市民的住屋需求及香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而只有透过善用可发展的土地,并同时开拓更多的新增土地供发展,方可改善市民的居住空间和环境。不过,有部分团体或人士仍然认为只要推展单一或某几项措施便可以满足香港的土地需要,例如只要发展“棕地”便不需要继续规划及推展其他长远土地供应项目,又或落实新发展区便不需要在短中期改划合适的绿化地带和政府用地。这些“替代论”,相信单凭一个方案便可解决香港的土地供应问题,是不切实际的。在现时土地供应紧绌的情况下,我们必须采取所有可行方法规划和增加土地供应,方能为社会持续提供足够土地,以作房屋及其他社会经济方面的需要。
政府明白社会和地区人士对土地发展有不同意见,我们会继续努力做好沟通和平衡的工作,并会在公平合理的前提下尽力回应受影响居民和持份者的诉求。不过,政府实在没有魔术棒,希望区议会、当区人士、居民和相关的持份者能够谅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作出取舍。
主席,我亦注意到昨晚发言时,有议员提出是否应该成立一个独立监管局,监管楼宇维修,避免出现围标的情况。这个议题于去年十二月二、三日锺树根议员在立法会动议辩论时,政府的立场已说得很清楚。由于时间关系,我在这里不再冗赘。
昨日,石礼谦议员就最近土地招标的情况,亦有一些意见,由于时间关系,我不能详述。但有一点必须说明的是,政府没有高地价政策。石礼谦议员提到两项招标,即青衣和元朗两幅用地,分别收到九份和十份标书,结果都流标;最近大埔一幅土地却成功批出,政府是否有前后不一致?绝对不是。政府卖地有一套机制,这套机制经过廉政公署审核。卖地前,地政总署同事会进行专业估价,订出底价,收到的标书不到底价,我们不会卖出土地。刚才提到的青衣和元朗用地,虽然市场对估价有高低幅度,但收回来的标价远低于市场估价的下限,由此可知,我们审批标书时是以同一准则处理。
多谢主席。
完
2016年2月18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2时3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