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港是香港的珍貴天然資源,是屬於市民的寶貴財產。它見證著香港由昔日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今天國際大都會的每一步。市民珍惜和重視維港,亦希望在保護它的同時,能隨意直達港畔,享受令人心曠神怡的休憩空間和海濱景緻。
我們明白市民的期望,正努力在維港兩岸建造更富吸引力和朝氣蓬勃的海濱,更好配合維港作為美麗香港的象徵。
事實上,我們早已有一套海港規劃策略。1999年,城市規劃委員會發表了維港的理想宣言,期望「令維港成為富吸引力、朝氣蓬勃、交通暢達及象徵香港的海港 - 港人之港,活力之港」。至2003年,規劃署完成的《海港及海旁地區規劃研究》,為實踐上述的理想宣言提供了一個規劃框架,並制定了海港規劃大綱。
不過,要達致市民對優化海濱的期望,市民的參與至關重要。所以,在2004年就維港的爭拗和訴訟了結後,政府因應社會各界對維港填海的關注及就維港規劃的期望的轉變,成立了由各界組成的「共建維港委員會」,從整體策略和地區層面兩方面重新制定海港規劃大綱。委員會在維港兩岸提出22個行動區,並先後制定了《海港規劃原則》和《海港規劃指引》,作為維港及海濱區的可持續規劃、保存、發展和管理的指引。這原則和指引至今仍廣為政府及業界採用。
在共建維港委員會建議下,政府於2010年成立海濱事務委員會,成員大部分為非官方人士,包括12個由專業學會、公民及環保團體、商界組織組成的團體委員,以及8名來自不同背景的獨立人士。委員會負責就與維港有關的事宜作出全面和高層次的倡導,並透過成立(一)港島區海濱發展專責小組;(二)啟德海濱發展專責小組;(三)九龍、荃灣及葵青海濱發展專責小組;及(四)水域與陸地連接專責小組,就上述22個行動區提出短、中及長期的優化方案。此外,委員會尋求公私營界別更廣泛的參與,務求為市民締造出一個又一個集休閒、娛樂、文化及社區活動於一身的海濱區。
近年維港兩岸已有多個短期優化海濱項目完工,並開放給市民享用,包括觀塘海濱花園第一期、紅磡海濱花園、中西區海濱長廊上環段和中環段、中環九號和十號碼頭前面的休憩用地和鰂魚涌海濱花園等,歡迎大家在假期或空閒的時候去走一走。
未來幾年,我們將大力推展多項大型的優化海濱項目,除了上文提到啟德發展區內的海濱長廊外,我們亦將:(一)在啓德發展區前機場跑道末端,建造一個利用啓德獨特的航空、航海及運輸背景的樂園 - 「飛躍啓德」;(二)根據《紅磡地區研究》的建議,在國際郵件中心和港鐵貨運場的臨海土地,發展一個集合多種旅遊設施和景點的海濱區;及(三)在中環灣仔繞道工程完成後,根據「中環新海濱城市設計研究」的規劃,逐步發展中環新海濱約20公頃的填海土地。
在中環新海濱長遠發展落實之前,為了令市民可充份利用臨海用地,我們正陸續推出多個短期項目,盡早讓公眾享用這段海濱。去年海濱長廊的前期工程已率先完成,全長500米的海濱長廊把中環碼頭及添馬公園連接起來。而首個大型文娛項目,香港管弦樂團的「港樂‧星夜‧交響曲」,於去年十一月成功演出,吸引了超過萬五名樂迷在一大片草地席地而坐,在優美的維港旁欣賞著名樂團的演出。今年,我們會將部分臨海用地分別以短期租約形式租出,提供摩天輪等遊樂設施和為各種大型活動提供臨時場地,部分用地亦會建造以簡約設計為主的臨時休憩用地和寵物公園。這些臨時用途已得到中西區區議會及海濱事務委員會的支持,預期可於年內陸續落實,為我們的海濱增添不少活力。
此外,政府歡迎海濱事務委員會的建議,成立專責和法定的「海濱管理局」,務求以新思維和更靈活的管理模式,全面推動海濱發展。發展局會聯同委員會就有關建議於今年內展開公眾參與活動。倘若獲得公眾支持,政府會開展立法工作,並在財政上予以配合,為建設一個屬於全港市民的美麗維港海濱跨出重要的一步。我期望市民在公眾參與期間踴躍發表意見,為未來海濱發展出謀獻策。
2013年4月14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