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議香港城市人口密度及發展方向

上周六,發展局與五個專業團體合辦了「土地供應論壇」,不同專業範疇的人士就土地發展事宜一同出謀獻策。我很高興見到在論壇後媒體和社會上對這個課題有不少後續討論。這是一個不錯的起步點,讓政府、專業團體以至社會各界,繼續共同理性和務實地探索土地規劃和發展這個嚴肅的議題。我也想借此機會回應社會上在過去一星期提出的一些關注和疑問。

首先,是有關香港城巿人口密度的問題。跟世界上一些大城巿比較,香港的人口密度究竟處於哪一個水平?當天我在論壇上是這樣說的:「香港有700多萬人口,現時居住的地方有267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達27 000人,遠遠拋離世界各個經濟發達的城市包括新加坡在內,與香港人口密度可以相提並論的大城市,只有孟加拉達卡和印度孟買。」

根據美國研究組織Demographia於今年初公布的調查報告(該報告對世界上市區人口超過50萬的逾千個城市的人口、面積及密度的資料進行整理及統計) ,擁有500萬以上人口的大城巿共有75個,而當中人口密度最高的三個大城巿分別就是孟加拉達卡、印度孟買和香港,它們的每平方公里人口分別為43 500, 32 400和27 300。就擁有500萬以上人口的大城市而言,按人口密度排列的頭二十位中(見表),經濟水平跟我們相近的則只有新加坡和南韓首爾,它們的每平方公里人口分別為10 900和10 400,人口密度大約只是香港的四成。所有位處歐洲、美國、日本以至內地的大城市,其人口密度均低於每平方公里10 000人。從這些客觀數字,我們實在不難看出現在香港的人口密度在國際上大約處於一個怎樣的水平。

我提出這一點,並非要把香港「貶低」,而只是希望能客觀地陳述出實際情況。反之,正如我在論壇上所說,在香港如斯高密度的情況而仍然能維持極高效率的交通運輸配套和便利的生活環境,我們實在應該引以為傲,並感謝過往為建設香港而付出的一代又一代香港人。

為了籌劃將來,我們必須提早作出準備。我們已經一而再、再而三解釋我們採取多管齊下的土地供應策略。我想大家深思的是,在這個差不多已是全球發展密度最高的彈丸之地,單靠在已經開發的土地上再進一步提高人口密度去解決我們的房屋需求,是否真的切實可行?事實上,為了應付短期迫切的房屋需求,近年我們已努力在規劃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增加巿區發展密度和改劃房屋用地。儘管如此,社區人士也往往對區內的人口密度、配套設施和交通問題表達疑慮。我們要認清且明白任憑我們多努力於這方面的工作,其拓展空間亦相當有限。因此,在理解公眾對發展已建設地區邊緣、鄰近現時市區和新市鎮的「綠化地帶」用地的關注的同時,我們亦不能摒棄繼續擴展都市範圍作為解決房屋需要的方法之一。在盡量善用現有及延伸已發展土地之外,我們必須透過綜合規劃和基建提升,以及研究不同的技術條件(例如填海造地、開發岩洞和地下空間等),以期開拓新的可發展土地,否則我們永遠無法擺脫土地短缺窒礙房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困局。

另外,有論者繼續重提要先善用市區空置土地、臨時用地、新界棕地等等。若大家用心留意,我們對此一直以來都認真看待。正如過往我多次提及,相關資料已上載至發展局網頁的「未批租或撥用土地」分布圖的分項中(http://www.devb.gov.hk/tc/issues_in_focus/the_land_area_analysis/
index.html
)。然而,所謂「幾千公頃市區空置土地、臨時用地」的情況,大多數是現有樓宇道路邊旁的土地;而較大幅而又沒有預留規劃用途的用地,我們已經透過不同的規劃研究陸續檢討,如果可以發展的也將其改劃作合適用途。試想想,我們是否真的可以簡單地就把這所謂「幾千公頃的閒置土地」全部拿出來發展,而不去考慮有關用地是否零碎、其周邊環境和實際情況如何?果真這樣做,又會否成為他們口中的「盲搶地」?至於將棕地用作高密度發展,更是我們中長期土地供應來源並已納入例如洪水橋新發展區、元朗南房屋發展等項目之內。

在增加土地供應的具體方法上,我們一直都是保持開放態度聆聽不同意見,並積極跟進社會各界提出各種切實可行的建議,按部就班提出各種方案供社會討論。土地規劃和發展是眾人的事,也是特區政府以至整個社會對我們下一代的責任。因此,我非常希望持份者在對不同論點提出意見時,亦能協助提出解決問題的積極建議。我們必須要同心同德,方可共同解決困局,為香港社會整體謀福祉。

表:人口500萬以上城巿的人口密度排名(首20位)

城市

2015年的
預測人口數目#

人口密度
(每平方公里人口)

1. 孟加拉達卡

15,669,000

43,500

2. 印度孟買

17,712,000

32,400

3. 香港*

*7,298,600

*27,300

4. 巴基斯坦卡拉奇

22,123,000

23,400

5. 印度蘇拉特

5,447,000

23,400

6. 印度艾哈邁達巴德

7,186,000

20,600

7. 剛果民主共和國金夏沙

11,587,000

19,900

8. 哥倫比亞波哥大

8,991,000

18,300

9. 菲律賓馬尼拉

24,123,000

15,300

10. 尼日利亞拉各斯

13,123,000

14,500

11. 巴基斯坦拉合爾

10,052,000

12,700

12. 印尼萬隆

5,695,000

12,200

13. 印度加爾各答

14,667,000

12,200

14. 印度德里

24,998,000

12,100

15. 印度浦那

5,631,000

11,800

16. 秘魯利馬

10,750,000

11,700

17. 新加坡

5,624,000

10,900

18. 南韓首爾

23,480,000

10,400

19. 印度清奈

9,714,000

10,000

20. 伊拉克巴格達

6,625,000

9,800

資料來源: (http://www.demographia.com/db-worldua.pdf)
# 按Demographia資料,其2015年的預測人口數目部分為實際數字,另部分以基線年份數字作推算。
* 政府統計處2015年年中的臨時數字。

2015年10月25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