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向行政長官提交了第一屆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的工作報告,載列了委員會對大嶼山發展各方面的主要建議,包括空間規劃和土地利用、保育、策略性交通基建、社會發展、康樂及旅遊等,並就下一步工作提出意見。整體而言,委員會希望把大嶼山發展成為一個宜居、宜業、宜商、宜樂及宜學的社區,並把握大嶼山的發展機遇,為全港市民創造新的空間。報告以「全民新空間」為題,正是源於這個構思。報告已上載發展局網頁,歡迎大家參閱。在此,我希望再為大家略為解釋幾項重點。 首先,對香港整體社會而言,缺乏可發展土地是不爭的事實。香港社會長遠要持續進步,必須不斷因應本身及周邊地區形勢的變化,提升自身競爭力和開拓新機遇,特別是年青一代已不再單單滿足於香港傳統四大支柱行業,而希望社會有更多新產業及更多元的就業選擇,這也需要我們開拓新土地,讓新產業有空間萌芽成長,避免不同行業之間互相惡性競爭土地資源的情況。 此外,現時大嶼山的一些社區亦面對各樣不同的問題,以區內人口最多的東涌為例,人口規模遠低於現時其他一些較成熟的新巿鎮(例如沙田、大埔),因為規模效益的考慮,以致未能提供大型的社區設施。此外,區內亦面對人口跟就業機會錯配的問題,而當港珠澳大橋、機場三跑道系統等大型基建落成後,預計情況將更尖銳。再者,不少居民亦經常提出希望改善大嶼山交通配套的訴求。 上述這些問題,均需要透過恰當的規劃和發展才能解決。就此,委員會建議在北大嶼山走廊集中發展策略性經濟及房屋,項目包括規劃中的東涌新巿鎮擴展、小蠔灣發展、規劃中的機場三跑道系統、機場島北商業區,及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上蓋發展等。同時,委員會並建議在大嶼山增加專上教育及專業培訓等的教育設施,為當區年青人提供更多進修的機會,應對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在交通方面,委員會及地區人士均認為大嶼山目前的交通運輸設施有所滯後,而在推動大嶼山發展時,交通基建先行更至為關鍵。委員會建議展開大型策略性交通基建研究,包括以鐵路和道路系統,連接大嶼山主要增長區、巿區及新界西北,以配合大嶼山長遠發展的需要。短中期而言,則會先加強區內的交通設施和公共交通安排。 廣大巿民十分希望大嶼山珍貴的自然環境能得以保育。對此,委員會認為保育與發展不應是二元對立的關係,單純的保存亦不一定等於是好的保育。要做好保育,除了對自然環境加以保存、保護以外,還包括以負責任的態度,因應實際情況加以優化、善用,在秉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下,讓公眾認識、欣賞和享用到自然環境美好的一面。事實上,在整份委員會的工作報告中,由願景、策略性定位、規劃原則,以至多項的主要建議,委員會均多次強調保育和可持續發展。在空間規劃及土地利用方面,委員會建議大嶼山大部份地區應作保育、休閒及康樂用途;在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下,亦可善用這些寶貴資源,方便巿民和遊人欣賞及享用,具體建議包括加強文物及景觀保育,亦會改善郊野公園內的行山和營地設施。 現時普羅巿民大都過著急促的都市生活,不少人希望本港可以有更多多元化的康樂及旅遊設施,讓大家在周末和假期時有更多的休閒及康樂選擇,親近鄉郊和自然環境,放鬆身心。在平衡保育需要的前提下,委員會建議大嶼山可塑造為「多采多姿的康樂及旅遊目的地」,並就多個地點提出了初步的康樂旅遊建議,涵蓋了康樂與野外活動、悠閒、生態或文化旅遊活動,讓更多巿民能認識和享用到大嶼山美麗的一面。 未來數月,我們將透過一系列活動,包括巡迴展覽、專題簡報、公開論壇等,向公眾介紹大嶼山發展策略建議及聆聽巿民意見。政府有關部門亦將進一步研究各項建議的技術可行性和推展方法,務求分階段為切實可行的建議立項。大嶼山發展關係到香港未來長遠的社會經濟發展,歡迎大家就委員會的建議提出意見,我們會小心聆聽,冀與社會凝聚共識,為香港締造一個全民新空間。 |
|
2016年1月10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