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談到政府透過推行一系列利便舊工廈重建和整幢改裝措施,以期提供更多樓面空間作不同的合適用途,配合香港不斷轉變的社會和經濟需要,這是我們多管齊下的措施之一。要維持香港作為亞洲的世界級金融和商業中心的地位、促進不同產業的發展、支持香港經濟的持續增長,為市民提供更好的就業和創業機會,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還提出了一系列增加工商業用地和設施的其他措施,致力確保這方面的供應穩定和充分。
這一系列措施的最新進展如下:
(一)起動九龍東
九龍東包括啟德發展區、觀塘和九龍灣商貿區,它將發展為香港另一個核心商業區。目前,九龍東內有約140萬平方米的辦公室樓面面積,當它發展成為核心商業區時,有潛力提供約400萬平方米新增辦公室樓面面積,合共相等於中環現有數量的兩倍。為加速區內的轉型,我們正研究搬遷九龍東兩個行動區內現有政府設施,將部分空置而合適的土地盡快推出市場,預計合共可提供約50萬平方米樓面面積。
(二)中環新海濱
中環新海濱的長遠規劃,預計可提供超過26萬平方米商業用途樓面面積,其中的三號用地可提供約15萬平方米辦公室及零售用途樓面面積。在中環和灣仔有關基建工程完成及現有設施搬遷後,整個規劃將會陸續推出發展。
(三)騰出政府辦公室、改劃「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
目前在核心商業區的政府大樓,在可行情況下會遷離或重置,轉為商業用地以增加市場供應。例如:我們已售出花旗銀行大廈的政府物業,提供約4,000平方米寫字樓樓面面積;搬遷旺角工業貿易大樓,騰出超過18,000平方米商業用途樓面面積;律政司辦公室搬往前中區政府合署,騰出空間重置政府其他位於中環和金鐘租賃的辦公室;分階段重置灣仔海旁三座政府辦公大樓,騰出寫字樓樓面以盡快出租,並在適當時候出售大樓,預計可提供175,000萬平方米商業用途樓面面積。
我們同時計劃將核心商業區內合適的「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轉為商業用途,例如中環美利道和上環林士街兩個停車場。
我們會繼續檢視在其他地區的政府大樓,在政府物業政策可行情況下,把合適的政府辦公室遷離,並盡量利用自置物業來重置位於租賃物業的政府辦公室,釋出物業作商業用途。
(四)機場島北商業區
香港國際機場在經濟發展中角色至為重要,要善用機場島上的有限土地,機場管理局正研究機場北商業區的發展策略,預算今年底完成具體規劃工作。
(五)東涌新市鎮
隨著東涌附近多項大型基建包括港珠澳大橋港方口岸及香港連接路、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等陸續完工,東涌的策略性位置,將有助它發揮潛力成為區域內具吸引力的商業及旅遊樞紐,為該區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所以,我們在已經完成的東涌新市鎮擴展研究第二階段公眾參與中,提出在東涌東預留7至15公頃,及在東涌西預留2公頃的用地作商業用途。
(六)新發展區
新發展區是香港中長期土地供應的主要來源之一,我們會因應其地理優勢,提供經濟和產業發展的用地。例如:新界東北合共有22公頃相關用地,包括古洞北沿粉嶺公路有約14公頃的「商業、研究與發展」用地,有潛力提供不同類型的辦公室及研究與發展用途的樓面面積;西北部亦預留了8公頃土地作「研究與發展」用途。
洪水橋則有約72公頃土地留作「特殊工業」- 物流和科技區用途,供物流業、測試和認證業、資訊科技(包括資料儲存中心)、電訊業和商貿用途。西鐵洪水橋站周邊亦將建造成為區域性的商業及商貿樞紐,設有大型購物商場、辦公室、酒店、其他商店和服務業。
(七)新界北
新界北部地區尚有不少未發展的土地,包括從禁區釋出的土地,不少具發展潛力的,例如一些鄰近主要交通通道和接近口岸的地理位置,可規劃更多可創造就業機會的土地用途。明年我們將開展初步可行性研究。
(八)填海、岩洞和地下空間
維港以外填海和發展岩洞是長遠土地供應來源之一,第二階段公眾參與已經完成,我們正在整理公眾意見,稍後會展開技術研究和土地用途規劃,預計可以提供房屋和商業發展空間。另外,我們正籌備展開香港城市地下空間發展研究,以增加市區的可用作商業和其他用途的空間。
以上都是較中長期的土地供應措施,要解決短期內工商業用地和設施供應緊絀的情況,我們有上星期提及的活化工廈措施,截至10月底,地政總署收到共115宗申請,並批出其中82宗,這些項目可提供經改裝或新建樓面面積合共約88萬平方米作非工業用途。
另外,適度提高發展密度以增加商業樓面面積,亦是其中一項措施。例如,我們已就提高啟德發展密度進行了初步技術評估,建議可適度增加該區房屋及商業用地的地積比率大約百分之二十左右。
事實上,過去兩個財政年度,我們一共售出9幅商業/商貿用地,可提供約40萬平方米總樓面面積。2013-14年度首三季度,我們已售/將售3幅商業/商貿用地,將可提供約13萬平方米總樓面面積。未來,我們會持續向市場提供商業/商貿用地。
2013年11月17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