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土地房屋問題,是本屆政府的重中之重。行政長官上星期發表首份《施政報告》,從「提量、提速、提效、提質」四個方向,採取多管齊下的土地發展策略,壓縮造地程序,加速造地,長遠建立土地儲備,既為解決住的問題,亦為提升生活質素及增強香港的發展動能。發展局會全力落實各項政策措施,以構建更宜居的香港。
1. 提量
制訂並每年公布十年「熟地」供應預測
為展示政府造地的力度,以及利便監察工作進度,我們制訂並每年公布十年可發展土地(即「熟地」)供應預測,這是特區政府首次發表同類預測,亦會成為我們造地方面的其中一個工作指標。
將扭轉土地供應緊絀情況
提量而言,我們將會扭轉過去土地緊絀的情況:未來十年(即2023-24至2032-33年度),熟地供應量將達3 280公頃,而且整體呈上升趨勢。當中,已預留作房屋用途的用地預計可提供約493 000房屋單位。
就私營房屋而言,根據《長遠房屋策略》最新推算,未來十年的需求為129 000個單位。換言之,我們每年需要約12 900單位,五年大約65 000個單位。政府在未來五年會準備好可提供72 000個私營單位的土地,通過賣地及鐵路物業發展推出市場。再加上市區重建局及其他私人發展項目,整體供應將多於估算需求。
放棄「地剛剛夠就可以」的思維
不過,我們並不止於此,會繼續物色更多的土地發展機會,因為我們造地不單是為了解決我們住房的問題,也希望提升市民的生活質素和增強香港的發展動能,所以我們要放棄「地剛剛夠就可以」的思維;我們要有儲備,才能讓政府和各界有空間想政策創新。
北部都會區及交椅洲人工島
「北部都會區」和「明日大嶼願景」下交椅洲人工島是未來土地供應的主要來源。整個「北部都會區」將發展的土地有3 000多公頃,當中的四成,即是約1 300公頃,將在未來十年的「熟地」中出現。至於交椅洲人工島,我們目標是提供1 000公頃,當中約三成,即300公頃,也會在未來十年的後期開始出現,換言之,這些大型造地項目將在這十年期內陸續出現,絕對不是遙不可及。
另外,今次《施政報告》的新造土地來源包括「綠化地帶」檢討,除了已經納入各項發展計劃的 1 200公頃「綠化地帶」土地,我們再識別了約255公頃、可供應達70 000個單位的「綠化地帶」土地,並會計入未來十年「熟地」供應內。
2. 提速、提效
精簡發展程序
為了增加土地供應,我們亦要做到提速、提效,即是「精簡程序」,當中涉及法定程序和行政程序兩大環節。法定程序方面,我們正準備於今年年底前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修訂多條與發展相關的法例。我期望得到社會和立法會的整體支持,令有關法例修訂能順利通過,做到如《施政報告》所說的大幅壓縮製造「熟地」時間,令大規模發展由十三年壓縮至七年,而一般項目由六年壓縮至四年。
至於進一步精簡行政程序,包括停車場樓面寬免安排、自行核證和獨立審查安排等,這些均是持份者很希望我們處理的課題,我們也承諾明年年中起陸續提出具體建議,並與業界商討。
3. 提質
促進老舊市區重建
提質方面,我們從以下四個方向更新及精簡強拍制度,加快市區更新:
第一,建議把樓齡達五十年至少於七十年的私人樓宇的強拍申請門檻由八成業權降低至七成,而樓齡達七十年或以上則降低至六成。至於非工業地帶工廈的門檻,建議如樓齡達三十年或以上的會由八成降低至七成;
第二,考慮相連地段合併發展可合併計算業權和門檻;
第三,精簡強拍法律程序;
第四,成立專責辦事處,為受強拍影響的小業主提供更多支援。
我們會於今年內就具體建議諮詢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專業團體和居民組織,並計劃在2023年下半年將修訂條例草案提交予立法會。
活力環島長廊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發展城市的同時,亦着重增設休閒設施,提升市民生活質素。我們將在香港島建造「活力環島長廊」,連接港島北岸海濱長廊及南區多條現有海濱及郊野步行徑,全長約 60 公里,其中20公里需要新建造或作改善,我們希望在未來五年駁通環島長廊九成路段。
除以上主要措施,發展局亦會全力跟進其他工作,包括擴展標準化補地價安排、更廣泛使用「組裝合成」建築法、精簡地契續期安排、支援市建局的工作等,為構建更宜居的香港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