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藍屋 新舊共融

遊走於灣仔的大街小巷,你會發現一些建築物仍然保留昔日舊城的生活氣息。藍屋建築群位於石水渠街,由建於20至50年代的3幢唐樓(分別是藍屋、黃屋和橙屋)組成,是「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第二期項目之一。我很高興看到透過居民和不同持份者長期的努力和參與,藍屋建築群已經復修完成,為社區帶來新的面貌。作為全港首個以「留屋留人」方式來活化的歷史建築,這裏沿用原本住宅的用途外,亦見證唐樓和社區文化的變遷。我早前探訪過兩戶新舊街坊,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想借此與大家分享。

考慮到藍屋建築群的歷史和建築價值,古物諮詢委員會在2000年將藍屋列為一級歷史建築,並於2010年將黃屋列為三級歷史建築。我到訪的藍屋以磚木結構為主,為現時香港僅存有陽台的唐樓。工程和技術團隊在復修過程中花了不少精神、心思和時間,盡量確保建築群外貌及單位內部「原汁原味」保留下來。除了獨特的牆身顏色外,現時藍屋內仍然保留住經典的木樓板、木樓梯、木窗框、木門、地磚等,陽台的鐵鑄欄河亦維持20年代的幾何圖案裝飾,為這幢港式戰前唐樓增添幾分懷舊感。

妥善安排 共居模式

在整個復修過程中,除了要確保「留屋留人」的概念得到落實,選擇留下的舊居民能獲得妥善的居住安排外,營運團體聖雅各福群會還推出了「好鄰居計劃」,引入新租戶住客,讓對共居和社區參與有興趣的人士加入,與舊住戶成為「好鄰居」,一同建立一個共居的模式,促進社區關愛共融文化持續發展。

現時藍屋建築群共有32個單位(包括地舖),除了原有8個租戶遷回外,「好鄰居計劃」將12個單位公開招租,其中7個較大的單位在藍屋,由572呎至847呎不等。我知悉新租戶已陸續遷入,而樓下店舖如甜品屋、素食店等亦準備開張,相信日後會更加熱鬧。

鄰里互助 共用空間 

我早前探望過年屆八十多歲的舊住戶「四妹」婆婆,她現時與兒子和孫兒三代同住。她很高興在藍屋復修後能夠繼續在這裏居住,且環境、設施改善了不少,例如屋內設有獨立洗手間和廚房,出入也有升降機等,而困擾她們家人多年的木蝨問題,亦隨藍屋復修完成後得以解決。我樂見「四妹」婆婆平日熱衷於參加社區活動,更曾在飛鏢比賽中獲獎,可謂身手敏捷,希望她們一家在藍屋生活愉快,結識到更多新的好鄰居。

另外,我探訪了一對準備結婚的年輕人。剛好遷入單位約一個月的敏儀告訴我,她本身在灣仔區居住,對這區有獨特的感情,她和未婚夫Pako知道藍屋建築群有「好鄰居計劃」,覺得十分有意義,便立即申請,幸運地獲挑選成為藍屋建築群的一份子。現時她已經習慣新的生活環境,期望與Pako在藍屋展開新生活,積極參與社區活動,推廣睦鄰互助的精神。

要打破鄰里隔膜,可以從建立社區氛圍入手。我留意到藍屋建築群內設有不少公共空間,例如內園設有一個開放的園地,建築群之間亦有連接橋等,讓居民有更多活動空間和聯繫,促進他們與社區的互動。不同團體不時會在內園舉辦不同的社區活動,例如街坊共餐聚會、親子活動、環保日、放映會、墟市等,鼓勵居民投入社區生活,並期望好鄰居自發組織街坊活動,共同活化社區。中秋佳節將至,我知道藍屋建築群將會舉辦中秋晚會,新舊街坊聚首一堂,相信屆時必定非常熱鬧。

活化歷史建築 持之以恆

隨著時代變遷,社會不斷發展,如何保留昔日的建築,留住「那些年」香港的情懷,的確需要花上不少功夫。我們樂意保持謙卑的心,對不同意見持開放態度,希望在發展與保育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

其實自2008年開始,發展局便推出「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希望通過計劃為政府擁有的歷史建築物色合適的活化用途,至今計劃已進入第五期,活化項目達19項,包括舊大澳警署、雷生春、美荷樓、前北九龍裁判法院、前荔枝角醫院、灣仔藍屋建築群、舊大埔警署、九龍城石屋等,整體成效不俗。我期望計劃得以延續,歡迎更多機構踴躍參與,一起為活化香港歷史建築共同努力。

 

請按上圖觀看影片
藍屋已經復修完成,為社區帶來了新面貌。
藍屋已經復修完成,為社區帶來了新面貌。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右三)、聖雅各福群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李國寶博士(左三)及其他嘉賓早前主持「We嘩藍屋」-活化藍屋建築群開幕典禮。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右三)、聖雅各福群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李國寶博士(左三)及其他嘉賓早前主持「We嘩藍屋」-活化藍屋建築群開幕典禮。
黃偉綸局長(左)對藍屋舊住戶「四妹」婆婆的居住環境改善了不少而感到欣慰。 
黃偉綸局長(左)對藍屋舊住戶「四妹」婆婆的居住環境改善了不少而感到欣慰。 
黃偉綸局長(右)探訪了一戶新租客,知道敏儀參與了藍屋建築群「好鄰居計劃」,日後會和未婚夫Pako積極參與社區活動。
黃偉綸局長(右)探訪了一戶新租客,知道敏儀參與了藍屋建築群「好鄰居計劃」,日後會和未婚夫Pako積極參與社區活動。
黃偉綸局長(右)探訪了一戶新租客,知道敏儀參與了藍屋建築群「好鄰居計劃」,日後會和未婚夫Pako積極參與社區活動。
黃偉綸局長(左三)感謝聖雅各福群會、社區文化關注、香港文化遺產基金會、藍屋居民權益小組積極參與藍屋建築群活化計劃。
黃偉綸局長(左三)感謝聖雅各福群會、社區文化關注、香港文化遺產基金會、藍屋居民權益小組積極參與藍屋建築群活化計劃。
整個藍屋建築群除了原有8戶租戶遷回外,「好鄰居計劃」有12個單位公開招租,其中7個較大單位在藍屋,面積572至847呎。圖為其中一個示範單位。
整個藍屋建築群除了原有8戶租戶遷回外,「好鄰居計劃」有12個單位公開招租,其中7個較大單位在藍屋,面積572至847呎。圖為其中一個示範單位。
藍屋建築群內設不少空間,如開放園地、連接橋等,促進居民與社區的互動。
藍屋建築群內設不少空間,如開放園地、連接橋等,促進居民與社區的互動。

2017年9月24日

返回